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节目《对话》。我们中国宁波网的教育频道全新改版上线,首先推出的是《对话·宁波教育》——“教育局长谈教育”的系列节目。我们将会邀请市教育局以及各县市区的教育局长做客《对话》直播间,和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各位朋友有任何关于教育的相关问题,或者是有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或者是页面下方的留言框和我们进行即时的互动。

  首先欢迎今天的嘉宾,海曙区教育局局长徐德荣。徐局长您好,欢迎做客《对话》。

  徐德荣:你好。

  主持人:以前都是您来考别人,今天我要给您出一个难题。我手上准备了三个形容词,想让您选一个来形容一下您教育局长的头衔。第一个形容词是“最有权力的教育局长”,有人说,教育功在千秋,所以另外一个形容词是“最责任重大的教育局长”。还有一个,谈到教育我们就想到老师,所以第三个形容词是“最值得尊敬的教育局长”。

  这个问题留给徐局长,第一个小难题,请您来选一个,您觉得哪一个更贴近您现在的职责?

  徐德荣:其实我是一个最普通的局长,但一定要说的话,我觉得第一,确实责任重大,第二个,我觉得权力也够大,因为我有几万学生,管着几万娃娃,责任重大。至于最值得尊重的,那应该是我们的教师。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徐局长,真是妙语连珠,带来了很精彩的回答,也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了教育局长,真的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头衔、一个官职、一个位置。

  再次感谢徐局长能够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直播间。如果说教育是一盘棋,义务教育这个阶段肯定是我们这盘棋当中最重要的一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话题一直是咱们市民最关心的。谈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它的核心就是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想请徐局长谈一下海曙区在这个问题上,是什么样的情况,简单的为我们网友介绍一下。

  徐德荣:海曙区在均衡发展上,可以说区委区政府历来很重视。把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教育公平,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布局调整、校区化的管理以及师资的流动等等,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在2011年,我们就已经开始通过省里的试评估,2012年以91的高分通过了省义务教育均衡区的评估。2013年又通过了国家首批的义务教育均衡区评估,成为国家首批义务教育平衡区。应该说我们现在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征程,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主持人:这也是一个更高的起点。

  徐德荣:对。

  主持人:说到义务教育,我们地方政府的责任很重大,那么海曙区针对义务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实际,是如何合理的规划和科学投入的呢?

  徐德荣:其实义务教育是海曙区政府把它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考虑的,所以它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经费的投入。政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包括比如说像海曙区独创的“四套班子议教制度”,这在全省都是独有的。从2001年开始,已经十多年了,都一直坚持下来。在这个时候,四套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所有人员都集中在一起,共来研讨教育发展的问题,包括这个区域的规划、布局、调整。所以海曙区在区域规划当中,其实原来海曙区有六十几所学校,到现在为止通过布局调整、撤并以及打造新的学校,现在只有24所学校。这样布局以后,促使了教育资源的均衡。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校区化,我们这个校区化跟别的地方,比如说集团化办学或者办分校等等,很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校区化办学,它是一个法人一个校长,也就是完全一样。你比如说,东恩中学和东方中学,两所学校我们通过校区化办学以后,就变成一所学校。也不存在总校和分校这样的关系。比如说一年级,我在东方的校区读,二年级、三年级,也就是两所学校完全融为一体。这样的话,就使学校完全均衡起来。所以这里面,我们八中跟李兴贵,十五中学和联丰校区,翠柏中学和海曙中学,通过合并以后,优质资源大大扩大。而且老百姓都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这种义务教育。

  主持人:听着徐局长如数家珍在跟我们聊海曙辖区里面的学校,我们也是听到里面有很多亮点。比如说议教制度,可能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徐德荣:这个制度是我们在2001年开始的。

  主持人:已经有十多年了。

  徐德荣:已经有十多年了,四套班子所有的成员都集中起来,听取教育的汇报,当前的情况以及发展的趋势。同时实地考察教育的问题,然后每一个班子成员对教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指导性的意见。所以这个制度对于推动整个海曙教育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我听明白了,可以这样理解吗,也就是我们通过不管是议教制度还是校区化办学,都是海曙区把教育放在了重中之重上。

  徐德荣:对。

  主持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果有朋友们比较担心——海曙区的教育制度是如何的、可以享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资源,真的可以放心了。我们有这样强大的四套班子都在抓教育的问题。

  还有一个网友很关心的,就是零择校的问题。在零择校的背景下,海曙区各地在探索自己的办学新路。因为零择校和以前,毕竟发生了变化。现在就各学校的特色教育,能分享一下海曙区的情况吗?

  徐德荣:是的,在零择校背景下,其实要促进教育的公平,要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说均衡教育也好,公平也好,不是每一所学校都一样,而是我们除了在资源配置当中达到一致、均衡以外,就是以特色来促均衡。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亮点。我们所谓的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通过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区域、地位、历史,来打造自己的特色。应该说我们现在把学校作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和特色品牌推出去,许多在省级以上都获得奖。

  比如说我们的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模式,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的样板。像环境教育的高塘模式,在省里应该说享有盛誉。像十五中学、爱菊艺术学校、东恩中学等等,它们都有自己的亮点。从艺术上,从体育上,或者从德育、思想品德等等,让每个孩子能够有自己的发展。

  主持人:听到徐局的介绍,确实是,为什么家长们和学生们要费尽心思来择校,买学区房,现在也很贵,也很多家长伤透了脑筋,就是因为他们要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最好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能做到每个学校都有特色,我们提到学艺术就到爱菊,提到某一个学校我们就知道它的哪一项是最棒的,可能这个问题就可以慢慢的来缓解它。

  我们刚才谈到了很多都是教育,但是教育如果是一条鱼,那老师就是这条鱼的脊梁。所以很多的家长也是在关心,现在教师队伍在我们海曙区,师资是如何在各个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的呢?

  徐德荣:教师的话,打造教师队伍,我们首先是提高每一个教师的素质,比如说通过师资的培训,到国内、国外培训。第二个就是促进校间的师资流动。我们这个流动的话,其实有三种形式,一种就是组织安排的指导性的师资流动,一个是同类学校之间的校间流动。还有一种就是对口帮扶型的一种流动,三种流动。

  而流动的期限当中,我们也有区别。比如说是有刚性的流动,刚性的流动就是我比如说是中心学校的一个教师,我就流到普通学校里面去了。就是调过去了,刚性流动。还有一种就是短期的,我们称之为柔性的流动,有三年期的有一年期的流动。三年期的目的,其实能够,比如像初中,能够使他有一轮,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能够在这所学校里面得到交流。

  主持人:贯彻。

  徐德荣:从而达到师资的均衡。

  主持人:明白了,可以这样理解吗,我们有横向有纵向还有定向。

  徐德荣:对。

  主持人:像中心学校到区域性学校的话,就是以点带面。我昨天在网上看了一下,看到您这边教师要求太高了。我除了在研究生学历上符合规格,其它都不达标。看得出海曙区对于教育,对于师资这一块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现在招聘上都是研究生学历的为主的。我们说到学生,确实现在社会都在关心,孩子压力太大了,孩子们过得太不容易了,好像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一些作业有一些负担。在减轻课业负担和压力方面,海曙区如何从以前的“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到现在真正是“轻负高效”,这一块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徐德荣:确实,现在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学生课业负担或者学习负担比较重。那么这里面,我这样认为,有教育的原因,也有教育以外的原因。但是作为我们学校,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着力在减负工作当中。从原来的,就是怎样通过各项规定,把课业负担降下来,然后我们最近其实近几年来,我们都在提倡增效减负,就是推行有效课堂,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们把负担分析一下,其实有几个类型。一种所谓的负担,其实就是重复的机械的东西,导致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主持人:题海战术。

  徐德荣:怎样把这些东西减下来,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2011年开始,我们就推行了有效课堂节,在月湖开展。以后我们每年在月湖开展,“月湖之约”有效课堂。通过本区的教师,以及省内的优质教师来上示范课,怎样把课好上活,提高最高的效益,让教师能够观摩,能够学习,然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当然其它的,比如说跟校长签订责任状,同时我们强调,其实减轻课业负担首先是要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

  主持人:对,这个“月湖之约”是我们把老师和学生都带到课堂以外去吗?

  徐德荣:就是一个公共的课堂,教师在这里上课,我们也组织很多教师在听,也组织学生在听,从而主要是对教师进行培训,怎样把课上得更好更有效。

  主持人:听您这样的描述,我觉得好像又回到了以前,教育最原始的一个状态,就是一个布道的状态,可能是像孔孟他们有一个大的讲坛,这种真的回到了以前最原始的状态之后,可能让教育更加有它自己的本真的一些东西。

  那么我们也还了解到,海曙区是提出了全省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那么我们海曙区现在教育现代化的进展如何?

  徐德荣:教育现代化,其实应该说是一个教育理念、行动的一场革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同时辅助以现代教育技术。所以我们现在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我们注重师资培训。我们不仅学习国内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同时把教师送到国外去学习,把校长、骨干教师送到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进行培训,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理念。同时辅助以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智慧教育,打造教育现代化。

  2011年,海曙区成为浙江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试点区,也通过了试评估。

  主持人:听您提到教育现代化,很多人觉得中国现在是有“现代”却没“化”,比如说我们有了电梯,但是坐电梯的礼节没有。有了汽车,开汽车的一些礼貌规范还欠缺。所以我觉得您刚才提到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观念的现代化,这个我真的非常认同。只有有了观念,我们才能够使用现代化这个大的机器。

  您刚才提到的是智慧教育,这一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呢?您能解释一下吗?

  徐德荣:智慧教育,就是通过云的技术,有线的、无线的网络到各个终端,我们现在正在打造一个“空中课堂”,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在网上,让孩子能够在家里共享教育资源。这其实也是促进教育均衡的一个手段。其实不一定在这个学校的学生能够听到这个学校的教师的上课,把它集中起来,比如还有微课,一个小知识我们放在网上,学生点开来,通过十分钟他可以掌握一个知识点。比如像我们现在实验小学,它就是C20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校,在全国只有20家,它是其中一家。

  主持人:市实验小学?

  徐德荣:市实验小学。

  主持人:是宁波唯一的一家?

  徐德荣:唯一的一家。

  主持人:听徐局长在说,确实如果我有这样的教育资源,我没有必要去花很大的心思去择校,或者到课外去学习。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对教育资源的整理和疏导,是这样吗?

  徐德荣:应该说是,区域教育资源优化或者说利用最大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能够帮助,比如说限制有偿家教或者星期天跑到什么地方去,以及择校等问题。

  主持人:对,我们现在的孩子可以坐在家里面,利用现代的技术就享受到全市规模的名师名校。您也说到微课堂,更新速度如何呢?

  徐德荣:更新速度的话,我们现在,硬件建设已经全部完成了,全部具有这个条件。主要是软件的建设,那包括各种资源的征集、上课。我们现在通过区域里面的特级教师、名师上课,以及普通教师,怎样把自己的优质课放上去。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对我们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促进。

  徐德荣:对。

  主持人:教师和教师之间也可以用这个平台来进行交流。

  徐德荣:是。

  主持人:我们现在海曙区有多少名师已经加入了这个智慧教育的云平台系统?

  徐德荣:是这样,我们其实也没有门槛,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放上去。其实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一套激励机制要跟上去。包括你这个课件,点击率如何等等,来激励教师能够把自己的资源去共享。

  主持人:完全是配合了现在新媒体的发展形势,这一块海曙区也是走在了前列。我们下面还要谈到一个现在非常热门的话题,现在春天又到了,家里要开门开窗,我们又要谈到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家庭的安全,以及在学校的安全,每个家长都希望早上平平安安送孩子上学,晚上也能够把孩子安安全全接回家。这就对教育者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如何做好安全的屏障。

  确实是除了学业之外,家长更重视的是孩子在校内的健康、平安、阳光的发展,我们海曙区在这方面,特别是在孩子的均衡的、健康的、快乐的发展上是怎么做的呢?

  徐德荣:我们历来把安全放在首位,其实安全工作的话,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包括在孩子上学路上、校园安全上,我们都创造了一些自己的做法,比如说像护苗队、爱心庇护点、绿色通道。这些东西保护孩子,在上学途中,特别是最后500米的这个安全距离,也得到当时国家,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赞同,她认为这个做法可以推广。那现在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全大市推广。而且这个方法以后应该说,我们没有出过校园的安全事故。

  同时我们更注重孩子的阳光、健康,所以我们着重推进健康发展学校,让孩子能够在有效的环境里面享受到幸福、健康的成长。我们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加入到这个行列,像十五中学,它就是获得了健康促进学校,省里的金牌。华天小学、范公小学获得银牌,有一半以上的学校获得了铜牌,这在全大市也是走在前列的。

  主持人:这一块块奖牌也是说明了我们海曙在这一块所做出的努力。我也很感兴趣,这个护苗队,或者是护苗绿色通道,相当于我们以前戴的小黄帽,现在这个护苗队是什么样的人士组成的呢?

  徐德荣:护苗队既有教师也有家长,也有社区的志愿者来组成。

  主持人:三方面的力量来保护孩子们,这个最后500米,我知道我们海曙区的整个道路的情况,其实是比较拥堵的,也比较难以管理。我们是如何能够,从2011年到现在也是有了三四年的时间,能够把这500米一直贯彻得很好,我们是通过哪些具体的的举措?

  徐德荣:一个是,确实对孩子安全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学校觉得需要,家长觉得需要,第二个不仅保护了孩子的500米的安全,其实对学校上学路上的交通,也起到了作用。比如说镇明中心,如果所有的汽车都弯到这里面去的话,那这个地方早上全部都堵死了。

  主持人:水泄不通。

  徐德荣:他只要在大路上放下,最后500米有一个绿色通道进去的话,交通也畅通了,家长也放心了,孩子也安全了。这个是起到好的作用的,当然我们现在还有很好的平台,比如志愿者的平台,因为海曙有一个服务平台,应该说也是在全国有名的,81890。那么这个志愿者队伍已经在81890注册,专门有这样的护苗队的志愿者队伍,注册的,81890统一管理。

  主持人:其实安全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多说一点。一切都是0,安全是个1。那我看到,孙文英小学也打造了一条安全教育长廊,除了您说的,我们在孩子的外部相当于给他做了一个很好的外面的环境。那么对孩子的教育,海曙区也是很重视的,对于安全这一块,也让小朋友们从小就有一个安全警钟。

  徐德荣:是,我们现在其实,除了一般的安全教育以外,更多的让孩子通过实践,自己体验安全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包括指定的很多的安全措施,都要演练一下。包括我们现在暑期教育活动的话也是,我们的“海之梦”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让孩子到实践中去体验,以提高他的自我保护的各种能力。

  其实孙文英小学的安全长廊,也是有这个考虑。

  主持人:对,比如说发生火灾孩子应该怎么办,发生地震孩子应该怎么办,包括现在有一些校园安全,家长们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学校里面的安保设施现在如何呢?

  徐德荣:安保设施的话,我们每一个学校,除了人防,技防、物防,三个东西都结合起来。所谓的技防,就是所有的红外线监控都安装好。人防的话就是所有的学校都配备合格的保安,不间断的在校园里巡逻。同时物防的话,就是每一个门卫里面,我们都配各种防暴的器具,包括钢叉、辣椒水等等。

  主持人:也是把我们小朋友的安全做成了一张网,让孩子们能够在校园,和到校园的路上,回家的途中,都能够尽我们的所能让他们平平安安的回家。

  还有一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来宁波务工的人员特别关心的。他们为宁波做出了贡献,牺牲的是自己的家庭。把小孩带到宁波来之后,关于他们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也在关注的。对于整个的海曙区,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就学现在情况如何?

  徐德荣:海曙区早在2009年开始就实行了流动人口子女,只要符合条件的,公办全接纳,享受同城待遇。这个应该说,区委区政府在这方面确实是花了很大的努力。其实在很早,海曙有很多,比如说是安徽人、四川人、江西人办的学校,在这些学校当中,条件是比较差的。有仓库的,有厂房的,师资也不合格。当时海曙区就分几步走,一个,把公办的教育资源让出来,比如说像学校,我们让出来让流动人口学校进驻,改善他们的办学条件。后来就是把这些学校,政府出资收购过来,全部接纳到公办学校里面。所以2009年开始,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都已经进入到公办学校享受同城待遇了。

  主持人:我们现在说来好像这一些都很平淡,但是我想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发生过很多的故事,您有没有记得,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比如当时的随迁子女,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故事呢?

  徐德荣:也有,可以这样说,我刚刚讲的,比如说原来的流动人口学校,他们自发的搞起来,而且后来规模搞得比较大以后,就用车辆接送。有一次我们就发现,一辆19座的中巴车,带的是近50个学生。所以这个安全隐患是相当大的。

  所以政府下这么大的决心,除了考虑到教育,还考虑到安全这个方面,把孩子全部都接纳过来。所以现在我们这个区域里面,已经没有,像江西、安徽,他们自己办的流动人口学校。

  主持人:现在的话,我们对于随迁的这些子女,这些学生,是不是也是采取了一个就近入学的原则?

  徐德荣:对。

  主持人:因为我也听到您刚才说,有些孩子为什么要坐车,是因为他离得太远了。比如说我们家里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我如果要到东边,我这个省份开办的学校里面,我肯定要坐车。现在如果有一个就近的原则,一是省掉家长的费用,二是省掉路上的安全隐患。那么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他们是如何来接纳这些随迁子女的?因为他们跟我们城市里面的小孩有一点不同,就是会有一点流动性。如果是父母的工作改变,会不会因此而中断了在这个学校继续的学习呢?

  徐德荣:这有,相对来说流动人口,所谓流动人口,那么流动性相对比较大。但是因为我们原来的,就是前置条件的话,在这里有稳定的工作,也就是一年以上的,居住一年以上的。现在相对来说,现在的进城务工人员也相对稳定下来了,应该说还算是好的。

  主持人:但是也确实是对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徐德荣:现在学校的话,学校里面流动人口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可能有些流动人口会多一些,甚至是超过60%也有。但是他们也已经完全跟当地的孩子融合在一起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某一个学校里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会超过我们当地市民的小孩?那像他们的话,在学校里面,你们有没有做一些,比如说教师的工作,或者做一些心理的疏导,可以让他们更好的融合?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没有做出一些工作?

  徐德荣:现在孩子应该说,包括流动人口的孩子,他跟过去比较,比如说,他到城里,好像城里人欺负他等等,这种观念已经没有了。甚至很多他读幼儿园已经在这个区域了,所以他上来的话,读小学什么的,已经很自然了。这个融合过程可能已经完成了。

  主持人:这也让我们一颗心放下了。现在不管是外来务工的小孩还是我们宁波本地的小孩,都能够一起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共同的成长。

  徐德荣:过去能够看得出这是流动人口的孩子,现在基本上已经分不出了。

  主持人:这也是帮我们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化做出了贡献。也请徐局长谈一下,有一些网友他自己外来务工的人员,想知道自己的小孩,如果我有一年以上的,有一个固定地址稳定的工作,我的小孩怎么样才能入学?

  徐德荣:是这样的,就是说根据上级文件的规定,主要是四个方面的条件。一个就是户籍地没有监护人了,也就是说,比如说父母都出来,到这里来打工了。那么第二个,要有稳定的工作,否则的话自己还没有稳定下来,也没有工作,生活无着的,这个稳定的工作其实就是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的经历,这个工作经历的话,包括你在这个企业打工也好,你自己个体工商户也好,而且是交养老保险的,这主要是稳定性,第二个提出。

  第三个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要持当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第四个就是在这里暂住一年以上,有暂住证、租房合同。这个暂住证、租房合同,也为我们划区域就近入学,是相关联的。

  主持人:提供了一个根据。好,我们为大家梳理一下。首先是确实是在他原籍,原来的故乡没有监护人了,就是父母双方都到,比如说我们宁波,海曙区,都在这里工作。另外就是父或者是母,两个人当中要有一个人有一个固定的职业。不管你是工作还是自营,要有一个一年以上的有效劳动合同。第三点,根据我们的计划生育的政策,持有当年度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第四点就是要有,在海曙区一年以上的固定住所的居住证,是这样吗?如果是符合以上四点,您就可以放心了,就可以在海曙区就读。

  徐德荣:公办学校就读。

  主持人:公办学校,享受和海曙区的小孩同样的教师资源,一个公平入学的机会。

  我们还有一个问题,仿佛我们应该在,问了这么多实际的问题之后,要畅想一下未来了。现在很多市民都生活在海曙区,我想他们也和我自己一样,我们也想近距离的,今天既然这么有幸邀请到徐局长做客我们直播间,想听听您心中关于海曙区未来的教育的蓝图的规划?

  徐德荣:这个也是区委区政府所关注的。所以我们最近的四套班子议教当中,其实就是畅想海曙教育的未来,把海曙,我们把它分为四大块。这四大块是什么呢,其实原来的宁波市的老城区,核心区,包括西部的南部的和北部的。按照原来的一些教育资源,其实基本都集中在核心区。所以我们现在已经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说,已经不是在考虑具体的一校一校的均衡,而是整个区块的均衡。

  主持人:区域均衡。

  徐德荣:所以我们把它分成四大块,优质、高端的核心区,南部的话我们就把它打造成现代化的教育的高地,正在随着鄞奉路改造,南部改造的步伐同时进行。西部我们将把它打造成一个优质多样的实验校区,比如说宁波市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包括广济中心实验校区。

  主持人:都是属于西部块的。

  徐德荣:对。北部就是把它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窗口,比如说像外国语学校、国际卓越幼儿园等等。那么这样四大块,各具功能,同样都具有现代化的特色,整个教育不仅仅集中在核心区,而集中在东南西北四大块,促进教育的均衡。

  我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框架一定能够实现,海曙的教育现代化能够促进我们的教育更加的均衡。

  主持人:听到您这样的一个规划,我们好像是通过语言,描绘了在一张图纸上面。我们规划的有南部的现代化教育高地,这个目前有哪些学校呢?

  徐德荣:就是鄞奉路改造以后,在段塘区块我们将打造一所高端的现代化的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这样一个学校。

  主持人:相当于一个学园了?

  徐德荣:对,也可能引进国际的品牌。

  主持人:这一块您说是在2020年,具体的时间呢?现在有没有一个预期?

  徐德荣:应该快了,应该是我们说是五年计划吧。

  主持人:五年之内,好,这句话我给徐局长记着,五年之内一定要看到这一块的建设。还有西部也是我们海曙区的教育重点所在,很多家长的目标都瞄着这一块,这一块的教育资源最好。我们这一块是如何继续在发展呢?

  徐德荣:我们通过学校的布局调整,把原来的海曙实验学校,已经升格为,打造成宁波市的实验学校。那么通过学校的优质资源开发,通过实验来提升教育内涵和教育质量。

  主持人:可能就是这一块,会是一个基地,一个把教育的实验化的思想来把它孵化的基地,可以这样理解吗?

  徐德荣:可以的。

  主持人:还有北部,您刚才也提到了这一块有很多的国际化的窗口,我们宁波也是一个港口城市,一个对外的多元化的城市。海曙区作为城市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可能对于国际化的学校,也会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块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亮点吗?

  徐德荣:是这样,其实一个,我们自己打造我们自己的学校,同时我们会引进一些国际的品牌,包括现在我们引进的国际卓越幼儿园,学前教育。接下来我们可能还会引进义务教育的国际品牌。

  主持人:可能卓越这一块还是属于先期的。

  徐德荣:是学前教育这一块。

  主持人:我们下面就要延伸到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

  徐德荣:是的。

  主持人:是全部的一个全模式化引进国外的形式吗?

  徐德荣:应该说是,我们现在比如说是在谈的,也有全英的,英国的这种教育。那么这个引进的话,倒不是说我们是打造一所学校,其实也是通过一个点,来促进我们整个区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能够使我们的教育跟国际的教育接轨。

  主持人:我理解您,这个举措其实可以带来很多的影响,包括让我们宁波人多了一种选择。

  徐德荣:是。

  主持人:让小朋友们,比如说现在刚刚出生的小孩,我们就可以去畅想,可能五年以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比如说在卓越,幼儿园毕业了之后就可以在这边上一个国际化的小学。现在也是跟国际接轨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一块是不是也是为宁波打造了一个新的高地?

  徐德荣:对。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了,海曙区是优化教育品牌的核心区,这个核心区有一些什么特色呢?

  徐德荣:这个核心区的话,因为以前的宁波市的,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其实都集中在这个区里面。那我们现在怎样把这些优质资源提升起来。你比如说我现在三所中心学校,小学的三所中心学校都在这个核心区里面,海曙中心、广济中心、镇明中心等等,那么附近的,像爱菊艺术学校也好,这些都是百年老校,都是很好的资源。这些资源我们同时也把它提升,这样四块都均衡起来。

  主持人:就是用我们现有的优质资源来提升周边优质资源的学校。好的,在这一块我们也是让学生们有,确实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我们海曙区也是动了很多的脑筋。我刚才也听到您在聊天的过程中讲到一个慕课,就是用云技术来创造一个新的网络学习的环境,那么我们现在,可能很多的学生和家长,还不太清楚我该如何使用。

  徐德荣:是,这个因为我们是刚推开,那么在实验小学的话,应该是做得比较好的。那么东恩中学,在去年暑期也已经开始开通,它主要就是在线的开放的课程。

  主持人:现在是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吗?

  徐德荣:到初中,我们是初中。

  主持人: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比如说物理这门课第一课到第二十课,我们都可以找得到吗?

  徐德荣:现在没有物理课,这是像社会科学物理,物理属于科学这个学科里。那么资源,我说过,软件我们还在逐步的建立当中,在提升当中。

  主持人:也就是可以预期,可能在一个不久的未来。

  徐德荣:对,因为我们现在基本上还在学校这个层面,所以我们现在要把它整合到全区。

  主持人:全区的教育资源。

  徐德荣:对。

  主持人:那我们的学生们,大概多久可以看到这一块的内容?

  徐德荣:应该今年就可以铺开。

  主持人:2014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好的,在节目的尾声,我们中国宁波网的教育频道最近也全面的改版上线,今天徐局长在这边,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们都会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您有什么期许?

  徐德荣:通过我们之间的合作,通过你们的平台,把海曙的教育、把宁波的教育做得更好。

  主持人:您对我们有没有什么,我看到海曙也有自己的网站,您希望在这个网站上看到什么呢?

  徐德荣:其实我们现在这个网站的话,说到网站,其实更多的在于资源的整合,其实我现在,对于网络的话,我现在倒是更期待着通过我们整合以后,比如说以后的空中课堂、慕课,都可以放到你的网络上来,那这个真的,宁波市教育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主持人:您这个主意真的不错。

  徐德荣:我现在也觉得,我们过去其实好多学校都做得很好,那么怎么把各个学校的资源整合起来,成为区域的。如果把各区域的资源整合起来,成为市层面的,成为你这个层面的,那么整个宁波市的教育就在现代化上面,应该说又推进了一步。

  主持人:没错,那也希望海曙区能够全力来入驻到我们中国宁波网的教育频道当中,让我们看到海曙的一些名师、高校,在我们当中都能够在点播的前几位。

  节目的最后再次感谢徐局长做客《对话》直播间。如果朋友们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和论坛,以及页面下放的对话框和我们进行留言和互动。

  最后再次感谢徐局长在百忙之中的到来,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