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彭书记您好,我们海曙区的一个功能定位之一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在我的印象当中,宁波八大历史街区海曙就占了七个,像天一阁、白云山庄,都是我们宁波人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名片。我们很想知道的是,海曙区在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

     彭朱刚:我们海曙区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已经有1190年的历史。就像刚才您讲到的,我们宁波市的八大历史街区,有七个就在我们海曙区。到目前为止,我们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文保单位21处,区级的文保单位有26处。还有市区文保点94处。可以说我们海曙区文化的遗产是非常的丰富。近年来我们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区的战略,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建设,具体的工作我觉得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的。

     第一就是做好保护的文章。我们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近年来我们每年的投入都在逐年的增加。就像刚才您讲到的,林宅也是我们近几年来修复的。还有我们一个叫做,全祖望的墓,是全国的文保单位,也是我们近几年来修复的。
再比如我们又修缮了大革命时期宁波地委的遗址,还有张苍水的故居等等。下一步我们这方面的保护力度将不断的加大。

     第二是我们做好传承的文章。我们海曙区有五大特色文化,第一个是我们的学术文化,叫浙东学术文化。刚才您讲到的白云庄就是原来黄宗羲讲学的一个地方。第二大特色文化是藏书文化,这个宁波人都是家喻户晓的,天一阁就座落在我们海曙区。第三是名人文化,在我们海曙区名人居住过的地方很多,包括我们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袁牧之,他的故居就座落在我们海曙区南塘河那一带。刚才讲到的张苍水,包括麻将发明人陈郁门(音译)的故居也就座落在我们月湖盛园里面。第四是商帮文化,我们宁波人,或者说是老一辈的宁波人,都知道一句话,叫做"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江厦街就在我们海曙区。还有一个是佛教文化,这个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太多,但实际上我们海曙区的佛教文化也是很发达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维卫佛"。宁波其实有三大佛是非常出名的,一个是雪窦寺的布袋和尚,还有一个是阿育王寺的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还有一个就是在我们海曙区看经寺(音译)的维卫佛。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将来的,还有一个是过去的,维卫佛就是过去的佛,在看经寺(音译)里面。再比如我们还有一个观中寺(音译),也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

     我觉得我们海曙区有这么多的一些特色文化,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传承好这些特色文化。近年来我们举办过一个全祖望与浙东学术文化的一个国际交流学术讨论会,我们在袁牧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过纪念活动。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撰写了一些书籍,比如《四明南词(音译)》、《月湖遗箴(音译)》、《江厦舍影(音译)》,还有《甬城街巷》等一系列的丛书,把我们海曙的特色文化,它的影响力不断的向外扩展。

     第三件事情,我们是做好了开发的文章。我们能够妥善处理好拆迁、保护、开发等各个环节的相关矛盾和问题,近几年来我们是加大了开发的力度,加快了开发的步伐。像你刚才讲到的月湖盛园,我们是2010年4月份的时候已经开业了,总的建筑面积达到4.9万平方米。那么目前我们正在开发的有联桥街(音译)地块,月湖西区一区,南塘河。包括我们鼓楼步行街区,也在进行综合的整治。我相信整个的开发保护工作,我们会严格的按照修旧如旧、原汁原味这样一个标准来进行。
我们想,在整个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结合海曙的特色,把历史建筑的原有的风貌,和一些风土人情,能够有机的融入到我们的城市建设当中去。

     主持人:作为居住在海曙的市民应该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海曙的文化生活其实也是非常的丰富多彩的。家门口的老墙门文化也是差不多做到了天天演。海曙区我想问一下,在构建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方面,海曙区还搭建了哪些平台,让我们的老百姓真正的实现这样一种文化惠民?

     彭朱刚:让我们的基层群众能够更多的更好的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一直是我们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过程当中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培育、引导,可以说繁荣的群众文化在我们海曙区已经生根发芽,涌现出了一批像家门口文化这样有海曙特色,又得到群众广泛喜爱的一些文化品牌。

     具体来说,我觉得在海曙三个方面,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是家门口享文化。所谓的家门口文化就是让我们的基层群众就地能够享受文化生活。我们这几年以来,一直把怎么样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作为我们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我们把重心下移,我们通过举办贯穿全年的一些社区文化生活,让我们的基层群众,可以说基本上,不能说天天,但是一年在每个阶段,都能够享受到文化生活。我们的家门口文化,它的内涵还是比较丰富的,比如讲我们把一些文艺演出送到基层送到社区,我们可以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一些讲座,比如绘画、舞蹈、声乐、乐器、摄影等等,使我们的基层群众,方方面面都能够享受到家门口的文化。与此同时,我们的家门口文化,不仅让我们的基层群众享受到了文化,他们不仅仅是享受者,而且他们也是参与者,很多基层群众也自觉的参与到我们的社区文化活动当中去。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家门口文化,能够有机的融入进去,这样的效果也会比较好,比我们一般的宣传效果要好很多。

     第二方面的工作,我们是叫做联谊会聚合力。所谓的联谊会就是我们海曙区组建了一个中心城区都市文化的联谊会,把我们辖区里面一百多家的企业、银行、学校、机关组织起来,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海曙区这方面的文化资源是比较多的,文化人才也比较多。怎么样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我们经常在考虑的问题。我们通过组建这样的联谊会,把他们一百多家单位里面的热心的文化骨干组织起来,我们组建了好几个协会,有些是摄影方面的,有些是乐器方面的,有些是戏剧方面的,有些是文艺方面的、创作方面的等等。通过这些协会,能够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也通过他们把一些文化生活送到我们的基层社区,也是丰富了我们基层社区的文化生活。去年一年光是大型的广场文艺活动,我们就举办了二十多场。

     第三,我们创作了一些精品来出亮点,我们叫做创精品出亮点。我们也是比较重视精品创作的。我们以五个一工程和全国的群星奖为龙头,精心组织了一些创作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有近百部的文艺作品,包括文艺演出,获得了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各级奖项。比如我们的一个报告文学,名称叫《敲希望的钟啊》,获得了全国五个一的入选奖,获得了省市五个一个特别奖。另外我们有一个表演唱老墙门,获得了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还有一个网络女孩获得了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我们海曙区是全市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群星奖的一个县市区。

     主持人:从您刚才的介绍当中,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海曙区的文化惠民工作应该做得非常好。那我在想,我们要把文化做大做强,其实跟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在想,我们海曙区有每年一度的宁波购物节,这是我们广大市民非常喜欢的这样一个节日。我在想我们海曙区除了这个购物节之外,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把文化和经济相关联,让文化能够做得更大更强?

     彭朱刚:我们海曙区有两个区,大家都比较了解的,一个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刚才讲到的。另外一个就是中心商贸商务区。应该说我们海曙的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们把文化与经济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我觉得我们海曙区有独特的优势。那我们就是怎么样把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转化为我们的综合竞争力,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首先一个,我们要重现历史街区的风采。海曙区历史街区比较多,刚才讲过了,有七个。目前我们正在规划研究环月湖的一个文化产业战略。我们想把月湖周边的一些历史街区,能够串起来,再融入文化旅游、文化展示、文化产业,能够打造成一个有海曙特色的,能够集聚文化产业的这么一个特色区。那么这个规划工作,目前正在做。

     第二件事情,我们想重振老字号的雄风。我们海曙区有十一家企业入选了浙江老字号,总数占到宁波的一半左右。那么我们想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能够帮助这些企业不断的创新他们的营销理念,创新他们的营销体系,创新他们的产品,使我们这些老字号能够增添新的光彩,重振他们的雄风。大家知道,老字号很多了,像状元楼、东福园、赵大友、升阳泰,还有楼冒鸡(音译)等等,这些很多很多。希望我们政府的一些引导,帮助他们能够重振雄风。

     第三件事情刚才已经讲到了,宁波购物节,我们想通过节庆,来进一步的把我们的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商业精神,能够融入到我们的一些商业活动当中去。那么我们这个购物节的影响力,应该讲是一年比一年大,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购物节,把文化与经济与旅游,能够有机的互动起来。下一步的话,我觉得我们海曙这张品牌会越来越响亮,我们的一句口号叫藏书圣地、风尚海曙,通过购物节能够向外不断的推广出去,不断的打响我们海曙区有自身特色的城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