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们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寻找身边好学校,百校校长访谈的系列对话。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邀请到的两位嘉宾,宁波市中城小学校长王洪乾,慈城中心小学校长许佩君。今天非常高兴两位校长能够作客我们的《对话》直播室,各位网友如果有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官方微信、微博、论坛以及我们直播页面下方的对话框跟我们进行及时的互动。

  说到今天邀请到的两所小学,可能在小学的区域范围内的居民是非常了解了,在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分别邀请两位嘉宾先对全体的网友就我们学校的总体情况做一个介绍,首先有请王校长来我们介绍一下。

  王洪乾:谢谢。我们中城小学是在江北区慈城镇,我们学校创办于1904年,今年刚好是建校110周年,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当中,我们学校也培养了以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中科院院士周志强(音译),李庆(音译),奎原明(音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才。现在我们的校舍是由应昌期先生投资建造的,建成于1991年。

  学校现在占地面积是1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绿色面积是4600平方米,现在学校有24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有老师56名,这56名教师当中有90%以上是本科学历。我们学校历来注重特色办学,内涵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围棋教学、慈孝教育、艺术教育为特色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浙江省首批文明学校,首批示范小学,浙江省绿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等区级以上荣誉六十多项。

  主持人: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怎么样的?包括您刚刚提到了,我们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我们的办学特色又是什么呢?

  王洪乾: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孩子享受童年幸福,为孩子奠定一生基础。我们现在的办学特色,从学生特长培养来说,主要是围棋和艺术,从学生的德育来说,我们主推慈孝教育,我们的慈孝教育是宁波市首批校园文化品牌。

  主持人:您刚刚讲到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童年幸福,其实讲到这个话题,网友也有很多的疑问和想说的话,说到童年幸福,现在很多的网友也有这样的感受,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小孩子的条件比原来好了很多,但是真正的童年是否快乐,是否幸福,可能有些时候值得我们去推敲一下。很多网友有一个感觉,现在的小孩子很早熟,没有我们之前的那种童真童趣,觉得好像现在天真浪漫、童真的感觉比我们过大的学历压力也好,整个社会的环境也好,在逐渐地抹杀,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个感觉?目前来说,我们童年的幸福现状是怎么样的?我们如何去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呢?

  王洪乾: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特别是双休日的时候,家长会迎来送往,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的学习,也对学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希望学校能够加强文化科的教学。从社会层面,从家长层面,就给孩子施加了许多压力。

  我觉得对孩子来说,现在的孩子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我们童年时期的快乐,所以我们想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怎么样让孩子享受童年幸福,怎么使孩子的童年幸福?我觉得孩子,童年幸福就是让孩子自然成长,快乐成长,是孩子应该学的就学,是孩子应该参与的让他参与,是孩子应该享受的还是要让他尽情地享受。也就是要尊重儿童的规律,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

  主持人:说到儿童的成长,跟我们小时候的成长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现在的小孩子身边的玩具都是很高端的数码产品,但是我们时候可能就是一个毛绒玩具或者是一辆没有电,不会动的小汽车,但是都能玩很久。可能整个社会在发展,但是有一些时候,我们会觉得物质条件很好,现在的小孩子已经真的够幸福了。您觉得幸福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呢?

  王洪乾:这个幸福就是要给孩子释放心理的压力,让孩子真正享有童年生活所应该享有的所有的一切,而不是让孩子过多地学习,说实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学习娱乐,特别是娱乐这一块,他的兴趣趋向跟我们童年时代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怎么样适应时代的变化,怎么样学会健康快乐的生活。

  比如说学习艺术,对于孩子的情趣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如果过度的追求艺术上的考级,那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压力。我想这就堵塞了孩子幸福成长的道路。反之,如果我们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兴趣培养的途径,适当地引导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是让孩子幸福成长的途径。我是这样想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讲到这个的话,现在生活方式在发生改变,追求幸福的方式在发生改变,获得快乐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但是我们一直不变的是这样的一个目标,让孩子获得幸福,获得快乐,无论是什么形式,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合适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多正能量,更多积极的基础。非常感谢王校长的介绍。接下来有请许校长为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大概情况是怎么样的?

  许佩君:谢谢。我们慈城中心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老学校,它创办于1932年,是由原效实中学冯景曾先生创办,办学以来历经变革,一直坚持严谨的教学,我们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这么多年来,我们培养了很多有有识之士,比如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玉文(音译)女士,还有我们的中科院冯宜朴(音译)女士。

  在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学声誉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好的,学校有着优雅的环境。2005年,我们搬迁到了慈湖人家社区,学校占地面积有两万七千,绿色面积就有一万多,因此是一所花园式的优美学校。在2009年开始,我们成为浙江省首批小班化试点学校,从此开展了我们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提出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教学理念。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教学当中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展示。我们慈城中心小学的学生有责任、会学习、善实践、能合作,自信、阳光,教师团队也非常优秀,曾经连续三年获得宁波市师德创优先进单位,谢谢。

  主持人:好,听了您刚刚的介绍,我想到,其实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校园生活就像一张图,除了最基础的安全保障,另外一个关键就是我们的教学质量,另外的一些因素有很多是通过我们学校里面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我们的校长进行描绘,描绘出一副漂亮的、灿烂的,或者说是丰富的作品出来。在您看来,您觉得我们的小学生活、校园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如果您来描绘这副画,在您看来,它应该是怎么的?

  许佩君:我很想站到家长的角度来描绘,因为我想我有孩子的话,我希望他有六年怎样的小学生活?于是我在想,我们每个家长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六年当中受到关注,得到成功,身心健康,学业有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想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的每一个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关注学生的成长而来。比如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孩子踏上非常顺畅的学习之旅。再比如说我们的快乐社团建设,应该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个性、爱好得到发展。再比如说,我们的学科主题活动能够让孩子从知识当中跳出来,走向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培养自己的能力。

  主持人:您刚刚说到我们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关注,受到爱的教育。但是其实这个所谓的关注每一个,其实我们没有办法得到一个非常理论性的实现,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在自己的学生时代中,每个人在学校里面的学习体验都是不一样的,真正要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让自己感受到了这份关注,感受到了这份爱,您觉得如何来实现呢?

  许佩君:我们这三年一直以来在坚持小班化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前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在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当中,我们发现实现了。比如说在原来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秧田式的,那么在秧田式的教学中,即使再资深的老师,他在教孩子的时候,不可能一节课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言机会,但是如果是小组合作,这样一来四十个孩子或者三十个孩子除以四就变成八组,那么也就是我老师关注八组的教学,我就能够让每一个孩子,每一组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根据意志进行分组,每个孩子在学习活动中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有展示的机会,最后又有自己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能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得到体验。我很欣喜地发现,以前我们分组的时候,一号跟四号是有差异的,但是三年下来,如果去一个课堂,你有时候发现不了一号是优秀的还是四号是优秀的。在课堂的面貌上,你发现孩子都是自信的,都是阳光的。所以我觉得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对孩子来说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形式来给孩子一定要分出个三五九等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主持人:就像您刚刚提到的小班式的教育,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多多地受到老师的关注,无论是成绩方面非常优秀,还是在文化课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但是只要老师给予足够的关注,给予足够的鼓励,还是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作出更好的进步和成绩,非常感谢许校长的介绍。刚刚听到王校长的介绍讲到,我们的学校几个方面的特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讲到慈孝文化的教育。这个慈孝文化,网友应该是有非常深的了解的,但是还是第一次听到,能够走进学校,走入课堂,让我们的小孩子在启蒙教育的时候就已经接收到这种文化的渗透和熏陶。在这方面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当初提出这个慈孝文化的教育模式的背景是怎么样的?

  王洪乾:好的,主持人。我们之所以推行慈孝文化教育实际上是基于三点考虑,首先,大家都知道慈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孝文化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品行的养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个,是我们所在的地方慈城,慈城是在公元九百多年,唐朝的时候已经建成了,迄今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建成史。在慈城还保留了许多慈孝文化的遗迹,比如说三娘教子井,还有慈城流传着三孝的故事。慈城的董黯在宁波也是赫赫有名的孝子。所以慈城有着浓厚的慈孝文化的底蕴,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我们学校自己的办学史,我们学校1904年建校,一直到1991年现在的校舍启用之前,我们一直在孔庙当中办学,孔庙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所在,所以我们在办学的过程当中也很好地传承了这一个传统的文化,而且我们现在在用的校训“诚、谨、勤、简”这四个字也已经一百多年了,所以它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又是我们地域文化的代表,又是跟我们学校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所以我们在2006年开始提出给孩子开展慈孝文化教育,也把慈孝文化作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词来进行。

  主持人:那在您看来,我们对慈孝文化应该做一个怎样的理解?它有哪些亮点?在我们的学校的校园生活中,具体慈孝文化又是怎么样开展的?

  王洪乾:说的慈孝文化大家都知道,它实际上是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慈,一个是孝,那我们在推行慈孝文化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进行了考虑,我们觉得对小学生而言,慈孝文化必须要对它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新的诠释,新的提炼,所以我们把责任、孝敬、和善作为慈孝文化的核心品质来对孩子开展教育。

  我们觉得在这三个核心品质当中,责任是基础,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有了责任心,才会孝敬长辈,才会热爱自己的家乡,才会和身边的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而有了责任之后,他懂得了孝敬,他自然而然会形成与人为善的品行,同时就会具有更大的责任心,所以这三者实际上是螺旋上升的。在开展慈善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对孩子开展慈善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感悟慈孝,他要懂得慈孝文化是什么,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孝敬,什么是和善。

  所以我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致力于慈孝文化课程的建设,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编写了慈水涓涓,慈孝文化读本,上下两册,作为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在这本课程里面我们主要收集了在我们江北区里面比较有名的慈孝人物,慈孝事迹,以及我们学校走出的中科院院士他们这些感人的事迹,融入到慈孝文化当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个课程在2013年也获得了浙江省首批德育精品课程,在推行这个读本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又把学校的校刊作为慈孝文化的课程之一进行列入。之所以把校刊也作为课程,我们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个校刊不仅仅定位为一学期学生活动的回顾与总结,学生作品的展示,我们还要让它成为学生爱读的读物,所以我们在校刊当中通过学生自己来收集、编写中城往事,了解我们学校过去的历史,在校刊当中还编写了走进慈城栏目,所以它也成为我们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的围棋,我们的慈城经典诵读等,我们都把它纳入到慈孝教育体系当中,这个是课程。在丰富课程的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活动体系的构建,我们拟定了低中高三个活动目标,慈孝教育活动的目标,编写了中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在家一日常规,我们还在家校联系本当中记录了一日行孝,就是让孩子自己勾一下,我今天做了什么慈孝的事情,让他在上面打一个勾。

  同时我们也整合了学校所有的活动,使活动富有慈孝的内涵,形成了四个系列,一个是亲近传统。亲近传统主要是和艺术、经典诵读相融合,让学生读慈孝文章,悟慈孝文化。第二个,我们开展了亲近父母的系列活动。第三个,是亲近学校。第四个系列是亲近家乡。因为这四个系列,我们是希望通过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结合节假日对孩子进行宣传教育,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我们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基础上,还致力于评价,孩子在参加慈孝活动的过程当中,他自己有什么收获?他觉得怎么样才能更上一个台阶?所以我们开展了慈善教育评价的研究,我们在一开始从2007年开始,我们直接评慈孝之星,对孩子来说慈孝之星的评选能够评上慈孝之心,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光荣。但是我们在评选过程当中突然发现,对孩子来说,他所做的慈孝行为真的是微乎其微,很小很小,他会说,我今天给妈妈捶捶背,今天帮奶奶捏捏脚,这样的事情很难从内心深处感受慈孝文化,感受什么是慈孝呢?

  所以我们从2010年开始对这个评价又进行了转化,我们把责任、和善作为我们评选的重要目标,所以我们2010年开始评责任之星和和善的大使,责任之星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说找找身边有责任的人,我们开展班级事务包干制,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负责任,让他能够在活动当中体现出来,这样每个月,每个班级评一名责任之星,一个学期下来,我们每个班级再评一名责任之星,这样学校就有二十四名责任之星,到第二学期末。

  从这些责任之星当中推选出最优秀的十名评慈城之星,和善大使也是类似的。在这样的评选过程当中,孩子每个月都有比较,每个月都会思考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和善,何为孝敬。评上以后,他还必须要保持这样的一个品行,才能在下一学期的全校投票当中当选慈城之星,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评选不仅对当选的孩子,而且对周边的孩子影响更为深刻,成效也更为显著。

  那么在开展学生系列活动的同时,我们也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的建设,让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浸润孩子的心灵,潜移默化地进行熏陶。比如说我们建了中城文化长廊,在里面把慈城的慈孝文化,我们学校出去的杰出校友,我们学校开展的各项慈孝活动进行展示,把慈城的经典诗词进行展示,让孩子感受慈孝文化。

  我们还搞了一个校训文化长廊,但校训文化长廊中不仅陈列校训相关的内容,而且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无人职守的长廊,还在里面放学生的教科书,因为我们孩子经常会忘带教科书、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让孩子在忘带或者需要的时候,以诚信做抵押,随时可以取用,无人职守的,他不需要顾虑谁会监督我或者怎么样,他只要在里面放一张小小的诚信卡,自己制作的,然后借了再去还,这样其实就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自律行为的培养,我们校园里还有许多开放式的书吧,在每个楼层都有,孩子们可以随意去取阅里面的图书,我想这些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我们2012年在宁波市率先搞了一个小雨点剧院电影院,我们配备了与专业影院可以媲美的电影放映机,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说跟慈孝文化的弘扬、践行取得了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非常感谢。之所以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完善的慈孝文化的推行体系,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德育为先的重要性,看到了我们德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的先行主导的作用,这边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在立德的同时,是不是也同时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开创了一些新的模式呢?

  王洪乾:好的,十八大也提出立德树人,立德是首要目标,树人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树人,我们觉得在对孩子进行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孩子的个性发展,特长培养,所以我们在开展慈孝文化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特长。早在1991年,我们在建成校舍落成之时,我们就开展了围棋教学活动。

  这个围棋教学的推行,一个因为应昌期先生是围棋界的名人,他被称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第二个原因,因为围棋的作用,围棋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对于孩子品行的培养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1991年开始推行围棋教育,从三个方面来推进,一个是普及,我们现在四年级每周有一节围棋普及课,主要是对围棋文化的普及。第二个,我们是特长培养,社团,我们现在有低中高五个围棋社团,聘请了两名专职围棋教练,学校专门开辟了两个围棋教室,配备了专用的棋桌、棋具,每周确保每个社团有三次的活动时间。

  在特长培养上面,我们也培养了一批围棋小棋手,在现在为止,我们中城学校出去的,可以说在宁波市围棋界是赫赫有名的,我们有黄陈(音译),现在是职业五段棋手。还有我们去年小女孩王钰波(音译),刚刚成为职业围棋手,职业女棋手在国内还是非常稀有的。第三个,我们去年刚刚得到一个信息,我们学校毕业的一个同学叫罗校朝(音译),在加拿大围棋公开赛中获得了冠军。在我们校园里面曾经有世界青少年围棋赛的亚军,浙江省全国的围棋冠军,在我们学校曾经走出很多,这是特长的培养。

  在特长的培养当中我们也发现,围棋还对孩子的品行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说王钰波(音译)妈妈曾经在宁波晚报上发过一篇文章,专门讲围棋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她说,棋理正如人生行事,所以围棋也对孩子的品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早在1995年,我们就以围棋开展了跟台湾的交流活动,1995年,我们首批围棋选手造访台湾,当时人民日报也对我们学校的这项活动进行了报道。我们从1991年开始还经常性地承办省级的少儿围棋比赛,在省内外,可以说我们中城的围棋有着很高的声誉。以前我们碰到熟人说中城小学,马上想到的就是围棋。

  在围棋教育获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个社团对孩子特长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围棋取得成功了以后,我们也拓展了社团活动面,现在我们有艺术、科技、体育类的社团二十多个,全校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参加了社团的活动,我们的社团活动都依赖于我们校园名人来命名。比如说我们的艺术社团,我们有京剧、铜管乐、合唱、古筝、电子琴等等,我们以慈城的文化名人周信方(音译)命名,叫信方(音译)艺术社团,那么我们的京剧现在也走出了校门,在市里面多次进行了展示。

  这些社团活动的发展对于孩子个性特长的培养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作用,社团,再加上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展示,有了成就,他需要把自己的成就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还给孩子搭建了许多的平台,比如说我们每年四月围棋月,五月读书节,十月田径运动会,十一月艺术节,十二月游戏节,让孩子在这些节日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孩子取得成功的体验,也享受了童年的幸福。让他真正地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幸福,在幸福的活动中体会着成长,逐步地成长。

  主持人:非常感谢。刚刚王校长讲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可以说是从一个兴趣爱好渐渐培养为特长,这个对于我们的孩子的发展积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刚刚听了许校长的介绍,讲到我们课堂教学这方面的一些新的改革措施,我知道我们在社团开展这一块也开展了很多丰富的活动,这边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呢?

  许佩君:好的。我们学校已经有三十多个社团,我们的社团参与率是100%,在社团的安排当中,跟王校长一样,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特长来安排的。比如说有一个语文老师是乒乓球的高手,于是他就推动了乒乓球社团的建设,原来学校只要三个乒乓台,在他的组织引领下,现在学校的乒乓球台已经到了十个,下课课间,你可以看到孩子们在乒乓球台前打球。再比如说我们的陈老师,他很喜欢种植,于是他申报了种植社团,我们的小菜园,春有豌豆,现在正是土豆收获的季节,前几天,刚刚陈老师带着孩子们把土豆挖下来,这个土豆有这么大,他说,下一会,让这么大的土豆做种子,明年的种植会更加大。

  还有我们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学生喜欢弹琴,我们就安排孩子们电子琴的社团,购买雅马哈的电子琴,聘请专业的老师,学生喜欢跳舞,我们就聘请专业的舞蹈老师,那么这样一来,所有的孩子基本上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有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应该说社团活动的时间是我们学校最有生机的时刻,铃声一响,孩子们就奔到自己的社团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很high。

  主持人:刚刚我听您说,我发现其实现在的学校有一个很明显的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是给予,是安排,而现在更多的一个教育模式是提供。

  许佩君:是引领。

  主持人:是引领,是提供,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我们依照孩子的需求去安排什么,做什么,给他们一个平台,给他们一个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这边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我知道我们学校还有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学科主题活动。这方面的话,是不是也给我们,除了社团活动方面是孩子的课外兴趣爱好,但是同时给我们的一个学习生活其实也是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许佩君:是的。我们都觉得学习生活是有些枯燥,有些压力,比如说我是教语文的,似乎语文就变成一篇篇的课文,似乎语文就变成一篇篇的习作,如果能够让孩子真正去感觉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那我想,孩子对语文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学校开设了主题月的活动,学科主题月的活动。

  比如说四月份的数学周活动,刚刚结束,在数学周里面,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说一二年级的七巧板,三四年级的魔方,五六年级的数学日记等等。在数学周的活动中,我们很多孩子参与其中,平时不怎么爱数学的人,通过参加活动,他们也获奖了。我们统计了一下,今年获奖的人数达到了三分之一,我想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再比如说,这个月我们是书香月,我们语文组的老师献计献策,大家决定搞这样的语文活动,比如说五六年级的汉字听写大赛,一二年级的经典诵读比赛等等。等到下学期,也就是十月份,我们有一个科技节,我还记得去年的科技节上,我们的孩子进行易拉罐的搭建,我记得易拉罐搭得很高很高,我们都不舍得它掉下来。

  再比如说我们十一月份的体艺节和十二月份的英语节,我对英语节印象很深,我们每一个班级都选择了感兴趣的国家,把教室布置成国家的样子,然后把这个国家里面使用的国旗,国家的简单情况,以及它们的文化,甚至于货币给大家做一个展示,在这些活动当中让孩子走出国门,了解各个国家,让我们的英语节活动真正变得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我记得等到英语节结束以后,有一个巴西国家的布置,他们都舍不得把巴西的照片拿下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

  每一个学期,每一个主题月的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所学的学科能够跳出教材的限制,能够不只见树木,而是见到森林,呼吸森林新鲜的空气,让孩子们真正了解这个学科,然后培养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也受到文化的熏陶。

  主持人:学生可以说一个是乐在学习之中,另外一个,我们在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社团活动,双方有机结合,可以让学校的校园生活更加为他们的人生今后的道路做基础。如果说要取得一个好的教学成果,我觉得离不开家校共同的联系。现在很多网友都知道家校协作对于小孩子的整体教育成果其实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很多学校也是通过能够进行家校之间的无缝对接,尽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好的结果。在这边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其实家校共建这个话题已经很多年了,从前几年开始,每个学校进行初步的探索,到现在初具规模或者渐渐完善,应该说也是经历了比较长的成长的时间,您觉得家校共建这么长的时间开展,您有怎样的体会?

  许佩君:我觉得首先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对我们来说,六年,我们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是主题,但是其实从孩子的人生来看,你会发现,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一辈子发展的主题,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我们积极推动家长志愿者的建设,我们欢迎家长、老师一起来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比如说我们的亲自入队仪式,就是把家长请到我们的学校,由家长给孩子挂上红领巾。再比如说我们的十岁生日会,也把爸爸妈妈请到我们的庆祝现场,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蛋糕,送上贺卡,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上孩子整十岁的生日。再比如说我们的毕业典礼,也请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共同见证六年小学生涯。

  同时我们还坚持全员家访,要求一学年一次家访,我们的班级都有班级QQ群,我们现在还提倡班级博客,这两天我幸喜地发现,我们学校的班级博客建设得非常好,尤其是好几个班级都已经是名列我区教育网班级博客的首页,在班级博客中,你可以看到班级里的每一项活动,孩子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还可以看到我们家长对于班级孩子的参与度。同时,我们也邀请我们的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当中来,我们请家长来当老师,给孩子们上课,我们请家长来给我们当评委,比如说孩子们的才艺大赛,乒乓球比赛,就有家长来当评委,这样孩子们喜欢爸爸妈妈当评委,爸爸妈妈看自己孩子在比赛,心中也很有参与感,我们的学校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参与,家校关系应该说非常的融洽。

  主持人:非常感谢许校长的介绍,说到我们两所学校其实都是有一个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教育之所以这么受到网友的关注,因为它是民生的工程,同时也是发展的问题,说到教育的发展,其实教育的发展没有一个理想的高度,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结果,但是我们一直都是在努力,就现在我们目前的现状而言,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家长,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最合适,最理想的一个教育。

  在这边能否分别请两位校长介绍一下我们目前的学校来说,对今后的几年的发展是不是也作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规划?首先请王校长来介绍一下。

  王洪乾:主持人好。我们现在着力在思考的就是把现在在做的,并且已经取得成功的事情持续地推进下去,就像我们学校行政楼有一个词,叫思长远,行久远,我们的教育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我们教育所有的一切行为,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孩子一生服务,比较要思考长远,行久远。所以我们今后会对现有的特色进行进一步发展提炼的同时,予以整合,努力使特色成为常规,使常规能够凸显特色,使我们中城这所百年老校能够在我们所有教师的共同呵护下,为学生的成长更进一步。我们学校的校标是一个小雨点,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个雨点,同时它也是朝露,朝露就是我们老师,我们中城的所有老师都愿意像朝露一样浇灌我们孩子幼苗成长,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发展。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接下来有请许校长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对我们学校今后的发展有怎样的一个崇敬呢?

  许佩君:我只讲三点,第一点,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更加生动,我们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的机会,我们的老师能够更加的优秀。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刚刚听到了许校长讲的三个更加,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发展态势,更多的是让我们包括像王校长刚刚讲的,都是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之上,更上一层楼,包括这也是对我们今后学生的很好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你的特长是什么样的,无论你之前的基础是什么样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学校的学生,通过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成长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在这边也非常感谢两位校长今天能够作客我们的《对话》直播室,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一直以来的收看与支持,我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