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由中国宁波网和市群众路线办共同为您推出的“反对四风 服务群众”的系列《对话》,走进海曙。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来自海曙区的区委书记彭朱刚。今天我们请到彭书记来到直播室,第一个问题,我在节目之前就听说过大家都叫您老彭,据说你们前段时间在海曙区做了一个老彭在社区的话题,让很多人都倍感一热,有人说你到社区中当书记,感觉跟在海曙区当书记是不一样的,您能不能谈谈您的感受?

  彭朱刚:好的。我在海曙区工作已经有七年半的时间,像这次集中花了三天时间到社区里面去蹲点还是第一次。当了三天社区书记,我的感觉非常非常深。虽然说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像这样一种零距离与群众接触,我就能切身感觉到群众的喜怒哀乐在什么地方,社区的干部酸甜苦辣在什么地方。这种感觉跟在办公室里面听听汇报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与居民群众和普通的社工接触的过程中,让我修正了考虑问题的一些角度。在居民群众共商五水共治的良策中,让我找到了怎么样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所以这次三天时间在社区,我的感受是非常深的,体会也是比较多的。我谈几点。

  第一点体会,我觉得我们要和群众做朋友,群众才能把真心话掏出来跟我说,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因为到了社区以后,我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居民家里去作客,跟居民拉拉家常,听听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直接和居民拉近了居民,居民把我当成真正的朋友、邻居,大家既然是朋友了,所以他们在讲话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保留余地。通过这种方式,我就可以听到他们一些真心话,有些话是平时根本听不到的。

  主持人:因为你没有走到他们身边,你就很难听到他们像现在这样跟你说的话。

  彭朱刚:而且我跟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也提了我的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不能说好话,只能讲不好的话,只能提意见。一开始他们也有不少顾虑,聊了以后,大家觉得我这个人还是可信的。

  主持人:觉得区委书记还行,离我们挺近的,不会感觉那么陌生。

  彭朱刚:觉得跟我讲一些真心话,他们也觉得管用,时间一长,他们把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就讲出来了,也愿意给我提一些意见,有些意见我觉得是非常刺耳的,恰恰是这些刺耳的意见,是我最愿意听到的,因为这些意见是我平时听不到的。所以我觉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够真正听到群众的真心话。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点体会,我觉得我们只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受到群众的欢迎。对于群众来讲,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远远胜过跟他们讲十个大道理,群众很多是不愿意听大道理的,只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帮助他们解决,群众对我们的感觉才会越来越好。我们党委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也才会越来越高。

  我这次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他们跟我提了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说有的提到小区的车库都已经建好了,为什么有些地方不能用?又比如讲我们在城郊结合部原来的一些村级道路日常养护问题不到位,为什么不到位?还有一些居民跟我讲,因为是老小区,化粪池经常外溢,为什么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有些还跟我讲,河道边的护栏为什么少一半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面对居民提出来这样一个一个的问题,我的内心是感触颇深的。我觉得这些问题平时就应该解决好。所以听了问题以后,我马上把相关部门的同志叫来,在现场开工作会议。

  主持人:直接解决。

  彭朱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所以我觉得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具体的问题找出背后所存在的四风问题,要把化解群体的忧难、解决具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教育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一个活动、工程。

  第三点体会,我觉得要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这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在社区里面我发现有很多热心的群众,他们是非常乐意参与到社会事务管理的工作中。这些热心的群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支队伍,这个资源是不可或缺的。这支队伍越多越好,力量越强越好,因为作为党委政府不可能当一个全能选手,所有的事情不可能大包大揽。我们在履行好监管责任、兜底责任的同时,更需要发挥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使社会治理形势能够转型,社会治理的能力才能现代化,社会治理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和群众的联系越紧密,更多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更多地为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就能真正地拉近跟群众的距离,工作才能更接地气,也更有底气。这是我想讲的三点体会。

  主持人:应该说您这三点体会从三天的社区书记有感而发的,而且切切实实倾听了老百姓的问题,从这当中也可以看到整个海曙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非常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前几天我看到刘奇书记的一份批示,是关于海曙打造群众诉求速递圈这样一个活动。据说在批示当中,刘奇书记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直通群众心愿,直面群众诉求,直接解决群众困难,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落实到基层一线,海曙区的做法非常有意义,值得借鉴。我很想请您谈谈,对于这一段批示,您是最有发言权的。

  彭朱刚:打造群众诉求的速递圈,这是我们快速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探索。我们的目的是想打通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我认为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真正让群众能够看到我们的作风在改变,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意见和建议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过算数,更不能麻木不仁。所以我们对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必须要认真对待,必须要入脑、入心,解决的速度一定要快,质量一定要好。

  一方面我们打造了一个民情的直通车,在整个辖区划分了89个民情网格,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干部联动走访的机制,就是用我们的脚步去丈量民情。除了要求每一名干部记好自己的民情日记本以外,还统一制作了一个群众路线走亲连心卡,我在走访的时候也用了这张卡。在这个卡上,有一个走访人的姓名,还有一个联系社工的姓名,还有一个联系方式,还有一个栏目,你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写到栏目上。

  主持人:那您的这张卡是对应某一个人还是对应一个社区?

  彭朱刚:就是在走访的时候送给我的走访对象,当场聊的时候如果能够听到他的建议,就当场把这些建议意见记下来。

  主持人:像发名片一样把这些卡发给他们。

  彭朱刚:我跟他讲,如果有些事情你现在没有想起来,等你想起来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记到这张卡上,然后把它送给我们。或者你不想寄也没有关系,你就打一个电话给我或者给我们的社工也可以。

  主持人:您这个卡发出去之后有人真的在卡上给您提意见吗?

  彭朱刚:在卡上的回复我没有收到,但是我们的社工有,因为社工联系方便,我去走的话是代表区级领导走的,社工是跟我一起去的,社工跟他们的关系比较熟悉,平常的接触也比较多,所以把名字写在卡上,他们一般有什么事情的话会先跟他们联系,如果有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估计就会直接跟我联系。这种做法就能够确保居民群众和领导干部能够见得到面,说得上话。作为我们来讲,也能够原汁原味地收集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及时听到他们的期盼。

  另一方面,我们打造了一个服务快捷道,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主要开展了三项活动。第一项活动是双带双联活动,所谓的双带双联就是由区级领导带头,党员机关干部带队联系指导基层服务团队,联系服务基层群众,所以叫双带双联。现在全区领导干部已经与53个机关团队和193个基层团队结对联系,像我是结对了丽园社区的一个社会组织“我爱我家”邻里治水团,这个社会组织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它们主要做什么?

  彭朱刚:它们招募了将近一百来号人的志愿者开展治水的相关工作,包括宣传、劝导,也包括河道的一些保洁、垃圾清理等等这些活动。

  主持人:这都是自发的?

  彭朱刚:都是自发的。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推广一个叫开放空间的活动,在社区里面由社区居民组织这样一个开放空间,相当于搞一个自己开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居民自己提出问题,社区里面目前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各种各样的建议都提出来,亮出来,找到解决办法。参加开放空间的人员,除了社区居民,也有社区内的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这个力量就扩展了。所以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个开放空间的活动,能够收集到很多居民或者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提出来的意见建议,金点子很多,我那天也参加了开放空间的活动,感觉非常好。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

  第三项工作,我们是发起了一个认领微心愿的活动,这个在全市范围内都在做,这次我们把这项工作面扩大了。全区范围内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认领了四千余个微心愿,通过这些微心愿的认领帮助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小问题。群众的问题不分大小,只要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我们就感觉到很开心、实在。

  为了确保我们走亲连心不像走秀,我们的正风肃纪不刮一阵风,所以我们把搜集到的一些问题、事情,不管大的也好,小的也好,一一地进行归口梳理。根据问题的大小,能够马上解决的就马上解决,有些问题我们有时间要求,必须在三天以内解决好。我们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居民经常反映养鸡问题,有些是反映毁绿种菜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三天内解决。

  主持人:因为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经常会让人感觉很头疼,很小的一个事情在社区里,尤其是老社区里,还是相对长时间存在的。

  彭朱刚:对于有些问题时间要稍微长一点,我们要求相关部门马上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按照方案上的时间节点,必须要按时完成。对于一些非常难解决的疑难杂症,就在区级层面共同商量,最终也要解决掉,如果暂时不能解决,也要把相关的原因、准备解决的措施一一地反馈给社区的居民。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的这些,从整个海曙区的普通市民来讲,他们有人说叫大海曙,大海曙能够有一定的改善,不管从哪方面。刚才您说到连心卡,还有双带双联,还有一个开放空间。您一进到直播室,谈到了很多细致的问题,我们真正看到某个区域在进步,往往是看到它是不是产生了一些不被我们发现的逐渐改变的一些变化。刚才说到的这些,其实您还谈到了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当下非常关注的,五水共治。您也谈到,您结对的团队在做的一些工作,我觉得这跟五水共治的工作是相连的。其实海曙区本来就是一个老城区、中心城区,治污、节水、排涝等等都是非常难,非常艰巨的一个任务。因为我也是在海曙,我觉得我们还是做得不错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海曙的经验拿来跟其它一些地区的人共享?

  彭朱刚:好的。我们经验谈不上,但是这方面我们确实下了一番工夫。从治水的角度来讲,海曙主要是抓三方面,一个是治污水,第二个是排涝水,第三个是抓节水,因为供水海曙范围内没有这个任务。我们海曙区所有的河道梳理了一遍,目前总共有63条河道,其中属于真正城区的有49条。在这方面治理的步伐,海曙区还是比较早的,前几年一直在治理,因为内河的管理有体制下放的问题,体制下放以前是市里在治理,下放了以后责任就完全在区里了,几年前已经下放下来了,所以我们一直在治理我们的内河。

  目前整体上来讲,海曙区的内河水质还过得去,但是也不是特别好。特别特别差的河流是比较少的,像那种黑臭河我们只有个别的,垃圾河也有一些,有些河道旁边的违章搭建现象也有,但不是非常严重。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个别黑臭河的治理已经接近尾声了,像原来在媒体上也报道过的有一条河叫包家河。包家河因为是一条断头河,所以那个地方的河水质量非常差,是发臭的。后来通过工程实施以后,把这条断头河打通了,前两天我刚刚去看过了,这条河的河水现在已经流起来了。尽管水质不是特别干净,但是已经不发臭了。

  主持人:现在是活水,原来是死水。

  彭朱刚:一流起来以后,水质就大有改观,所以目前河水已经不发臭了。海曙区现在要发现一条发臭的臭河是比较难的,如果你们能找到及时地告诉我们。对于垃圾河,我们前段时间也进行了清理,总共清理出500余吨的垃圾。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海曙区河道两岸的垃圾已经动态清零了。

  所谓的动态清零就是说,如果发现有垃圾,群众随时可以举报,随时进行清理。原来在开展五水共治这项工作以前,我们有些河道两边是有一些垃圾的,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它们都清理掉了,前面已经讲到,我们已经清理了大概有500余吨的垃圾。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讲,海曙区已经基本清除了垃圾河,而且是动态清零,如果你们有什么信息的话,可以随时跟我们联络。

  除了清理垃圾,把断头河打通以外,还疏通了很多的内河管网,对于一些排污口也进行了相关的处理。到目前为止发现有六处排污口,现在已经采取了措施,实行了截污的处理,使这些排污口干净了。

  在防涝、排涝方面,我们海曙区的任务是比较重的,去年菲特台风期间很多地方都受灾了,而且受灾的时间也比较长。目前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刚刚开工的朝阳新村的低洼地段改造工作,能够在汛期来之前把它完成好。三市路的施工现在也已经开始了,下一步对长春路、鄞奉路也要做一些管网的提升升级工程。

  另外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积水的低洼地段也将实施相关的工程。目前我们已经完成的是像永丰路、长春路、西湾路等三十四条的道路管道疏通工作,累计起来已经完成了165公里。节水方面,我觉得主要是要创建一个节水居民小区,多做一些宣传工作,让居民能够有节水的意识。

  我觉得五水共治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年之内把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解决,需要恒心,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地做下去。首先还是要抓长效,目前海曙区已经全面推行了河长制,区级领导、相关的部门都一一对应负责一条或者几条河流,把责任都已经落实下去了,平常也进行网格化的巡逻,看看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解决,对水质也要求一个月检测一次,这样能够让我们及时地了解海曙区63条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也为做一些具体工作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二个要抓项目建设,从今年开始到2016年,三年里面我们的计划是把五条内河能够全部打通,36条的水质全面提升,21条河道进行全面的清淤,6个低洼地段进行改造,14个接入管网进行升级改造,还要完成4个老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与此同时要配合市里建好翻水站,这个工程对于我们海曙区的排涝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工作计划都已经制定好了,都已经在一一的实施中,急的先做,不急的相应地慢一点。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五水共治的话题,从老的中心城区来看,像去年台风来的时候出现一些低洼地段,从去年发现了一些问题,着重在这些问题中追根溯源,把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刚才我们说到五水共治的时候,您还谈到对于一些老小区的改造,其实老小区的整治涉及到三改一拆的问题,三改一拆的问题对老的中心城区来讲,跟其它的县市区工作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它的整治对象和起点也是不一样的。

  彭朱刚:是的。刚才谈到五水共治的时候,我也想讲一点,除了党委政府要做的相关工程以外,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群众的共同参与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群众的共同参与有一个什么好处呢?首先,他们可以监督我们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事,做得不好的及时地把意见建议提出来。另外一个群众的参与度广了以后,合力就更强了。这件事我还是希望整个社会能够形成合力,党委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把五水共治这件事做好。

  接下去您讲到的三改一拆的问题也是如此,也是要形成合力。作为中心城区来讲,跟其它的县市区相比,三改一拆工作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我们海曙区在做的其中一件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主要是整治破墙开店,因为在中心城区地段比较好,很多原来做住宅的房子底下的车棚就把墙打开开店,这种破坏建筑结构的违法搭建行为持续了很多年,久的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我们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但是恰恰很多人都这样做了,原来没有管好。现在在三改一拆的大背景下,我们有责任要把这件事做好。尽管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二三十年之久的问题,但是我们有责任把它做好。

  主持人:说到破墙开店的情况,它可能是在中心城区特别突出的,像您说的,它可能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人家说我都这么多年做下来没有管我,现在管我,这个问题可能特别难解决,作为海曙区有没有好的办法?做工作还是给予一定的补偿,还是怎么样?能够让群众接受这样的事实。

  彭朱刚:我觉得首先这种做法是违法,所以补偿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把工作能够做到家。我们在做的时候,也是有节奏的做,不是整个面上所有的破墙开店几天之内做好,我们是一条街一条街地做,去年以来我们做了像小沙泥街、新高路、三市路、孝闻街等等,到目前有一个统计数据是累计下来已经有350余间,总数也不小,350余间,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实际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得到了周边居民的广泛欢迎。因为破墙开店,所有人是赚钱了,因为房子可以出租、做生意,但是对周边的居民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环境不好,交通容易堵塞。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要依法依规阳光操作,首先这件事是违法的事,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不能这样做的,所以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把操作规范全部公开,向当事人进行发动工作,同时在正式动手以前也开一些座谈会,包括民情恳谈会,也听听周边居民的意见,包括也听听当事人的意见,在宣传工作多方位做好的前提下,这项工作就得到的支持会越来越多。

  违章必须要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开始因为大家没有在做,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现在做下来以后,越做越顺了。从实际拆违的比例来看,一半以上的破墙开店是自己拆掉的,自己弄掉的,不是我们去弄掉的,说明他们自己也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主持人:可能一开始他们就认为是不对的。

  彭朱刚:因为当时管的比较松,那么就做了这个事情。这是第一个,要依法依规阳光操作。

  第二条,我们遵循先化解矛盾再整治的理念,先把矛盾化解了。比如说我们在三市路一带整治破墙开店的时候,里面有很多的困难群体,怎么样解决这些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问题?这是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不是先把破墙开店解决掉,先要把后顾之忧解决掉。比如说有些要再就业,我们就帮助他去找一些工作,帮助他找一些可以合法经营的地点,这样的话就可以解决后顾之忧。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在破墙开店整治的过程中,还考虑到实际的居民安全性的需求。我们当时有很多城管队员都变成他们的安保队员,承担起他们家里物品不被偷盗的责任,当时有人跟我讲,我们有四名队员从晚上九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的八点轮流值班,帮助居民看好家庭物品,居民深受感动,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不是不理相关人员的家庭实际困难,对他们家里有困难的先把困难解决掉,这样也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就是先解决矛盾。

  第三个,我们因地制宜地通过整治破墙开店来提升在这个片区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是为了拆而拆,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片区的环境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我们也有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说在小沙泥街这边,我们把该拆的都拆了以后,当地居民提出来我们买菜不是很方便,我们后来就在一个合法建筑里面搞净菜超市。为了搞这个超市,我们当时组织了很多人到慈溪去参观、考察他们的实际做法,最后拆了以后净菜超市也搞起来了,但是它是在合法建筑里面的,是可以搞经营的场地里面。

  主持人:最起码是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的,还是按照规矩来办事的。

  彭朱刚:比如说我们在三市路搞了破墙开店的整治以后,居民也提出来,公交车怎么能够搞得更加方便一点,我们就搞了一个819公交车站临时停车站,这样一来就大大缓解了居民在生活、出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矛盾,也能够得到居民最大限度的支持。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们在之前也在网上看到有一些网民给您留言,也提到我们海曙区建设方面的情况。比如说有位网友问到,最近关于学区划分“一表生”爆棚的事情,老百姓非常关注。海曙区可以说拥有城区最集中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怎么样解决或者怎么样均衡教育资源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

  彭朱刚:我们中国人都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作为海曙中心城区来讲,我们拥有的优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资源,确实是非常丰富的。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这几年我们也下了一些功夫,成效也是非常明显的。去年我们已经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验收,这项工作我们走在全省前列,我们已经通过验收了。

  客观来讲,学校与学校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包括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现在我们已经实行零择校,今年已经第三年了。目前要读这所学校的话必须人户一致,家长如果觉得这所学校比较好,房子也恰恰在这个学校里面,那就很省心,不用动任何脑筋,不像以前有择校现象,现在是百分之百做到零择校。

  主持人:这个指的是初中以内。

  彭朱刚:小学,因为我们的初中是不需要择校的,小学升初中是对口的,不需要择校的,主要是讲小学。零择校以后,如果有房子的,人户一致,就不用动任何脑筋,就近上学。如果没有房子,房子所在地的学校不够好,那么可能有的时候就需要动脑筋,在好的学校附近买一套房子,包括我们海曙区的本地的,更多的可能是海曙区以外的其它一些地方的人也会到这个地方来买房子。

  主持人:我们海曙区的小学在大家公认的比较好的一些小学里,地段还是相对有点集中的。

  彭朱刚: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不因为学校的远近,不因为家庭地位的高低,不因为家里的钱多钱少,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这样就能够满足每个家庭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的学校,这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件工作,去年我把自己的调研课题确定为均衡教育和素质教育,我是每年确定一个调研课题的,去年这是我的调研课题。

  为了把这个课题做好,去年走访了十几所的学校,开了很多的座谈会。在我的调研基础上,区委又出台了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就是关于均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我这边可以讲讲我们现在目前到底怎么样做的。第一个,把学校的布局均衡化,根据城市发展的情况,会通过撤并、兴建、改建一批学校,通过名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深化一校多区的模式,这样就可以推进整个优质资源的快速扩张。

  第二点,我们进行了教师配置的均衡化,刚才讲的是硬件,第二点就是软件的。整个教师流动,这可能是最有说服力的。很多家长都觉得这个学校好,为什么好?校长好、老师好,现在我们在推行校级领导、骨干教师的流动。这个流动不是说装装样子的,不是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老师到另外一个相对薄弱的学校去,我们是有计划的,而且我们的流动力度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您能不能具体地说一下,比如您说的流动,打比方说是从广济中心小学做校长的,还有一个是镇明中心小学的,如果两个学校之间的流动是校长在这个学校呆一年或者两年或者多长时间之后再到另外一个学校轮流,再加上老师也是这样轮流过来,还是其他的方法?

  彭朱刚:以前我们校长有流动的机制,比如说广济的校长到另外一个学校去做校长是有的,是正式流动过去的,老师原来的流动比较少,原来是柔性的流动,叫支教。好的学校的老师到相对薄弱的学校去,工作几年,然后又回到老地方来。现在我们的流动是真正的流动,不回来了,就到那个地方去了。

  主持人:校长也是不回来了?

  彭朱刚:校长以前就是不回来的,我们讲的就是调过去了,老师也是这样子,调过去了。

  主持人:原来老师只是到这个学校来教一段时间,到最后还回到原来的学校里,但现在去就是去了,不会再回来了,或者我到了这个学校以后最多是再到另外一个学校。

  彭朱刚:对,以后再到另外的学校去,整个海曙区我们是一盘棋统筹考虑的,而且下一步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这样就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不是所有好的老师集中在几所学校里面,全区范围内就打通了。

  主持人:这样的话家长真的不会说,那个学校的老师特别好,我要到那个学校去,大家在口口相传的时候,往往会产生集中报名、集中入学的情况,可能这个学校都说比较好,就要报这个学校,这样一来慢慢人的这种观念就会淡化掉。

  彭朱刚:对。我们现在讲的零择校还是强制性的零择校,你有房子就可以读这个学校,如果学校与学校之间还是有差异的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择校,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零择校,就是在家长心里认为我们海曙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差不多的好小学的话,那么就不会择校了,每年不用去伤脑筋了。因为区域里面没有房子,上不了好学校,就觉得很伤脑筋,很不开心。

  主持人:我觉得你说的这种办法原来我没有听说过,从过去的择校到现在,这种做法从被动择校和主动放弃择校的观念改变,如果在长效机制的运作下,我估计慢慢就会没有了,这个办法真的很好。

  彭朱刚:所以刚刚讲,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这两个做到的话,那以后真的是可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零择校。

  另外一个关于素质教育,现在也在抓。我们也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整个社会现在对素质教育提都在提,做也在做,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还是要实实在在地做下去。我们有一点现在可以做到,严禁在职教师搞有偿家教,在职的老师不能搞有偿家教,我们有明确的纪律规定,如果被我们发现,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所以今天跟你聊也是很好的机会,什么时候你们发现我们海曙区在职的教师做有偿家教,你可以及时向我们举报。

  主持人:有举报电话吗?

  彭朱刚:教育局有电话,随便什么,81890也可以打,我们任何电话都可以举报。这样的话,老师就可以全心全意地把心思用于教学课堂上。我们现在海曙做的均衡教育有一句话,不是简单地削峰填谷,我们是填谷增峰,不是把好学校拉下来,差学校拉上去,最后大家都处于中游的水平,不是这样子的,好学校还是非常好的学校,相对薄弱的学校拉上来,大家共同在一个高水平上不断提升,这是我们工作的具体做法。海曙区有资源、有条件这样做。因为就现状来讲,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是好学校,薄弱学校占的比例比较低。

  主持人:尤其是在海曙区。

  彭朱刚:因为是在中心城区,所以这方面是我们的有利条件。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提到,海曙区的几个历史街道的改造让宁波的文化消费明显有了一个档次上的提升,但是像月湖盛园、鼓楼、南塘老街,包括城隍庙都存在一定雷同的现象。从历史街区的布局方面,尤其是正在进行的城隍庙的项目,海曙区有没有考虑过把它的特色显现出来?是不是当时在我们建设这些历史街区的时候有意地让它形成一种雷同呢?

  彭朱刚:历史街区是海曙区的一大宝贵财富,海曙区建成已经有将近一千两百年历史,就是宁波府建成有一千两百年的历史,市里确定下来的宁波城区的八个历史街区,其中七个就是在海曙区,所以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笔资源。像鼓楼、城隍庙、天一阁,那是有一个的,特别像天一阁,全世界只有一个,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多得的,所以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好。这是我们的责任。

  像刚才您讲到的雷同问题,我觉得没有完全雷同的,每个地方发展起来的原来前身都是不一样的,原来的功能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群众可能看到都是一些古建筑,但是实际上都是不一样的,像鼓楼是我们原来宁波的慈城,城隍庙有城隍庙的功能,南塘老街有南塘老街的功能,不太一样的,可能看起来都是古建筑,但是实际上它的功能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像刚才您讲到的城隍庙,是我们宁波发展的文化地标,也承载着我们宁波人的记忆,宁波的城隍庙地位是很高的,曾经有人说它跟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是属于全国三大著名的文化庙宇。城隍庙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里面主要是靠小吃吸引市民,小吃城不是说不好,但是有一点肯定很多市民意见很大,卫生搞得很差,因为在老庙里面都是一个一个摊位,以前我也经常去,发现这个问题,很多居民都给我提意见。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提升城隍庙整个的业态水平,恢复相应的文化功能,这样的话使整个城隍庙能够在宁波市民的心目中有一个更加完整的宝贵记忆,不仅仅是知道城隍庙就是一个小吃城,其它什么都没有。小吃城以后可以继续弄好,但是除了小吃城,我们也要把其它的搞好。特别是它的文化功能,我们一定要把它恢复好。

  去年我们已经把原来的小吃城停掉了,下一步规划里也会有小吃,但是老庙里面就没有小吃了。老庙里面要恢复文化功能,目前也正在做方案。

  主持人:所以您刚才说到这块的时候,很多的老百姓是特别关注的,比如刚才这个网民提到的整个海曙区的古街道建筑有雷同等等,我个人觉得雷同可能会更好一点,能够形成整个海曙的特色,比如说从范宅开始慢慢通过月湖到盛园再到小沙泥街、大沙泥街这一带,基本上都能够形成。网民可能觉得雷同,但是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就像你说的,它的功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整个城区的建设,很多的网民在提到问题的时候,您刚说的跟南京的夫子庙比,我也去过,但我还是宁波的城隍庙更好一些。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网民提到在去年菲特台风,有人说去年菲特台风新芝路一带遭受水灾比较严重,据说政府要准备进行一些行动,把这个地方进行治理,现在有没有开始行动?怎么在治理?

  彭朱刚: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新芝片区绝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小区,八九十年代建的小区,老小区的基础设施损坏比较严重,所以每次汛期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积水问题,去年台风带来的雨水特别多特别大,所以积水现象特别严重。

  今年把整个新芝片区已经列入了改造范围,具体做法一个是对堵塞的管道和内污井进行疏通、清淤。到目前为止我们完成了新芝路、新高路、高塘路等十条主干道,累计有二十公里的疏通清淤工作。这个已经完成了。另外到六月底以前我们将完成高塘一村到四村11个老小区的管道疏通清淤工作,这是一方面,清淤。第二个方面是对破损管道进行维修。第三个是对容易积水的地点增加一些排水口,比如说我们在新高路西河街那些地方增加了强排的泵站。

  有一点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现在市水利局正在实施一个保丰闸的泵站工程,这是一个强排的泵站工程,它的强排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每秒钟可以达到10个立方,这个泵站在汛期来以前主体工程就可以投入使用,据我了解七月底之前就可以完工了,是主体工程。

  主持人:在我们台风要来的季节,基本上可以正常运作了。

  彭朱刚:整个工程还不能,但是主体工程,可以强排的主体工程在七月底就可以完成了,这个保丰闸的工程完工对我们整个片区的强排能力的提升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我相信今年如果有大水来。

  主持人:但愿不要有。

  彭朱刚:大水每年都有,只不过是每年多少一点区别,每年都有雨,我相信今年可能会比去年那一带会好很多。我们整个市里、区里两级都要搞几个强排的泵站,像我刚才讲到的永丰桥旁边的保丰闸是一个,段塘也有一个地方,段塘这个地方还没有开工,我们也打算今年能够开工,这也是市里在实施的。如果段塘弄好以后,南片区将来如果有水来的话,强排的能力是大大地提高了。最北片区,五江口(音译)那边也打算搞一个强排的泵站。将来如果海曙三个强排的泵站都弄好了,加上原来的一些设施的话,海曙城区的整个强排能力是非常强的。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住在这片的老百姓、居民应该可以放心或者说我们可以期待今年当遇到类似菲特台风这种情况的话,最起码不会再像去年出现的状况。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一个问题跟您交流一下,不是问题的问题,您姓彭,我们经常称您彭书记,这次您做社区书记之后,可能很多人叫您老彭,从谐音上讲是朋友的朋,作为老朋友的话,我跟您这样的交流,我可以跟您提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市民朋友也希望跟您提很多的问题,今后很多叫您老彭的海曙区居民们是不是也能够直接把问题递交给您或者直接跟您提一些问题?

  彭朱刚:没有问题,而且我非常高兴能够这样做,大家叫我老彭,我非常开心。

  主持人:下次我们就不称您彭书记了。

  彭朱刚:就叫我老彭,我年纪也比你大很多的,我也非常愿意跟更多的居民、群众成为朋友。

  主持人:好的,刚才彭书记已经说了,今后希望能够跟广大的网民朋友真正地做朋友,如果您有问题的话,可以直接提,包括今天节目页面的下方,您也可以把您的问题留下来,我们回头可以告诉老彭,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