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们今天为大家推出的是寻找身边好学校,百校校长访谈的系列《对话》。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尊重个性、多元发展,走好精彩每一步。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两位嘉宾。宁波市李惠利小学校长伊阳,宁波市黄鹂小学校长杨柳。今天非常感谢两位校长能够作客我们今天的《对话》直播室,各位网友如果有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官方微博、微信、论坛以及直播页面下方的留言框,跟我们进行及时的互动。

  节目一开始,我还是希望能够代表网友,问两位校长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我们的网友,其实是除了我们两个学校所在学区内的孩子跟家长,让所有的网友都能够更加了解我们两所学校。首先有请伊校长为我们介绍一下理会里小学大概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伊阳:好。我们李惠利小学,在我日常活动当中常常会有人问起,为什么叫李惠利小学?李惠利小学是创建于1991年,是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李惠利先生捐资兴建的,是一所隶属于江东区教育局的公立小学。我们学校座落在丹凤新村里,建筑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是一所很小的学校。但是李惠利小学的建筑,整个校园是非常美丽的,它是一个古罗马式的建筑,是尖顶和穹顶,蓝色马赛克为主的这样一个校园。

  李惠利小学从建校之初,我们的校训就是由李惠利先生的家训转化成的,我们的校训是勤、俭、诚、实,这正是李惠利先生一生为人、做事、经商的一个准则,也是我们李惠利小学这一系列学校的校训。

  主持人:您刚刚说到李惠利小学虽然不大,但是从建筑上看过去非常有特色,可以说是小而精巧。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我知道除了建筑上有特色之外,其实我们从内涵上、软件上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因为我们学校是全国的特色学校,在这边能否先简单的为我们讲一讲,总体来说我们李惠利小学在哪些方面有非常亮点的特色呢?

  伊阳:我们李惠利小学最大的特色是科技特色学校,现在是全国特色学校。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构建,全方位的构建李惠利小学少儿科技乐园。首先是从环境的文化建设当中,我们学校一走进校门就会让人耳目一心,我们有二十余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这样的科技景点,从走进校门,就是红外线感应的鸟语花香,会发出,因为是人体红外线感应,就会发出鸟语花香。原来大鸟还可以说,欢迎光临。

  然后走进来以后,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角落落,都安放着建筑设计制作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各个景点,科技的景点。有鸟语花香、声控水车、可变角镜、竞速轨道、可变三棱镜等等,大概有十多处的小科技景点。我们还有自己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用于校园内的小的科技景点。这些景点都是孩子们日常可以随意的去触摸,去玩耍,我们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这样的环境的建设,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当中引发一些思考。

  主持人:非常感谢。讲到我们的建筑非常漂亮,同时又有鸟语花香。我觉得如果不了解的人走进去的时候,可能更觉得像是一个公园,或者是说花园。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这样一个学习的场所,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乐趣更多的吸引力。除了学习的压力之外,其实这样的一个环境给他们带来这么多的乐趣,对于他们平时相对枯燥的学习生活,能够带来很多的欢乐。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我记得,我刚才想到一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我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师就会说一句话,对于你们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说,不要有偏科的现象。我觉得对于整个人的发展来说,也是这样子,要做到一专多能。

  在这边我知道李惠利小学希望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也是说平衡特色跟学生的多元发展。您觉得这个是如何来做到的?

  您刚刚讲到这样一个漂亮的建筑,再加上鸟语花香的环境,如果不了解的人走进去,真的像公园一样。这么漂亮的一个环境,对于我们学生在这个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能给他们排遣一些压力。这样一个充满科技元素的环境,我相信是不是给我们孩子也造成一些比较良性的影响,让他们也更加热爱科技呢?

  伊阳:是的,我们学校的孩子是比较会发明创造的,我们以主题活动,还有科技创造发明课程,都在校园内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那么我们孩子的创造发明,机器人,还有我们现在的OM头脑,奥林匹克,各个项目都已经有七次走出国门,代表我们中国的青少年参与国际的竞争,并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佳绩。

  校园内有,现在我们有四千多条孩子创造发明的金点子,有五百多个获奖的科技发明的作品,陈列在学校的科技陈列室当中。而且校园内我们也,中央电视台的异想天开栏目,还有到学校去大型的转播这样的活动,多次到我们学校来,就像你刚才说的,他们来了以后觉得,校园可以搞夏令营活动,他们先后在学校里,每一次来都会连续在学校里驻扎十天左右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互动。

  主持人:可以说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一些科学的素养。我想到我们以前小时候,老师就对我们说,要做到全面发展,要一专多能,说说容易,做做真的是不大容易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这方面,就像您刚刚介绍的,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其实已经做到了这方面,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李惠利小学在这条道路上是不是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如何能够同时平衡特色跟学生的多元发展呢?

  伊阳:是的,孩子的发展是多元的,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他们的天性都是好奇、好问、好动,而且是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都是不一样的。作为科技特色学校,我们在发展科技教育的同时,我们也注意搭建更多的展示的平台,使得学校七百多个孩子能够更多的让他们针对自己的特长去有选择的适合的去发展。

  这些年来我们在科技教育上有校本课程,还有主题活动。要说创造发明难,实际上真的走进以后就会感觉也不难。小朋友就是观察生活,提出问题,然后再根据提出的问题,我们有问题发布,对于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孩子就可以进行思考,查找资料,甚至动手,找出解决的方案。

  比如说我们的问题是高楼的玻璃窗难擦,这都是联系生活提出的问题。那么小朋友带着这样的问题,高楼的玻璃窗难擦,只要把玻璃窗移到室内来就能够解决了。孩子带着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在生活当中寻找这样的灵感。可能我们成年人每天走宾馆的旋转门, 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其它的想法。但是我们的孩子,由于他带着这样的问题走入生活,所以当他走过这个宾馆的旋转门的时候,他忽然间就产生了解决高楼玻璃窗难擦的这样一个问题,他就利用了宾馆旋转门的这样一个方法,把高楼玻璃窗,把玻璃窗上下加了一根轴,这样玻璃窗就可以像旋转门一样旋转,那样就可以把外面一层旋转到里面来,这样高楼玻璃窗难擦的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我们科技活动,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动手去实践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个实践解决问题之后,能够互相合作,互相分享,这样是我们从事科技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孩子是多元的,有的孩子非常有兴趣,也有的孩子,我喜欢跳舞,喜欢唱歌,喜欢弹琴,是不一样的。

  那么为了平衡全校每个孩子都能够选择一个适合他发展的这样的一个机会和空间,这些年我们在日常,我们常年根据孩子自主的申报,为孩子随时随地的安排个人的独唱音乐会,个人的书法绘画展,个人的舞蹈专场,还有独奏音乐会等等,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们是按照孩子自主报名,报名的先后顺序常年排出孩子们的演出时间。而且我们每一场的专场,都像大明星的专场一样的形式,来给孩子们热热闹闹的举办。而且我们各项活动都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参加,都是由他们自主的根据学校发布的海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活动,自主的去参与各项活动。

  主持人:刚刚听您说我们的科学特色,让孩子热爱科学,让科学成为不单单是他们的爱好,成为他们的特长,同时把科学用于生活之中。您刚刚也讲到了其它的一些特长的培养工作,给孩子开展一些独唱会之类的。其实一样,让我感觉到的就是说,学以致用,不仅仅是在课堂,而是可以说延伸到了孩子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对于孩子的发展,可以说所有学习的东西都能变成他们自己的。

  伊阳:对,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变消极的减负为积极的减负。

  主持人:非常感谢伊校长的介绍。接下来请杨校长为我们介绍一下,黄鹂小学大概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杨柳:我们黄鹂小学创办于1988年,它是黄鹂小区内的一所配套小学,目前有18个班级,816名学生,在编的老师有51名,是我们江东区教育局下属的一所完小。

  我们小学占地是6000多平方米,是比较精致典雅的,走进校园迎面扑来的就是浓浓的棋文化的氛围。

  主持人:就我知道,您是到黄鹂小学担任校长的时间,大概在一年左右,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您觉得从您之前可能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了解黄鹂小学,到现在真真实实的投入到它的校内教育工作的开展之中,您对它的了解,觉得发生了哪些变化?您觉得黄鹂小学最吸引您的魅力点在哪里?

  杨柳:吸引我的魅力点,我觉得就是非常浓郁的棋文化的氛围。我们黄鹂小学棋文化开展大概十年,在前任张校长的经营下,已经成了一所全省、全市比较有名的一所三棋文化的校园。

  主持人:非常感谢,我这边查了一下资料,知道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叫做走好精彩每一步。刚刚您提到了,我们学校是从1988年创办的,这一段时间对于学校的发展,有过成长有过上升有过高潮,肯定也有过低谷。您觉得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面临各个困难,真正做到走好精彩每一步呢?

  杨柳:2004年的时候,我们黄鹂小学所在的学区,黄鹂新村,已经是一个有将近20年房龄的老小区,居民结构老龄化,社区老化,导致生源匮乏。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多,家庭教育的差异非常大,学生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传统的人才观提出了质疑,使得择校现象日益的加剧。

  当时缩班已经成了黄鹂小学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考验。那么在我们区教育局一校一品特色强校的布局统筹下,2005年我们从棋类活动当中受到启发和灵感,通过对大量的家长、学生的调研,确立学校棋文化特色创办的办学方向。在我们将近十多年的创建进程当中,现在校园环境特色非常鲜明,三棋文化扬立校园,棋类活动丰富多彩,三棋效应逐渐呈现,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在我们家长、社会当中有非常好的口碑。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棋文化,其实棋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很多的学校其实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围棋也好象棋也好,作为他们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特长也好,更多的给他们一个品行的培养。我们这边也是把棋文化作为学校重点开展的工作,您觉得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棋文化?这个棋文化对于我们孩子的发展带来了些什么?

  杨柳:对于孩子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提升孩子的竞技水平,来达到个个习棋艺、处处品棋韵、时时悟棋道、人人竖棋德这么一个办学的思想。我们说下棋,首先是要落子无悔的,我们必须要走好精彩的每一步。在我们孩子的学习道路上,人生道路上,也不外乎如此。

  主持人:那么我们在开展棋文化的相关活动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我知道我们引进了国际象棋棋后谢军的辅导团队落户了我们的学校,对孩子进行更多的专业化的化的培训,给他们在棋方面进行更有效的提高。这方面能否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杨柳:好的。目前我们跟宁波市的国弈堂进行了牵手,引进了中国象棋在宁波的唯一两个年轻的大师,一个是谢丹枫(音译)老师,一个是邱东(音译)老师。这两位大师进驻我们校园,我们学校里有他们的大师工作室,他们随时到校园里指导我们孩子下棋,促使我们孩子们的竞技得到提高,也促使他们在棋文化素养这一块得到提升。

  现在我们还在接洽,由市教育局牵头,我们还在接洽谢军老师的,今年暑假里面,我们将跟他们的团队进行沟通和交流,来进一步提升我们孩子们的竞技水平,来提升孩子们的棋文化的素养。

  其实我们原来是作为三棋,是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和围棋,那么现在我们又拓展到了四棋、五棋,这个四棋就是国际跳棋,国际跳棋目前已经作为奥运会的一个申办项目。现在我们黄鹂小学其中一个年级正在开展实施当中。现在我们还引入了五棋,就是昨天宁波晚报做了报道,汉字棋。我想我们今年一年级新生入学,我们将进行汉字棋的特色项目的引进。这个汉字棋就是跟我们国家人教版教材是配套的,以教材中的汉字作为字源,正方六面形,每面设置一个汉字,周边还有拼音字母。这个棋子一共有六副,每副80枚,一共有480枚,其中含汉字2880个。引进汉字棋的目的,一个是为了弘扬我们现在的祖国的汉字文化,在学棋的同时学习汉字,增加孩子们的识字量,寓教于乐。今年暑假我们还将建设我们学校里面一个特色的景观,明州棋艺馆。在这个明州棋艺馆里面有五千年渊远流长的棋文化历史的介绍,有我们棋界名人捐出的棋具藏品和奖杯、讲座,国家大师常年驻守现场进行棋艺的点拨,这既是我校深化棋文化特色的一个景观亮点,又是集参访、研训为一体的全市、全省的少儿棋文化素养工程的一个教育基地。

  主持人:非常感谢。这个棋文化可以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孩子在玩棋,但是同时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开拓创新,非常感谢杨校长的介绍。

  那么刚刚我跟伊校长在聊天的过程中说到孩子的学以致用,我们现在其实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更注重的就是它的实用性,并非是照本宣科的教育或者是说学习的模式。我知道我们学校,校园义工的事例入选了宁波市文明单位创建风采录,获得了江东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示范岗、江东区和谐基层单位十佳服务理念和服务品牌等等的称号,这里可能还有很多很多的荣誉,说也说不完。这样一个形式具体怎样,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孩子除了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之外,您通过哪些形式让他们真正的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能够锻炼他们自身能力的活动呢?

  伊阳:是的,我们学校的校园义工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了,最初是由我们团员老师,由支部发起承担的。因为我们学校离游泳俱乐部比较近,但是游泳俱乐部是一路之隔,但是中兴路车水马龙,非常多。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又方便家长三点多这个时间接送,所以我们党员老师轮流的,每天在放学之后将学校游泳队的孩子护送过马路到游泳俱乐部。我们大家都知道,宁波籍的游泳优秀运动员汪顺(音译),就是我们学校游泳队输送出去的。后来在党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团员义工队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现在我们学校每周四天五堂课,周一的小数虫听故事和好书推介,还有周二的心理健康讲座,周三的科普讲座,周四的信息发布等等,都由我们学校的教工义工队来承担这些任务。而且江东教育信息网上的科普星空栏目,也是由我们学校的义工队的老师们来承担的。

  现在我们发展到,除了学校全体老师参与之外,我们的家长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家长在孩子们上学、放学、护送,还有大型活动的开展,一二年级小朋友每天放学后的卫生清扫,这样一些事情都来协助我们。更主要的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开放了课堂,由我们的家长义工队定期到学校给孩子们开讲堂、大课。像我们有一位家长,带着一家三口到美国进行访问交流,学习一年,回来之后他把美国的学习生活、人文地理这方面的一些经历,来到学校,先是在我们班级,然后年级,最后到学校进行这样的交流讲座。还有维和部队的家长回来之后,反正是家长们在外面有一些可以给我们孩子进行有价值的交流,他们就会主动申请,什么时段我可以到学校里来给孩子们上一堂课。这个义工队,现在孩子们也已经加入了,我们开展节水、环保等等这样的一些活动,同时宁波的红蚂蚁志愿者服务队也和我们牵手,一同来开展这样的一些活动。

  主持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说是加深了我们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家校协作这方面,其实是非常直接的体现。那么说到我们学校,学校的根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孩子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学习知识的能力。我知道我们学校是首批阅读明星学校,说到明星学校,我们学校是不是也在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让我们的孩子,所谓的阅读明星,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培养出阅读的习惯、阅读的爱好、阅读的能力,在这方面能否跟我们想一下?

  伊阳:好的。我们在很早,十年左右这样一个时间,因为我们一直想,小学的孩子学习负担相对轻松,到了初中、高中以后,课业的负担,学科增加了,课业负担也重了,升学的压力也来了。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孩子需要用他积淀的一些东西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读书的这个时间,我觉得应该放在小学里。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分年级段,推荐孩子们阅读的书目,然后学校制作了精美的读书卡。当时我们宁波东南商报和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全市的孩子的读书活动,当时的阅读卡就是从我们学校的阅读卡拿过去改进的。

  到现在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坚持着孩子们的读书活动,我们长期开展有小数虫漫游书海系列活动,包括小数虫听故事,由老师给讲、好书推介,还有小书虫讲故事、小数虫续写故事和小数虫读故事这样的一系列活动,我们也在适当的时间邀请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我们也先后邀请到了上海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来到我们学校,跟孩子们一起读书、交流。

  主持人:我知道在网上,我们有一个废旧报纸换图书的活动,网友讨论得也非常热烈,在这边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换图书具体是怎么换的?小朋友喜不喜欢这个活动?

  伊阳:非常喜欢。废旧报纸换图书,因为我们学校在着力培养孩子能自主、能负责、会关怀这样的一个活动,那么要使孩子们,因为学校是科技特色学校,也是环保模范学校,那么作为环保学校,我们就发现一些办公室里的报纸,孩子们教室里用后的作业本、草稿本有很多,所以我们就想到了,还不如把这些都积攒起来,然后学校统一回收,卖出之后,因为我们有读书活动,班级都有读书角,有孩子们的读书漂流活动。过去是孩子自己捐书然后进行漂流。后来我们就想,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废旧报纸收集起来,然后学校统一把它卖出之后,给孩子贴补购买一些图书?就想到这些。但是由于我们跟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一起开展环保活动,当时就联系到了四川阿坝州阿坝县柯河乡(音译)中心小学孩子们缺少图书,这样我们就忽然想到了,我们就把这样的钱捐给这些孩子买书好了。所以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决定首先给阿坝县的这个学校,小朋友们建立一所惠利红领巾图书室。从那开始,我们一个学期有两到三次收集回收废旧报纸,然后我们直接从废旧公司这里卖出,把这笔钱全部都由我们孩子智囊团的同学,大队部的同学,和大队部的老师一起,我们把这笔钱卖了之后,在网上购买图书,然后直接从网上发送到阿坝县柯河乡(音译)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接到图书之后,他们要有一个仪式,把这个书分发到孩子们的手中,放到图书室里,把照片相应的传回给我们孩子,因为我们要给孩子一个交代,这些书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帮助了这些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快乐了自己,也学会了关怀。

  所以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坚持做这个事情。后来我们全校的师生、家长,到现在我们社区知道以后,社区的居民都和我们一起,最近白鹤街道也说,你们再捐书的时候和我们说一声,我们街道有兴趣的家长都可以给你们送来。到现在,我们最近又给结对的庆元县黄田镇(音译)中心小学,根据他们的需要,我们又用这笔钱给他们购买了跳高用的厚厚的海绵垫,还准备给他们在宿舍的孩子们建一个图书室。最近我们理工大学的一位老师,我们孩子的家长,他在做公益,那么他听说四川还有一所贫困学校,也听说我们也废旧报纸换图书活动,也在和我们联系。那我们正在做对接,准备这次暑期的时候开始给这个学校的孩子建一个红领巾图书室。

  这个活动虽小,但是我们觉得意义重大,孩子在这个活动当中,他们过去随手就把废旧报纸、废纸扔进垃圾筒,他们现在就要有意识的留起来,要捐到学校去卖钱换图书,这样一个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

  主持人:通过这样一个形式,不单单是说走出了校园,走出了社区,对于孩子来说,获得阅读的快乐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正能量的传递。对于孩子的,就像您刚刚说的,爱心、关怀,有更多的正能量的传递,对于他们的良好的品行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非常感谢伊校长的介绍。

  刚刚听伊校长讲到,关于我们的社区义工,那我知道,黄鹂小学也有一个文明少年进社区的活动,这方面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伊阳:好的。文明少年进社区的活动,在我们学校开展已经很多年了,这个活动源于当时节假日时间的增加,我也看到过一个中国青年报公布的调查显示,我们有六成以上的中小学生,他们假期生活的一半时间是在宅在家里的。那么长此以往,对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其实学校、社区、家庭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场所,如何发挥其协同作用,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能有效的促进我们孩子们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源于这个考虑,我们就成立了一个文明少年进社区的活动的载体。

  在如何深入挖掘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素养方面,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文明少年进社区活动,是指孩子们进行有组织的校外教育活动,由我们的校外辅导员,或者我们老师和家长组织指导下,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以我们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的方式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开展一些宣传、调查、义务劳动等一些实践体验的活动。

  我们还带领孩子们进行文明宣传、敬老帮困、社区护绿、联欢共庆等活动,文明少年进社区活动还充满挖掘整合家长当中的各种资源,刚才我也听到伊校长讲了,我们很多家长也是做义工,我们也是。特别是在去年,菲特洪水的时候,我们黄鹂也是被淹情况比较严重,当时我们有很多家长就是其中的一些义工,我们的孩子们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这肯定是我们文明少年进社区这个活动所产生的辐射和引领的作用。

  我们有一个参与社区的公益服务,有感受社区文化魅力,有进行社区爱心帮困,还有经历社区实践体验,尝试进行社区调查活动等等系列的活动。那么另外还有,我们在家长、社区、社工的带领下,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让他们体验劳动的快乐。

  文明少年进社区这个活动,这一项课题也在我们市里面德育课题当中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

  主持人:您说到德育教育,我想到我们学校是建立了一个最美宁波人、最美江东人、最美黄小人的这样一个系列德育教育,能否给我们讲一讲,当初是为什么,基于怎样的背景想到建设这样一系列的系统性的德育教育,我们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杨柳: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引领孩子们,给予是快乐的,再说我们现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一块是非常的重视。我想孩子们不光在学校里面要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奉献,学会感恩。因此我们就开展了一个最美宁波人、最美江东人、最美黄鹂人的这么一个三美的活动。

  今年我们开学,就是宁波晚报一个最美宁波人评选活动都进唯一的一所校园,就是我们黄鹂小学,这就成为我们这学期开学的德育第一课。在活动现场,我们最美宁波人候选人当中,有陪伴患有自闭症儿子的最美妈妈沃海芳(音译),还有热心肠的公交司机陈霞娜(音译),坚持山区支教的人民教师郑芙蓉(音译)三位候选人,以及全国劳动模范林萍老师都来到了现场,与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传递正能量。

  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自发的里三层外三层,又是采访又是索要这些最美宁波人的签名,场面是非常的壮观。最美宁波人已经成了孩子们心目当中的偶像。

  随后在我们黄鹂小学,最美的事迹也不断的涌现,今年就是我们2月份开学的第二天,宁波下了一场大雪,在那天下午涌现了我们黄鹂小学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徐陈荣音(音译),他看到失主从电瓶车上掉下了一个包,他坐在妈妈的汽车里面看到了,然后他赶紧下车,追着骑电瓶车的阿姨,结果由于电瓶车骑得很快,追不到,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平时是非常聪明的,而且也很会思考很会动脑筋,他就拉开了那个包,从里面找到了一张,包里面的一张投递单,投递单里面有这个阿姨的手机号码,他就跟这个阿姨联系上了,把包里的三千多块现金,还有大量的银行卡号,还有一些帐单,全部送到了这个阿姨的手中。当时这位阿姨非常感谢,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就不讲,微笑了一下就走了。真正的做到了做了好事不留名。

  最后这位阿姨也是,凭着当时她的感觉,她就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找,最后找到我们黄鹂小学才知道是我们六〇二班的孩子。我想这也是最美宁波人的事迹,传递的正能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当中所培植起来的感恩社会、无私奉献的小小的种子。

  主持人:把德育教育从课本搬到现实生活中,在生活中发掘更多的身边的闪亮的光辉的榜样,对于孩子的作用可以说是有一个无限延伸的力量的。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其实很多时候,就像您刚刚说的这个小故事,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但是真正发生在身边的,就像原来说的,做了好事人家问你的时候,你叫什么名字,他会说我叫红领巾。虽然现在可能很多就变成一句口头的话,但是真正对于孩子,如果他把这个行动实现了,对于他整个人生的影响肯定是有无穷大的力量的。

  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黄鹂小学其实在德育方面,对于我们孩子都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辐射性、渗透性的作用。在这边能否再跟我们讲一讲,除了您刚刚讲到的这个小故事之外,我们的孩子还开展了哪些德育的活动?孩子通过这些德育的活动,是不是您也看到了他们身上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呢?

  杨柳:我们主要是最近十年来,一直在做一个德育千分卡的分层评价体系,我想这可能跟我们做的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学校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片当中,电子卡当中,得出一个灵感。孩子们是非常喜欢这种集卡的。因此我们就设立了一个德育千分卡,这个德育千分卡,我们是以一千分为基础的分值,通过四级的评价,分层进行操作。对孩子们一学期当中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的行为做出评价,并且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记录、实施奖惩,使教育者的教育、孩子们的自我教育与集体中的相互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我们实行分层操作,定期,也就是每周一次自评,每月两次班级评,与不定期的,就是针对孩子们随时出现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人评相结合,建立了自我评价、班级评估、政教处评估和校委会评估的四级的评价体系。我们的奖惩分值分为自我评价8分,班级评估16分,政教处评估24分和校委会评估32分。那么学生的行为达到哪一个层面评价上,标准就在千分卡上进行相应的计分评估。

  小小的一张精美的计分卡,每学期初给孩子一个自我的期望,每学期结束给孩子们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倡导用这样一个发展的眼光看人,在学生当中形成了每学期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的这样一个共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现在在校园里面观看千分卡的排行榜,已经成为了我们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主持人:非常感谢,也相信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每一位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能够成为一个德学兼备的人,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也能够走出自己特色、独特、完善的一条道路。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邀请到两位校长跟我们聊了这么多,但是肯定还有很多网友想要了解的信息,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了,也非常感谢两位校长在刚刚四十分钟的时间内跟我们的网友进行非常直接的分享跟交流,在这边也是非常感谢各位网友一直以来的收看与支持,我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