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青春才俊助港城发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圆圆。我们本期的主题是汇青春才俊,助港城发展。各位网民朋友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与我们取得互动。下面介绍一下今天节目的四位嘉宾。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调研员何之龙。 共青团宁波市委城区部副部长张勇。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见习团团长毛雯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见习团代表何海波。 首先非常欢迎今天的四位嘉宾。这次组织团是来自北京大学还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硕博士组成的,为期两个月。在这里请问一下何处长,组织高校的研究生来甬参加职业见习的初衷是什么? 何之龙:组织高校来甬见习,是我们作为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才资源是我们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几年宁波市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强市建设,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人才,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而国内高等院校是我市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今年上半年我市举行了第二届百校千企人才交流合作大会,邀请了126所国内高校和培训机构与我市1500多家企业进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这次大会上团委和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四所知名高校签订了研究生见习的合作协议,为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和项目到宁波落户,与我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既是我们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市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次团委组织四所知名高校研究生来甬职业见习,正是我们与高等院校开展这种合作的具体行动。而为确保这次职业见习的顺利开展,我们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年初开始就下发了通知,向各县市区、开发区,向企业征集岗位,进行需求对接和前期准备工作。五十多名研究生来到宁波之后,我们各地的团委和组织部门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且关怀工作、生活方面的困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并给每一位研究生也发放了生活补助。 国内知名高校硕博士来甬进行职业见习,既为宁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服务,也是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这是全团组织支持市委市政府引智引才工作的创新之举。 主持人:谢谢。张部长,您认为这次组织这样一次硕博士的团来宁波见习的初衷是什么? 张勇: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的主要的工作职能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服务党政中心,第二是服务发展大局,第三是服务青年的成长需求。 那么我们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的探索以及根据团中央、团市委的相关工作部署,我们觉得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着手,助推我市人才开展建设。 第一是团中央有号召,要求各级团组织开展青年就业见习工作,这也是我们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非常好的抓手。 第二方面我们考虑在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规划,我们宁波作为这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里面的核心区,应该说接下去会迎来一轮非常大的发展,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我们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需求量会非常大。 第三个着眼点就是我们作为宁波市来说,一直在大力建设人才强市。 从这三个方面的维度出发,我们也认为作为共青团来说,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想法,想在助推我市人才建设方面,做我们团组织可以做的一些贡献。所以我们也是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也是跟四所高校的团委取得了联系,经过前期的岗位的征集、双向选择,包括到时候人员的接收等等,做了一些事情。 现在等于说四个学校共来了五十多名硕博士,目前都在我市的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基本情况是这样。 主持人:我还想请问一下两位,2012年这次硕博士的服务团,是不是第一次举办?以往有没有相同的这样的举办? 何之龙:去年我们举办过一次,今年是第二次。去年那时候我们也是提前与各个企业、事业单位一些岗位进行了摸排,与北京大学进行了对接,最后吸引了北京大学的26位硕博士来我们宁波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和服务。实习过程取得的成效还是比较好的,这些硕博士到宁波之后,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到基层,到我们生产的一线,还有到象山调研,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写了一批很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为象山、宁海等政府相关部门决策、规划,起到很好的参谋作用。 张勇:去年北大硕博士在宁波的见习,为我们今年扩大规模,由一所高校扩大为四所高校,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去年北大的同学在宁波见习的过程中,像刚才何处提到的,撰写了大量的调研报告,为我们很多单位的下一步进一步的发展,融入了我们北大学子的青春才智。正因为他们在宁波非常出色的见习,去年北大宁波硕博士见习团,获得了唯一一个首都大学生优秀见习团队。同时他们也获得了北大校内的见习标兵团队的称号。正是由于去年的良好开端,今年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从一所变成四所,进一步扩大了工作的覆盖面。 主持人:今年的服务团,相比较往年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区别? 张勇:今年应该说跟去年相比有几个变化,我这里主要介绍一下。 一个就是我们高校数量有了拓展,刚才已经说了,从一所变成四所,而且每所大学都非常有特色。北大是以文理见长的,毛雯雯同学是来自上海交大,交大是以工科见长,何同学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还有中国海洋大学是中国海洋经济领域最强的学校,我们选择学校也是有所考虑,把方方面面的学校里面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宁波见习,让他来感受宁波了解宁波。这是第一个方面,学校数量有了拓展。 第二个方面是整个见习人员的拓展也有了拓展。去年是26名学生,今年增加到51名学生,基本上达到翻一番的这么一个规模。 第三个是服务的领域有了拓展,因为我们来的学校数量拓展了,人员也多了。 主持人:这方面专业涉及的领域也更广了。 张勇:更广了,去年更多的还是从行政管理、金融、地理这一块,就是北大它有的专业的角度,它的优势专业角度。今年可能涉及面更广了,会涉及到我们宁波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我们宁波提出的六个加快的发展战略,我们也是有意识的在各个领域去征集、遴选好的见习岗位,让更多的高校的硕博士的青年才俊能够到我们宁波来,可以产生一个比较好的互动。 主持人:谢谢张部长。聊到这儿,我也想请问一下两位同学,你们是通过怎么样的途径参加到这次的服务团当中?雯雯你先说一下。 毛雯雯:说到这次的挂职锻炼,可以说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其实对于挂职锻炼这件事情,我刚进了学校就从同学和老师那边了解到这个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尤其是我们自己的家乡,如果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回流的挂职锻炼的机会,对我们在外地读书的学子来讲,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机会。一方面了解自己的家乡,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工作选择提供一个很好的锻炼的平台。 当我得知去年没有回到宁波挂职锻炼的时候,有点遗憾,当时我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遇。终于今年暑假之前,终于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看到有这个公告,看到宁波两个字的时候我就特别兴奋,我想终于可以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回到家乡来进行一番锻炼。然后也非常的幸运,被选中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何海波:当时是我们学校群发邮件,当时我看了一下这个岗位,觉得和我学的专业非常贴近,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机会,就自己报名参加了,非常幸运被选上了。 主持人:你们两位之前有没有参加过类似这样的见习活动? 毛雯雯:就是以挂职锻炼这种形式,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但是相似的这种岗位的见习,我已经参加过蛮多的,在本科,包括研究生阶段,都会有进行这样的锻炼。虽然说,形式很新颖,也很兴奋,但是工作内容来讲,自己正好有一点接触,也为自己在工作当中提供了一些便利,觉得自己还是比较能够适应,很快就能进入角色。 何海波:我以前在大学做过像支教这样的志愿者活动,也参加过中国电信的见习活动。但是像这次是第一次专业对口的。 主持人:我想了解一下我们服务团的成员,在宁波这段时间里,具体他们是做哪些工作?请问一下张部长? 张勇:好的,主持人,这次来我们宁波见习的同学,根据之前的岗位征集的要求,基本上都是跟本专业相近或者就是相同的岗位进行见习,主要围绕几个方面。 一个是围绕我市的一些经济发展的热点,比如说海洋经济,涉海的,跟海相关的经济。比如说总部经济,因为宁波有很多大企业,可能在一些大的企业里面也需要这样的高端的人才。比如说一些园区经济,比如说一些国家级、省级的开发区的管委会里面。还有比如说一些旅游经济,我们宁波现在也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等一些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里面,都有我们的同学在见习。 第二块就是根据具体用人单位的一些具体的小的工作的要求,比如说可能我们两位同学到了见习单位,可能不一定就是完全从事的是自己所学本专业的事情,有可能突然领导有一个任务布置下来了,可能就是一个非常细的小的工作任务,他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可能也会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撰写一些小的工作的调研报告,或者撰写一些工作方面的材料,既是为自己的见习工作、见习生活的一个小的总结,也是为自己服务的单位,可以提供一份自己的智慧方面的报告。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主持人:问一下问雯雯和海波,在这里已经有一段时间的见习了,跟自己原来预期的见习的想法有没有一些区别和差异? 毛雯雯:因为我在来之前就是准备了比较久的时间,也向曾经挂职锻炼过的同学咨询了一下,所以自己心里还是有一个预判,有一个大致情况的了解。来到宁波以后,就是说与自己预期的差别并不是特别大,但是说到意外和惊喜还是有的。尤其是相关的领导,还有企事业的领导,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和重视,对我们学生的尊重和支持,使我感到非常的感动和感激。在他们接待的那一天就显现出来,让我们非常受宠若惊。 到工作当中,因为以我自己的感觉来讲,我是在一家国企见习。 主持人:你原来学的专业是什么? 毛雯雯:我学的是传媒,在国企中也是做宣传这一部分。其实跟很多人一样,对于国企还是会有一种刻板印象在,我也是有的,但是真的工作了以后,我发现和我自己的理解还是有偏差的,觉得自己当初理解得比较片面。到了工作单位以后发现其实这是很有生机很热情的工作团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国企那么保守和生硬,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另外一方面,那些领导对工作的热情和执著也是超乎我想象的,他们的奋斗的精神,其实是让很多年轻人难望其项背的,这是很好的机会,让我切身的感受了一下,也校正了之前的认识的偏差,也对他们有了新的理解,让我肃然起敬,值得我学习。 何海波:经过这半个月的学习,收获的东西比期望的更多。我是学微生物的,我觉得来这边见习使我对这个领域的产业化,不仅仅是实践技能得到提高,还使我对微生物领域相关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我以后进入工作岗位非常有帮助。 主持人:原来更多是理论性的,现在参与到实践中了。 何海波:对。 主持人:请问一下何处长,您觉得服务团来到宁波见习、工作,能给宁波带来一些什么呢? 何之龙:他们都是来自北京大学这样高等院校的硕博士研究生,也是宁波推进转型升级和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的急需人才。虽然他们见习时间只有一到两个月,但是对他个人和对我们宁波的接受见习单位和整个宁波人才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想一个,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来自这些高等院校,对各个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也可以参与单位的技术攻关,为所在单位提供技术上和智力支持。 第二个他们在高校都参加了一些相关课题相关专业的研究,跟导师跟师兄弟。到宁波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产业化状况,企业遇到的难题,在实施产业化过程中到底是什么难题,和学校搞的研究有没有结合的可能,或者以后你们的技术能不能到宁波来进行产业化,这样对他们以后,一个可以提高他们以后在学校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第二个也为以后的产业成果转化提供一些帮助。 第三个,我想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对宁波经济发展状况的深入的了解,有机会可以跟组织团队,比如组织跟导师或者师兄团队,或者介绍导师到宁波来进行合作,因为这方面,我们宁波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的合作非常多,形式也很多,我们也有很多合作平台,有重点实验室,还有院士工作站,这些都是院校高等智力、高等人才柔性引进,在宁波帮助宁波企业、宁波产业进行技术攻关这样的一个合作的形式。 并且我们市里也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扶持的政策,比如我们去年就专门出台了一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海内外的创新创业团队引进3315计划,各项优惠政策力度都非常大,在海内外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每年都进行评选。对入选我们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我们给予一百万元的资助,比如你在北京大学读书,读了本科,或者硕士,到国外的大学读了博士,或者本科毕业到国外读了硕士,回到我们宁波来,在宁波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工作之后可以申报我们3315计划,这个评上了,我们每年计划评的量是比较大的,和省的国家的千人计划都是衔接的。 主持人:对学生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何之龙:参加工作之后,到我们这边就业之后,可以参加评选。在学校期间没有,因为这些具体工作还没有开始做,这是一个个人的评选。 我们还有团队的评选,就是海内外的,海外和国内的都可以,参加我们3315团队的评选。团队评选就是你带领组成一个团队,参加一些技术项目,比如引进在国内或者国际上比较领先的技术或者项目到宁波来产业化,你刚来,产业化可能体现在资金方面,第一期创业资金,我们给予扶持。通过评审之后,一般给至少五百万到两千万这样的额度的支持。 这个经费是我们市一级的,各县市区今年也纷纷出台了专项的政策,他们的优惠力度更大,这个具体的我们十一个县市区基本上都有,我不一一说了。你落户到哪个县市区,哪个县市区就给予你配套。 我们这次组织硕博士到宁波见习,加强了宁波和高校、实验室的联系桥梁,希望通过他们邀请、介绍教授导师、师兄弟到宁波来开展合作,为我们引才引智进一步拓宽渠道,也可以提升我们工作的实效。 主持人:谢谢何处长。何同学,你是不是第一次来宁波? 何海波:对,第一次来宁波。 主持人:能不能说说对宁波的第一印象? 何海波:行。以前对宁波的印象就停留在书本上和视频上,这次来第一次的感性印象就是宁波的桥很多,很干净,企业非常多。上一次我们坐出租车,那个师傅非常的热情,他听说我们是来宁波见习的,就非常热情,说非常欢迎你们来宁波,为我们宁波建设出一份力。让我觉得他非常热情,非常有主人翁意识。所以宁波不只是经济发达,风景秀美,人也很热情。 主持人:这次见习中,你有没有意向将来在宁波发展? 何海波:这次不仅仅是专业上的支持,还有工作上的经验,还收获了友情,还有对宁波这座港口城市的感知,我想以后有机会还是很愿意来宁波工作的。 主持人:雯雯你是宁波人了,对宁波很熟悉了,作为宁波人来参加这个服务团,你觉得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毛雯雯:正如我刚刚所说的,这是完成了我自己的一个心愿,所以当我正式参加到这个挂职锻炼当中,我作为自己而言,积极性和热情是不一样的,和其他同学有点不一样。当我得知有这样的一次机会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要好好的把握和珍惜,在宁波好好的,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的意向,还有选择,做一个更深入和真切的了解。 当然,作为一个宁波人,我觉得不仅在生活当中,还有工作当中,其实都会有很大的便利和优势,因为毕竟我的家在这里,我熟悉这边宁波的一草一木。来到宁波以后,就觉得跟人打交道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性,做起事情也会得心应手,有非常强烈的适应感和亲切感。 来的第一天我很主动的和外地的同学联系,希望可以聚一聚,走一走看一看,回到宁波以后也特别有主人翁的意识,特别想把我的家乡介绍给我的同学,他们特别的优秀,我是回到家乡有这样的意愿来工作,他们我希望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宁波工作的机会,希望他们留在这里。 主持人:因为你的大学是在上海读的,这几年来你感觉上海和宁波之间的发展环境差异有哪些? 毛雯雯:差异,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上宁波其实一点不输上海,尤其宁波这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真的非常棒。我在上海读书期间经常看到网页上或者新闻报道当中出现宁波的一些报道,都是一些宁波经济发展,包括幸福指数,这个很重要,幸福指数提高,包括城市的生态排名,名列前茅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宁波其实不仅是一个绩优股,而且是一个潜力股,跟上海来讲,其实很多人都会觉得说,如果在同样的条件下,宁波的幸福指数会更高,工作的平台、机遇也是很不错的。 从软件上来讲,尤其是人才这一块,我自己的感受是,宁波和上海一样,同样有着吸引人才的竞争力,但是相对来讲,在留住人才这一方面可能会有一点欠缺,这就是说你在打了头炮以后,如何在后续过程中巩固和夯实这个基础是比较的重要。所以我这回回到宁波,也是希望能够切身地了解一下,看看我们宁波除了能够吸引到人才以外,是不是还有这样长远的机会,能够让我们这种本地在外读书的,包括外地的同学,能够有一个吸引和留住的机会。 主持人:目前你自己在意愿方面是优先考虑上海还是宁波,在未来的发展中? 毛雯雯:今天我坐在这里,我就已经表明了我自己的态度,随着我自己在经历过在上海学习和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自己也会有一个沉淀和积累,也渐渐清楚自己以后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想宁波是我的家乡,上海虽然好,但是不是我的家,我自己意愿上还是觉得说,如果有这个机会,我非常愿意回到家乡尽我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以我所学服务家乡。 主持人:谢谢两位同学。我们也感受到了咱们来到宁波发展的见习生实习的感受都是非常好的,感受到宁波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面貌。 请问一下何处长,有关吸引人才回流,刚刚雯雯也提到的,宁波有没有什么政策来吸引咱们的人才回流?比如说刚刚何海波同学,他是外地的,在这方面宁波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 何之龙:这个优惠政策我们宁波市应该说这几年来,从2002、2004年出的政策,这是一个阶段。当时主要是安家补助,博士是15万。后来2008年我们出了一个领军拔尖人才的引进政策,也是住房补助给了比较大的优惠。我们宁波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居住环境、生活环境都逐步的改善。现在对人才又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这个也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特别的,一直是比较关注,要大力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房价这几年,我们宁波房价也是翻番的往上涨,人才到宁波来之后首先要安家落户,房价那么高,特别大学刚毕业,住房问题是首先遇到的。我们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住房问题,以前我们主要是通过博士、教授一级的给予15万的补助,硕士和其他的给予住房补贴这种形式进行解决。因为当时2004年出来的政策力度应该说比较大的,在各地也引起了一定反响,但是这几年周边像杭州、深圳他们出来的优惠幅度更大了,所以我们这个政策可能跟他们比较起来有点压力。 2008年我们出的政策,当时是对研究生学历,属于引进人才,承担市重点项目、重点学科或者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领军人才,带知识产权到宁波合作的,或者转化的,海内外科技型人才,我们当时把住房补贴提高到50万。这个跟大学刚毕业的可能又有点差距。 今年市委市政府也在考虑,实际上从去年就开始了,对住房政策进行调整,现在正在研究。人才的住房政策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一种是通过租房,因为现在我们专门,各个县市区去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三年万套人才公寓,各个县市区下指标,建设人才公寓。因为我们人才来了之后就落户在各个单位,各个单位都属于十一个县市区,我们市本级也是落户在比如海曙、镇海这些地方,他们的人才公寓每年都造,我们提出三年万套人才公寓,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 人才公寓各个县市区有各自不同的政策,有的是租房,你来租,我给你租金补助。有的是直接企业采购,我人才公寓造好了,企业按照什么价格或者什么形式买去,买去之后这些公寓就是给企业引进的人才住。企业最后怎么给人才呢,给他租住也可以,奖励给他也可以,各个县市区都制定了很多政策,像鄞州、镇海,十一个县市区基本上都有。 我们市本级这一块,今年我们也在考虑,要出市本级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还有一系列的后勤保障政策。这个市本级有廉租房,或者其他形式的房源我们筹集,然后进行分配。但这个具体政策我们正在研究,另外一种通过货币补助的方法,这以后可能是货币补助为主形式,因为现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造那么多人才公寓也困难,专门造的话,现在正在研究。住房问题这是一块,我们的政策尽快会出台。 另外还有一个,像刚毕业可能还没有碰到,但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或者你在外地工作,到我们宁波来,就产生一个家属就业问题。你带来的家属怎么办,过来之后,因为安家,一个是住的家,还有一个家属和子女问题,我们马上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家属安全,要明确怎么安置,什么渠道安置。 还有子女就学的问题,宁波教育资源也比较丰富,我们也有很多好的学校,这些学校资源,人才的子女我们怎么样提供他们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条件,下一步我们马上也要出台这方面的政策。 这个是我们政策方面的一些政策,因为我们一个,对工作扶持的政策,在这边创业的政策,我们有3315政策,还有一些配套的,你创办企业或者在这边合作进行技术研发,这方面我们有资金的一些支持,比如你的项目申报获得了上级的科学奖励的,我们给予一比一的配套,你获得了国家的立项的,我们也给予配套。然后你创办企业的,我们给你创办企业的场地的优惠,还有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等等的政策很多。你们如果以后有到宁波的打算的,或者你的师兄弟、同学有这样的打算的话,我们网上公布的很多,找我也可以。 主持人:宁波助推人才强市也花了很多的心血,希望引进更多的人才帮助宁波的经济发展。在这里我也想请问一下张部长,咱们服务团从上个月10号到宁波到现在已经有大半个月了,现在这些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有哪些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吗? 张勇: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五十多位同学在各个见习单位都正在见习,基本上用人单位,包括基层团委,因为我们整个对接基本上都是由各级团组织与企业进行对接的,反映上来基本上都比较好,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的个人素质都比较高,专业素养也比较强,很多同学也比较能吃苦,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好。同时因为我们很多基层单位,大部分单位提供他们见习的条件,大部分提供的也还可以,两方面促成了在见习过程中,总体都比较好。 主持人:都是很满意的? 张勇:对。 主持人:请问一下何处长,宁波市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今年是第二年,以后会不会还有相同的类似这样的活动继续组织? 何之龙:这个我们应该说,以后这项工作吸引高校学子到宁波创业就业,是我们加快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市委组织部会进一步加强与团市委和其他单位的合作,共同推进高校研究生来甬进行职业见习。我想以后,一个方面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前期的对接工作,因为高校的研究生、博士都是很抢手的,各地都非常欢迎你们去,我们也要提前行动,提早与各个学校联系。 一个要征求我们企业的岗位,尽量选派研究生到实际技术合作和工作合作的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见习,提高见习的实效,让研究生到我们这里来,职业见习有收获。第二个我们要抓紧跟高校联系,我们这些岗位推出来,要提前跟高校联系,争取在其他省市的前面,提前向大家公布,让研究生来报名,增加互动性。 另一个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宁波人才政策的宣传以及配套服务保障措施的完善,提高宁波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让更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或出国留学回来之后,到宁波来安家落户、就业创业。 主持人:谢谢何处长。我相信通过今天的这么一期《对话》,网络上应该有很多的同学看到的话,应该会对以后来宁波发展更加有信心了,包括在以后的工作的平台发展、领域发展,还有以后的政策的扶持,可以说非常的有信心了。也希望以后宁波有更多的人才,来帮助咱们宁波的经济发展。 由于今天的时间关系,节目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四位嘉宾,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和关注,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