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黄佳颖。我们的节目是由指南针速录学校全程支持提供的。

  今天是6月1号儿童节,我想很多学校肯定会有非常多的活动为我们儿童所举办,同时我想很多家长朋友、亲戚朋友也会为我们的儿童准备各种各样的礼物,或者有一些家长可能在好几个月前就已经动起了脑筋,说我要给孩子什么样特殊的礼物。但是我不知道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用说收到儿童节的礼物,可能连想要见到父母或者想要和父母待一起时间长一点的机会都没有,那就是留守儿童。

  我想在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更要关注这样一群人。所以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也是要关注一下这群儿童。节目当中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几位嘉宾。第一位是来自于宁波市妇联儿童部的副部长何萍

  第二位是余姚市妇联副主席魏晓萍

  第三位是象山县妇联副主席赵菊香

  第四位是我们宁波大学教师,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的会员刘中华

  其实我想说到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近年来社会上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节目一开始先请教一下何部长,我想问一下我们宁波,目前怎么样的情况才算是留守儿童?

  何萍:这个问题是这样子的,目前全国有5800万名留守儿童,这个留守儿童的概念是我们根据全国妇联的界定是这样,年龄在18周岁以下,父母双方连续外出务工数月或全年累计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随着父母以外的监护人长期生活着的儿童。在具体工作中,一般采取儿童户籍所在地政府为责任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

  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有个孩子他的户籍在四川,那么父亲母亲到浙江来打工。如果这个孩子他留在四川当地跟着他的祖辈或者其他监护人生活,那么他就是四川的留守儿童。如果这个孩子几年以后跟随父母到浙江来生活,那么他是浙江的流动儿童,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因为宁波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现在的宁波市已经成为浙江省的外来人口的第一大市,流动人口数量很大,同时相应的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很大。但是留守儿童其实在实际意义上,已经呈现一个数字逐年下降的态势。

  主持人:虽然您刚刚说逐年在下降,这个数量,但是我们很想知道,我们宁波目前有多少留守儿童?

  何萍:这个数量是这样,全市妇联系统我们曾经做过两次比较大规模的调查,根据我刚才说的这个概念。2007年的时候的调查,我们总结了宁波有留守儿童15815人,2011年我们又曾经进行过一次调查,那时候的数量已经下降到5581人,主要分布在宁海、奉化、慈溪、余姚、象山这些地方。

  主持人:那么主要分布的是这几个地方,那我想问一下,留守儿童主要分几种类型?怎么样算这一类的留守儿童?

  何萍: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出去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我们如果按照监护人的类型来们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由祖辈监护,比如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在家监护。还有一类就是由父辈,旁系的比如说伯伯、叔叔、阿姨,这些人作为监护。这个人数上大概是2:1,比如说我们现在有5581个孩子,那大概有三四千是属于祖辈抚养的,还有一千多是由父亲的一些兄弟姐妹抚养的。

  还有一种分法是按照这个孩子是否在学校里面,因为上学的孩子相对来说有学校的老师监管。有一些要么年龄比较小,要么已经辍学的留守儿童。这个比例大概是,前者是10个,后者是1个,大致10:1这样一个概念。

  主持人:是这样一个情况,但是说数量的下降其实也是蛮令人欣喜的。

  这边我想我们四位嘉宾有三位都是我们妇联的领导,关注儿童的发展,包括关注留守儿童,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今天我们还有一位嘉宾是宁波大学的刘老师,我想问一下,您在教学过程当中,是教有关于儿童,或者说教育这一块的吗?

  刘中华:是这样的,这个选题其实是非常对,我是在我的教学,美术教育学位论文的一个方向。因为我的美术教育研究方向属于交叉学科,是艺术和教育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我们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在我之前,我已经看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座的各位领导可能也知道,大多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外在、物质,从家庭关爱,然后我们妇联的一些留守之家这种。真正的关注内心的比较少。

  我的绘画,我的美术这个专业,刚好它具有调节身心这样的功能,然后我就借鉴了美国的绘画艺术治疗,在做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每一次在观察儿童绘画的时候,其实都看到孩子们,在解读他们儿童画的时候其实发现我们留守儿童的笔下,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并不像外界认为的很冷漠或者是缺乏关爱,其实不一样,其实完全是两回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当然还有妇联,还有社会各界,从内在去关注他。

  然后我在研究这个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为什么一直持续到现在也在关注这个问题呢,也是孩子们给了我力量。在整个参与这个课题,直到中后期的治疗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作力和自我张力,他的创造力,完全不说他很亚于我们城市的儿童,其实他的张力,非常渴望,渴望去交流,并不是封闭的。所以也是他们的对我的信任和无私,给了我这种坚定的决心一直走下去。

  刚才我们何部长也说到流动儿童问题,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些留守儿童父母随着他来宁波打工,或者外地来到宁波以后,经济状况的改善,他也会变成流动儿童。这就是我自己毕业之后,在自己的省市相关课题中又在民工子弟学校,包括我们公办学校里面,又融入了流动儿童的绘画艺术治疗的心理关爱。就是说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我非常支持何部长说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其实有时候,他们是一个交集,是有重合的。这就是关注他们的时候,他们给我一个张力,我才一直做下来。毕竟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其实它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研究。

  我想领导可能也都有这种,孩子们的渴望的眼神,可能我下去接触的基层接触得比较多,因为我们课题团队有余姚的有北仑的,甚至最后我们做到浙江省的课题,浙江省各地的。团队回来,各个成员反馈的意见一模一样的,孩子们非常渴望的是一种交流,他们不一定说我非得要多少物质。他们有一句话,我哪怕和爸爸妈妈通一次电话都可以,叔叔阿姨来我不是说要新书包还是怎么样。

  主持人:是的,刚才您说到有孩子甚至说,我跟爸妈通一次电话他就非常的满足。我想到前两天我刚好看到这样一个片子,应该说是小宝宝去探望留守的儿童,应该说是比他更小的,他们是获得父亲母亲的爱的,他们很难想象姐姐哥哥们为连跟爸妈通一次电话的机会都没有。可能这个画面看起来让人非常的心酸,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可能有非常灿烂的这样一个人生。

  我想问一下您,关注这个东西有多久了?

  刘中华:我是2005年开始。

  主持人:七年了。

  刘中华:对,现在一直在关注。因为我们会员协会,我顺便也说一下,这个协会是世界各地,大家热爱公益,热爱公共服务,关注这帮,就是在我们来说是特殊群体,流动的,留守的,在国外叫移民儿童。

  主持人:说法不同。

  刘中华:其实国情不一样,文化概念不一样,其实情感是一样的,他就是渴望内心去关注的这个人群。他们国外的绘画艺术治疗用的过程中,已经非常成熟,不仅是用到,用到亚健康的这些,比如说白领,焦虑了怎么样了,其实也是一种心里的反馈。还有现在中国说的空巢老人,国外说的也是一模一样的。

  主持人:可能运用得还是比较多。

  刘中华:更多的他们用在有发展问题的儿童。在他们来说有发展问题,我们国家一说到治疗,这是病状。其实不是的,这是心理一个,其实我更倾向于把它叫做调适或者调节,这样家庭、学校,包括社会都容易接受。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问一下何部长,刚才您也说到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留守儿童人数是非常多,有将近一万五千多人。到2011年我们的人数下降到五千多人,下降了整整一万,这是不因为宁波市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使留守儿童数量下降的?

  何萍:应该说在关注留守儿童方面,市委市政府,包括各个群团政府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通过这些工作,以及社会媒体的传播,使这些家长逐渐意识到把孩子留守在家中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您刚才讲到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主要一个是我们有一个组织,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文教卫的副市长为组长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个协调组织,协调单位很多,包括综治办、农办、文明办、法制办、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文广新闻出版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关工委。这个办公室根据全国的模式,办公室是设在市妇联,平时我们今年年初的时候发文明确了各个单位有一个分工职责。这是一个组织网络。

  第二个,因为这些留守儿童他们父母长年在外,我们开展了一个征集百名家长活动。这个活动从2007年开始,妇联、教育局、团委、关工委等单位联合开展的代理家长万名留守儿童结对,因为当年是有一万多,到2011年底,全市共为留守儿童征集到代理家长2537人,也就是说现在五千多个孩子里面,其中有2500多个孩子已经有代理家长在,除了他们的父母和家人在关心他们,还有这么多代理家长在关心。

  第三个是创建了一批留守儿童活动阵地,全市各地都以村、社区为单位,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建成了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之家27个。去年我们又建立了留守儿童图书室,有16个。

  第四块工作就是面向留守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开展一些关爱工作。比如说慰问、联谊、讲座等等,仅仅2011年六一节期间,全市上下两级妇联联动,举办了14项大型活动。当年也通过东南商报,以东南商报为依托,有九个整版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有更多人士关爱留守儿童,同时他们也唤醒了留守儿童家长的一种意识。

  主持人:其实可能更多的,我们留守儿童的家长也不是想说,我想把孩子放在家里不去管他们。确确实实他们要走出山村,走出他们的地区,去更好的城市发展,为孩子积累更多的财富,能够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物质基础。可能他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的爱护、家长的关爱,哪怕就是说,如果家长不能天天陪在孩子身边,给他们打一个电话或者写一封信都可以,我觉得孩子们都可以得到一种满足。

  刚才我们的何部长也提到说有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包括留守儿童的俱乐部。那我想问一下留守儿童之家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或者什么样的情况,您先简单介绍一下好吗?

  何萍:是这样,2007年的时候我们在全市探索创建了一批留守儿童之家,就是在社区或者村或者学校,留守儿童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创建一个,各种各样的模式,有的是图书室,有的是谈心室,这样的一个阵地。那么这些留守儿童就可以在里面开展活动,然后各个县市区的做法不尽相同。

  主持人:可能大致是相同的,但是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说到这个特色的话,我们要来问一下我们今天代表各个县市区的妇联的两位领导,余姚和象山的两位领导。先问一下余姚的魏主席,先来介绍一下余姚的大致情况好吗?

  魏晓萍:我们余姚的留守儿童其实相对集中在山区地方,山区乡镇,像四明山、大兰(音译)、陆亭(音译)、梁弄(音译)、陆埠(音译),是相对我们余姚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年来确实,从2007年我们宁波市妇联部署这项活动以来,我们都把留守儿童的关爱这项活动纳入到特殊儿童倍加关注的活动内容当中去。像留守儿童之家我们建设的初步设想,就是在相对的留守儿童比较多的那些学校或者行政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那么这个所谓的家也就是说,在学校教育之余,能够给我们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活动、学习、联谊、交流这么一个场所一个平台。像学校里面建的,一般都是在课余时间可以允许留守儿童在那里学习,留守儿童那里专门有一个图书室,有一些文体活动的用具,可以有简单的一些电脑网络联谊的平台,他可以在这个之家里面,跟他的家长联系,可以在那里搞一些文体活动,也可以相互留守儿童之间有一个友谊交流的平台。也有我们学校的志愿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等等。这是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之家。

  而我们建在村里面有一个大兰镇(音译)这个就做得非常好,他们的留守儿童之家是建在13个村上,取名叫留守儿童亲情站,主要的活动时间就是在节假日、双休日还有暑假期,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活动、学习、交流的平台。这个地方主要就是由我们妇联组织,团支部书记,还有大学生村官,五老人员为主,对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开展一些活动。

  主持人:利用一些节假日?

  魏晓萍:对,就是双休日、寒暑假都有这样的活动场所。现在随着留守儿童的人数逐年减少,有的村,去年我们去搞活动的时候,只有那么一个两个的,渐渐的这样的场所就不仅仅是成为留守儿童之家了,而是更多的村里面一个共同的活动之家了。

  赵菊香:我们象山相对宁波其他县市区来说,我们象山应该说是山区海岛,相对来说留守儿童相对比较集中。我们象山县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应该说起步在宁波市来说还比较早,我来做节目之前,也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我们在2002年的时候,就在我们西周(音译)小学开始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到2004年的时候,我们在全市建立了第一家留守儿童之家。到目前为止,我们象山县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新桥镇(音译)和西周镇(音译)建立了两所相对比较正规的留守儿童之家。但是这两所留守儿童之家,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

  西周(音译)小学作为象山县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这么一个起源地,它的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是在我们西周(音译)小学,设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专门设立了一个亲情工作室,亲情聊天室,里面配了几台电脑几部电话,其他的资源共享我们学校的一些公共的设施。这个亲情聊天室是这样,这些留守儿童在家里,刚才我们何部长、魏主席也说到,主要这个孩子存在的一个状况就是亲情的缺失,他跟父母见面很难,我们就是定期不定期的组织这些,我们西周(音译)小学最多的时候有四十多个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分批给他们家长取得联系以后,让他孩子走进这个亲情聊天室,通过视频聊天让他们感受远程的亲情,就是通过跟爸爸妈妈这么一个电话。

  主持人:不仅可以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还可以看到爸爸妈妈。

  赵菊香:对,这个应该说我们起步比较早的,就是视频聊天,这个2004年就有。然后就是说,我们西周镇(音译)的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我们西周镇(音译)女企业家协会,这批女企业家非常有爱心,就是我们西周(音译)小学留守儿童的,她们从联谊会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些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每年女企业家联谊会就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她们的工作计划,每年到像六一节、中秋节,一些特殊的跟孩子有关的节日,她们都会自发的组织到学校去跟我们的孩子进行一些联谊的活动,不仅是给他们带来一些物质的帮助,每次都请一些心理咨询师,帮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跟孩子做游戏,让孩子在代理妈妈身上一样感受到温暖。

  而在我们另外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是新桥镇(音译),运作模式是依托新桥镇(音译)关爱老小服务站,关爱老小工作站说起来也是我们象山县的一个工作品牌。这个服务站的负责人也曾经获得感动浙江的提名,他非常热心,是由我们新桥镇(音译)的十位退休老教师发起的。这个五老作用发挥非常充分,就是大手牵小手,退休了之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社会威望,募集了一笔爱心基金,专门对这些留守儿童,包括但亲家庭也纳入他们的关爱对象。他们每年都是对这个留守儿童,在开学之前都有一部分资金上的帮扶。平时他们都有一个,他们代理家庭一个家长制度,这个孩子学习怎么样,他建立一个双向互动。我跟你孩子结对,同样也给你孩子的班主任也是结对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大家是互动的。

  有些孩子,他了解的信息可能不全面,那我通过你的班主任了解一下这个孩子整个学习状况、心理状况,我们这些老人都非常热心。随着这个活动,这个品牌工作的影响,我们社会各界的,包括志愿者、团委等等爱心人士也都纷纷加入到我们这个关爱老小的服务站。应该说他们这一块工作,现在是成为我们一个品牌。随着品牌效应的影响,我们一些爱心资金的注入,这个阵地相对来说也比较齐备,有配备了图书室,有乒乓球,一些器具。而且暑假的时候还开设了一个,就是书法班,一些兴趣小组。这样的话就让孩子在暑假期间,可能比那些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孩子还要多一些乐趣。

  我们象山两个留守儿童之家运作的情况是这样。

  主持人:业余生活也比较丰富了。您刚才也提到我们有开设暑假的各个兴趣班,包括给流动之家的孩子们配备像乒乓球桌之类的运动器材。我想问一下,这些经费都是政府出吗?

  赵菊香:没有的,我刚才不是说过吗,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起始基金只有十万块,是我们这十几位的退休教师凭着自己在社会的威望,他自己的学生那里他募集来的。这个工作不是做了之后,党委政府也认识到的确这个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不单单是哪一个部门的,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说大是是关心未来,更主要的是促进社会和谐。慢慢的这个品牌工作影响,去年我们在圆梦行动的时候也专门进行了走访,很多企业家慕名去,要求注入这个基金。所以现在这个基金不断壮大,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运作模式。它还是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全靠政府运作的话,可能也是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的帮助也很重要。

  主持人:而且可能受关注的程度也好,包括关心的群体来说,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说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包括企业家,能够来关注留守儿童的话,我们留守儿童的问题可能解决起来会更方便一些。

  我想再请教一下刘老师,您是一直在关注绘画艺术治疗的,我想问一下绘画艺术治疗,这个渊源是什么?这个治疗方式的原理又是什么?

  刘中华:绘画艺术治疗是我们从美国舶来的,真正的发展是英国和美国,发展得比较完善是美国做得比较好。基本上绘画治疗专业地位确立应该是20世纪初,主要是从事美术教育的一些美术教师,热心公益事业,开始关注的是病患的绘画作品和绘画活动,利用他的绘画作品和绘画活动去诊断和分析病患的心理。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音译),他对一些精神病患者,比如说梵高,大家可能都有印象,这些艺术家的绘画作品进行诊断治疗。直到20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左右,著名的纽约的一个沃尔顿(音译)学校南伯格(音译)和克莱姆(音译)教授,他们在自己的美术课程中真正的融入了这个绘画艺术治疗的概念。他在课程中就把绘画艺术治疗这个技术完全融入以后,美国自此开始了绘画艺术治疗这个专业和这个服务行业。

  主持人:我想知道这个绘画艺术治疗,对于我们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真的有作用吗?

  刘中华:根据我们的实证研究还是有作用的。这要再说,首先我们就说留守儿童心理有哪些问题。刚才我们部长、主席都提到了,基本上家长稳定性都没有的,要么就是单亲抚养,要么是隔代抚养,这样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家庭的互动比较缺失,当然我们妇联,刚才象山的主席也说了,还有余姚,她们都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我就特别想知道能起多什么样的作用?

  刘中华:绘画,我们看到一个东西,首先是感官的,首先思维是视觉化的,还有我们的情绪,留守儿童主要是情绪问题,其实说起来就是情绪冲突。情绪问题,它基本上不会外化,但是在表达的时候,我们语言表达它很苍白。绘画是很自然的,把你潜意识的东西很自然的表露出来,它的阻抗比较小,也非常有隐秘性。我们借鉴这个工具的时候,美术教师,包括一些艺术治疗师、心理指导专家,在借用的时候,对小孩子之间通过绘画这个活动去交流去沟通,然后小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经过这个绘画作品去交流,通过他不同绘画的比对,然后调整他的情绪冲突。他在画的过程中本身就可以舒展他的情绪,他是潜移默化的,这个时候绘画不是一种艺术了,是一种科学,就是相当于,这会儿就要说到治疗,其实不能说治疗,是一个调整情绪。我情绪非常不好,其实我们大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是乱画的,这就是绘画治疗起初的。这样绘画治疗在小孩子们心中,他通过涂鸦,有些小孩子一生气,有些家长就很不明白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其实他是一种宣泄。绘画治疗就是让小孩子把潜意识的东西,无意识的表达出来。其实绘画治疗对孩子的关注,归根结底就是精神上的、心灵上的,潜移默化的隐性的表达出来。

  主持人:在您的研究过程当中,包括接触的这些留守儿童当中,有没有通过这样的绘画艺术的治疗,给他们的心理有一个不一样的转变?

  刘中华:我们实际走访了一个小孩子,她的情绪,是个女孩子。在家里是爷爷奶奶带,小孩子也有十多岁了。在村里面受到了性侵扰,但是这个孩子,包括我们城市小孩子遇到这个都不会表达出来。我们开始接触,因为我们这个绘画治疗有一道程序,操作流程。然后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她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因为我们想的留守儿童,她就是缺乏爱心,感情特别冷漠,特别自闭。我们就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她画,她首先画了一棵树,不像别的小孩子,画一棵树,经过绘画指导的,就画一棵树,一个树干,很圆的,程式化的。她没有,画了棵树,很大的一个结疤,就是树的疤结。

  然后我就奇怪,但是也不能语言专门揪出来,然后我说这个是什么?她说这个是我心中的一个秘密。因为我们主要有一个工具,房树人,房子代表他的安全感,树代表他的自我发展的力量,还有人,人代表他自己。我们就让她画一个人,她就画了一个男的,就是强调了他的生殖器官。我就觉得很奇怪,我就问她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在?她就说家里是爷爷在带,奶奶在带。

  主持人:这个其实象征性的是她的爷爷?

  刘中华:不是她的爷爷,是她的叔叔。然后就是觉得,我就很奇怪,我说为什么你画爷爷画得这么年轻?毕竟她这样画代表一种力量。然后她就慢慢的慢慢的,在第二次我们再去接触她画画的时候,那个疤痕就很小,然后她就隐去了,隐去了生殖器官那样的。然后另外画了一幅很年轻的样子,家庭成员,那幅图我们今天没有带来,非常明显的。然后慢慢的,她又画了一个茶壶,再画的时候,我说你把家庭中经常生活的场景画出来。她画出来,一张纸上面,左上角突出了一个茶桌上的茶壶。茶壶其实在绘画艺术中也是象征着性器官一样的。其实就是一个代表她的内心。她说叔叔经常在用这个东西。直到最后,孩子才把这个,她自己遭受叔叔性侵犯,其实是有一点侵扰,也不是完全性侵犯这样子,最后才讲出来。

  最后我们经过跟她父母的沟通,跟她爷爷奶奶的沟通,孩子现在非常好,我们经常还在互动,我们团队还在回访,做得非常好。经过我们的实证研究,觉得虽然这个绘画艺术治疗是从国外舶来的,文化差异是有的,但是人们的感情和情绪是互通的。

  主持人:内心世界上的情感应该是一样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不单单可以说,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这样的一种缺少关注和呵护,是不是产生一些比较偏激的行为?因为在一些报道上也会看到有一些孩子作为留守儿童,可能缺少父母的关爱,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年纪很轻,但是他会做一些犯法的行为。可能是缺少父母的关爱,也可能缺少社会对他的关注。

  所以这边很想请教一下何部长,您觉得目前的留守儿童,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除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之外。

  何萍:我们经过调查,也有专家论证,主要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和父母长期分离,和祖父母或者其他成员居住在一起,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跟其他孩子相比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比如在心理发展上,因为这些孩子长期的居住状态跟人家不一样,比如说有一类孩子会相对来说比较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另外一类孩子表现刚好相反,比如说暴躁、易冲动、有强烈的攻击性、有逆反心理、自律能力比较差,这是一个心理上的体现的。

  还有在教育监护上,因为这些孩子长期以来抚养人,应该说监护人,他们父母不在,他们更多的采用一种溺爱的方式,对他们的行为养成习惯的培养是比较缺乏的,使这些孩子表现在学校里,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不遵守纪律。在家庭和社会中,他们缺乏良好的卫生以及礼貌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沉迷于游戏机房、网吧、歌舞厅这样子,长期没有人去监护他们。

  同时还有一个,比如说生理上的问题,在生活的抚育方面,因为这些祖辈或者其他监护人,平时没有时间,或者说缺乏方法,去对他们进行教养。大部分因为这些小孩平时看看父母不在身边,挺可怜的,就放任、溺爱。

  主持人:特别是隔代教育。

  何萍:对,他们说饭不要吃要吃零食,那好吧好吧,就吃零食。还有他们的父母,平时不在身边,偶尔回来一次,带来大量的,能满足他们就满足他们,他们要什么就要什么。就是在物质上大量满足,但是在精神上是比较缺失的。所以这些孩子,我们有一个调查,有个数据对比,跟其他的同龄小孩相比,这些留守儿童,因为在生活上,在日常饮食上缺乏必要的科学的关照,所以他们的体格发展,各项指标都是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的。

  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安全保护问题。因为这些孩子,我们调查中,我们有个问卷调查,曾经在几年前。42%的监护人表示,我们没有时间,精力不够去关照他们。事实上说明这些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缺失的。一些农村的大龄的留守儿童,他们不想上学了,如果是平时父母在身边的,肯定会用尽各种办法去规劝他们。但是如果是祖辈或者其他人监护的话,也没有办法。这些孩子就长期处于没人监管的状态,很可能跟社会上的其他人,良莠不齐的人在一起了。

  还有低年龄的儿童,因为缺乏关照,他们有一些溺水,交通事故,伤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前几天好像就有一起报道,是六个留守儿童溺水的事情。

  主持人:每当快到暑假或者夏天,这种事故就非常多。您认为造成这样的一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存在哪些?

  何萍: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比如说从家长层面来说,因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有两类,刚才大家都提过。一个是祖辈,祖辈是体力上不足,沟通上因为起码有四五十年的代沟,在管理方式上也比较有点相对落后,大部分还是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属于物质上过分满足,但是在精神上缺乏沟通,在道德上缺乏引导。

  还有父辈的其他监护人,比如说叔叔、伯伯、阿姨这样子,也是类似的生活照管为主,在行为上比较放任,容易造成孩子比较任性、随意,另外还有一部分生性比较敏感的孩子,甚至有寄人篱下的孤僻感。

  同时因为家庭教育,其实主要主要职责还是在于父母,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恰恰长期在外忙于生计,无暇关注这些孩子。就算他们打电话来,或者是写信什么,但是他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学习成绩,还是身体,多少高多少重,但是很少关心,或者孩子这么多年在外年,也很少会主动跟父母去交流思想状况,还有他们的行为习惯状况,也很少有机会跟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在家庭教育完全由祖辈或者是其他的监护人进行,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指导,常常难以进行有效的教育。

  大家也说,这些留守儿童很多是寄宿的,学校应该负起这个职责。但是大家也知道,周一到周五期间学校老师也很尽心尽责的在管这些孩子,周末这些孩子回到家以后谁在管理他们?学校老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教育。

  主持人:有周末,有寒暑假,可能没有办法学校进行监管的。

  何萍:对,还有一方面,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集中在农村,而且我们知道农村的小学相对来说物质条件比较差,老师也是配备得,不像城市里老师配备得这么足很多老师身兼多职,本身在工作上就很累,再让他这样去照顾留守儿童,有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有一个社会环境,因为现在的留守儿童大多是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留守在家,经常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社会上的一些犯罪人士有机可乘,就会误导他们,导致这些孩子时常有伤人或者被伤害的事情发生。

  比如说还有,同时一些报刊、影视、网络这些传媒,现在因为信息社会,各种各样不健康的内容,如果父母在身边,孩子相对来说听父母的话多一点,有个人在监管,会给他们进行过滤。留守儿童更多的是由祖辈、其他人照顾,这方面他们接受不良信息,没有这样一个隔离栏,没有人帮他们进行照顾,所以这方面也有可能,社会环境也会造成他们在某些方面,人格不够健全。

  主持人:可以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非常多。产生的这些问题也很多。但是我想我们也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或者方式,可以让他们存在的问题,即使说不能完全的解决,应该说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一定的治疗。

  赵主席在说到留守儿童之家的时候也提到过代理妈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想问一下这个代理妈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不是余姚象山都有这样的举措?

  魏晓萍:代理妈妈这个概念应该说,我们是主要的主打活动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有一个调查基础上,发现我们余姚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大的概念来说,有两千多名。但是如果是以宁波市外的概念来说是有近千名。当时觉得这个概念调查之下的群体还是比较庞大的,刚才我们何部长也讲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这个代理家长的征集活动,我们搞了一个千名代理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的这么一个活动。当时也在我们余姚市的范围内,从各机关、企事业、社会爱心人士当中征集了,双方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几百名的代理妈妈。

  这些代理妈妈我们也给她们制定了一个基本的行使职责,我们原则上就是希望我们的代理妈妈能够在这些留守儿童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能够代替履行一些家长的职责。我们提出了三知、三多和三沟通这么一个基本的职责。

  三知就是你作为一个代理妈妈,你要了解知道这个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要了解掌握知道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的大的情况,比如说父母打工的地址、做什么工作、临时监护人是谁,是怎么样的情况。另外还要了解知道这个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学校情况和学习情况。这是三知道。

  三多是你必须要,作为一个代理妈妈的话,要跟这个留守儿童多沟通,有一个多谈心,我们觉得代理妈妈关键的,最主要的是补充亲情的缺失。所以我们三多是要多沟通,你要跟留守儿童在自己的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常性的跟他打打电话,上门去探访探访,多关心,多了解学校的一些活动,知道孩子在干什么,然后多看望,争取一年当中有几次去看望这个留守儿童。

  第三个有一个三沟通,就是为了帮助代理妈妈和留守儿童之间开展关爱活动,一个要跟这个孩子,前面谈心一样的,要多沟通,书信也好电话也好,其他QQ留言的方式,都行。还有要多跟孩子所在的班主任老师沟通,他的学习状况,在校的表现怎么样,然后还要跟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的临时代理人沟通,了解这个留守儿童的品行情况,在家的生活,身体健康状况。就是说从身体上、学习上、身心发展上去多方面的了解这个留守儿童的情况,然后因地制宜的履行代理妈妈的职责,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关爱和亲情辅导,在他心理障碍的时候经常性给他一个疏通的渠道,让留守儿童在亲情缺失的情况下,当他的身心发展或者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学习成长当中碰到障碍碰到问题碰到烦恼的时候,有一个代理妈妈,不是妈妈胜似妈妈的人,能够跟他及时沟通、反馈,取得一个比较好的亲情补缺。

  主持人:可以弥补这样一个亲情的缺失。说到代理妈妈,有没有代理爸爸?

  魏晓萍:也有,相对代理爸爸比较少。

  何萍:我们是叫代理家长。

  魏晓萍:征集活动是代理妈妈征集活动。

  主持人:后来扩展代理家长,有很多爸爸们也来。

  何萍:有,年纪很大的也来。

  主持人:年纪很大的可能他们已经退休了,或者他自己的孙女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他有时间有精力。

  何萍:我们去年有一次征集活动,有一个孩子可能身世比较可怜,有三个人来结对。后来我们当时考虑到年纪问题,一个年纪大的我们电话通知他您可以不过来,因为我们现场有个结对活动。结果他最后还是来了。这个孩子就是有两个代理家长。

  主持人:两个家长同时关爱这一个留守儿童。

  魏晓萍:去年,宁波市妇联提出的,去年结对的这个,我们有一个陆埠(音译)中心小学,市直机关的一个代理爸爸,真好,经常去看他,暑假节假日的时候还把孩子接到他家里进行活动。

  主持人:他自己家里有孩子吧?

  魏晓萍:有。

  主持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多,是不是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子女找一个伙伴。

  赵菊香:有些就是这样,我们中国宁波网的好几位老师就是我们象山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他们就把我们的孩子带到这里来,商报的晚报的也有。

  我是这样理解,所谓的代理家长,就是代家长履行家长的职能职责。应该说代理家长,他就是针对我们留守儿童。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代理家长真的有这个精力去关照好爱护好留守儿童?

  赵菊香: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就是说作为我们妇联来说,我们是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这么一个现状,相对应的推出这么一个针对的措施,就是招聘代理家长。

  主持人:是不是很严格?

  赵菊香:我们有六个字原则,两个渠道来招聘代理家长。九个字的原则,是按照自愿、奉献、就近,首先要自愿,不能强迫你结对。要有奉献精神,你刚才讲的,你和我结对以后,你是不是有这个精力有这个能力去帮助他,我们也考虑有个选择性,就是自愿、奉献,还有就近。你在我这里结对,同样象山的代理家长和宁波的代理家长,我可能更倾向于让我们象山本地的爱心人士来结对我们本地的孩子,相对来说在看望上在亲情交流上有个便利性。我们是六个字的这么一个结对原则。

  代理家长是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招募代理家长。我们当初在市妇联的统一安排下,对整个象山县的留守儿童的整个状况,进行了一个排摸,为他们建立了一个档案。然后我们专门给这些孩子制作了一个网页,把他的情况,隐去主要的姓名,就写小张小王什么的,把他的情况发布到网上去。爱心人士通过新闻媒体,你可以像淘宝网一样点击,哪一个孩子跟你结对。这个孩子的信息是公开透明的,你也是自愿的,你点这个孩子可以了解他的相关情况。

  可能有些人觉得,我想找个女孩子,因为我家里有个女儿,可能跟她差不多大。我们何部长讲到这个状况,有个伙伴教育。

  还有一些可能这个孩子身世跟我小时候差不多的,让我感到触景生情,我很希望在他身上延续我的爱心,这么一个模式。

  这个活动我们就是说,征集了130多名的爱心家长。还有一个渠道,我们妇联系统,我们想还有一部分没有找到爱心妈妈怎么办?我们妇联组织发挥自身内部的组织优势,我们妇联组织比较健全,通过下发文件这种形式。动员我们全县的妇联干部,经过文明岗的岗长,把女企业家、女村官,包括还有村里面的女党员,也就是我们的女性骨干,来跟留守儿童结对。

  我们妇联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你们结对的信息,结对之后,因为是我们妇联系统发动的,相对我们情况掌握得比较全面,把结对的信息建立了一个资料库,我们妇联所做的工作,我们就是对结对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后续的工作,刚才我们主持人也问到,你有没有这个精力去奉献你的爱心。所以我们对代理家长也有一个相应的制约,就是我们有一张签订的,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但是有爱心效力的。

  我们对代理家长的职责,相对来说进行量化。我们提出要做到四个一三个人,这么一个要求。四个一要求是这样的,一周原则上能跟你所结对的孩子通一次电话,一个月一次上门探望,一个季度能有一次你带他出去玩玩,像留守儿童出门,去一些本地的景点比较少,一次外出活动。一年有一次实质性的物质帮扶,过年给他买件新衣服,就是说四个一,这四个一是职责。

  三个人是这样的,要做好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就是我们象山有这么一个书面的东西给他,我们专门为我们六百多位的代理家长做了一式三份的亲情联系卡,发给他们。卡的背面就是我们这个代理家长的职责和你的联系电话,职责就是四个一,也对比一下是不是做到了,起到温馨提示的作用。我的孩子,我碰到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了,我可能想起来,这张小卡片放在我的案头,我今天心里很苦闷,我可以给我的爱心妈妈打个电话,进行一个倾诉。

  我们妇联,这张卡有留档的,不是一结了之,我们妇联作为中介机构,我们也有相应的职责的,我们要有一个回访,这一年里面,我们给孩子打电话,你这个爱心妈妈有没有来看过你?有没有带你出去玩过?我们有一个回访的活动。这个回访的活动我们基本上是一年有一次,因为我们的精力时间也有限,通过这个信息库,进行这么一个全程的质量管理,就是结对留守儿童的质量,我们有一个监管。

  主持人:确实您刚才说的,对于代理家长的回访制度也好,对他们的四个一的制约角度来说也好,对他们应该有很多帮助或者说对我们的留守儿童应该起到一个很大的心理上治疗的作用。

  所以说到心理治疗,问一下刘老师,说到绘画艺术治疗,我想问一下,如果说这一位留守儿童心理确确实实存在一些缺失,或者说心理存在一些问题,是不是所有存在问题的留守儿童都可以通过您说的方式进行治疗?

  刘中华:首先要说这个问题到什么程度,如果是只存在情绪方面,行为孤僻、缺乏爱心,浅层次的,那我们绘画治疗是可以,经过我们的实证,我们行走过的这六十多个行政村,接触过的一百多名的留守儿童,实证结果是得到了,在他们的自尊,还有他们的人际关系,然后情感,各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如果程度已经到了,比如说已经到了精神疾病,已经到了病态的情况下,那我觉得还是建议他去就医。绘画治疗在他就医的过程中可以当一个心理辅导的方式去协助他。

  主持人:主要还是根据他的现实情况。

  刘中华:我刚才记得有一位说到了学校,我们在做的时候是跟学校、家庭和孩子们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单从一方面,刚才说到反馈卡,说到这个是题外话,加在一起,有一个合力,我这个也算一个,我们还是调适比较好,调适的结果怎么样,我们需要从家长、学校和孩子的外在表现,各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但是你说的这个,要是绘画艺术治疗,到精神病,因为有的孩子对社会非常的抵触,已经钻牛角尖了,已经是病态的状况,很严重了,那这个到了精神疾病的话,必须到精神相关病院去检查。

  主持人:刚才听了四位领导的介绍之后,我也有深深的感触,像您说的,是需要进行合力的,不是说单单靠我们孩子自身或者靠这个学校单方可以让我们的留守儿童问题完全解决掉。最终还是需要我们家长,以及我们学校,以及我们全社会共同来关心、关爱、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可能留守儿童的问题就会不再存在。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也在这里呼吁大家能够多多关爱、关注我们这些留守儿童,包括我们的家长朋友,如果说您在专注你的事业或者帮助孩子储备物质,能够有时间给我们的孩子打个电话,或者说通过我们各县市区的留守儿童之家,能够通过像视频的方式或者电话的方式,能跟孩子在一定时间,或者说不定期的跟孩子进行交流,问问他们到底缺少什么,或者说他们需要什么,能够了解他们内心世界,同时我们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加入到这个代理家长的队伍中来,能够帮助这些孩子们解决这样的一种情感上的缺失,那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会慢慢解决的,我们留守儿童也会越来越少。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节目也要到这里结束了,非常感谢四位嘉宾今天作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