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今天我们的注意是关注五千万元现象,关注中小企业。各位网友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可以通过天一论坛发帖,也可以在直播页面下方留言。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我们今天的嘉宾,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林克宇、宁波市人大财经工委副主任陈世哉、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闻、宁波平直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楼杰。

  在一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我们最近经常在网络和报纸上看到“五千万元”现象的报道,很多网友跟我一样,不是很清楚这五千万元现象到底是什么,我想问一下林主任,究竟什么是五千万元现象?

  林克宇:这是宁波日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称为五千万元现象。也就是小企业发展到五千万元产值左右的时候,发展会形成一个瓶颈,由此引发了这么一个讨论的话题。

  对行业来讲,不是每个行业很准确的就是五千万,这只是一种情况,是一种阶段,就是小企业向中型企业跨越的阶段,各方面的要素,对他的发展,到底是比较好的氛围,还是比较制约的,对它的发展的瓶颈的冲破是很关键,所以这个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主持人:刚才林主任也是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五千万元现象究竟是什么。下面我想问一下陈主任,您作为人大代表,您是如何来看待我们中小企业这样一个发展的情况,又是如何看待我们宁波的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五千万元”的现象?

  陈世哉:应该说中小企业,是我们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企业是经济的主体,它也是我们吸纳劳动力的一个主要的主渠道。所以五千万现象,这个应该是前一段时间上宁波日报上讨论的,宁波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实际上不仅仅是宁波,是全国的一个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共性的问题。因为到了发展的五千万,一个台阶的基础上,能不能发展,如何发展,这个有多种因素来决定的,也不是因为一个,我们企业本身的管理上的基础。

  还有一个就是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再一个就是我们的发展的途径,找的路径也有问题,还有发展的,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的服务环境,这也影响到企业到底能不能冲破这个瓶颈,是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那楼总和张总,也是作为众多企业家的代表,我想先问一下张总,作为企业自身,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企业会存在这样的“五千万元”的现象,自身是否明白?

  我们认为五千万现象其实对我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额停滞不前,而是中小企业到一定阶段之后各种因素会成为制约我们的发展瓶颈。如何突破这些因素,使小企业向中型企业的转变,相当于二次创业,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楼杰: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宁波在谈“五千万元现象”,或许其他地区也在谈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在我们宁波谈这个现象,比较有代表性。

  主持人:怎么看?

  楼杰:也有迫切性。首先我认为五千万现象,或许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文化的现象,这个绝对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是这样的文化。企业能够到了五千万,其实还要多,并且已经是多年积累,这些企业,企业家也好,老板也好,手头上还是有不少钱,对他们生活已经是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但是我认为,这作为一个瓶颈,作为一个怪圈,为什么破不了?宁波有大量这样的企业,这其中还有很多共同的原因。我了解的,碰到这样的企业,从年纪上看这些企业家基本上都是40多岁、50多岁,这是年龄结构来说,这些人占的比例比较高。

  第二个,从经历上来看,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的,从无到有的,这是经历上来说。

  第三个,从阅历和事业上来说,现在的企业对我们来说都是大的,这批人以前也没有管理过比现在更大的企业,或者在这样大的企业里去担任一些主要的领导职务,所以我认为在阅历和事业上,也是一个问题。

  第四个,我认为也蛮重要的一点,就是产权结构,我们的产权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的,或者是几个朋友合伙的。

  所以我把这个现象,可能不是太确切,我理解成在我们这个地区,也是一种文化的现象。为什么呢?到我们企业到五千万的时候,我们大部分的宁波的传统企业,到五千万左右的时候,一般工人都是两百个到四百个,那么从我们管理这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当工人是一百人的时候,企业里面什么事情都知道,也就是说企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哪笔货款没收来都知道。企业从一百个人,可能就是一千多万,做到五千万,做到1个亿,那时候我们的企业已经,整个管理体制上已经做了一次飞跃,可以这么说。所以这以后,企业花了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我认为现在要破五千万,第一个,首先要有一个很重要的,管理体制,也就是企业的管理体制怎么样。

  第二个,包括产权结构,很多人就是说,我们宁波很难找到职业经理人。找职业经理人干什么?我认为不是管五千万,也就是说,我们破五千万以后,可能这样的人才就很需要了,但是其实,在我们宁波,或者整个现在的氛围中,这样的人还比较难找。

  所以我认为,如果要破五千万,首先我认为企业家,就是说我们的事业,就是要能够破五千万。但是其实这一点很难,何况我们现在宁波,整个对传统行业来说,大气候跟十年前差别是很大的。

  我是这样看的。

  主持人:我想宁波的经济大环境,就像刚才楼总提到的,跟杭州、南京以及其他的一些地区相比,其实经济环境是差不多的,但是我们宁波却很少有像他们一样产值能达到上百亿的民营大企业,所以想问一下林主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林克宇:刚才楼总分析的,我是赞同的。跟杭州、南京比,我们的大企业也不少,民营企业也不差。但是相对来说,五千万现象,也就是说要突破这个瓶颈,一个有企业家本身的素质问题,或者他的价值观、理想观的问题。第二,有管理制度的问题,刚才楼总也讲到。第三有外部要素制约的问题。

  如果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我想五千万元现象,也就是说这个瓶颈是可以突破的。这里面如果有一个或者两个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那么这个瓶颈就会存在,三个都没有解决就根本不可能突破,我是这样想的。所以杭州、南京,跟我们实际上差多,从民营资本的比例来讲,我们还高一点。

  主持人:刚才林主任跟我们谈到了,可能需要三个因素的共同合作,在这儿我想问一下陈主任,你认为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应该怎样通力合作,才能够突破五千万元的现象?

  陈世哉:作为政府的就是如何为企业上台阶、发展,企业成长过程当中,主要是提供服务。有的政府可以做到,有的是地方政府,有的可能是有其他的因素,也做不到。可能服务的更好一点,促进企业突破。这个如果企业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他需要土地资源需要资金,这有的是政府应该提供服务解决的。还有包括为企业吸收才人才,用好人才,等等。

  更主要的是除了政府应该提供的,关键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企业。如果企业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家有这个动力,也有这个能力,他看准了这个市场,他会千方百计,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

  还有一个关键是体制问题,现在我们的企业,传统企业就是从自己一般小企业,从自己小打小闹开始的,都是家族式管理,总有特的局限性。有的是政府限制了企业发展,因为家族的发展都是亲戚,各管一方,成长了以后,有的我们不否认,可能确实是一心一意为企业发展出力,也不能排除有的家族人员就是靠在这里就图揩一点油。这个方面我们在宁波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也有教训的。

  要发展首先要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多方共同努力,比原来的一个小老板来运作公司好得多。

  还有一个是制度要创新,特别是现在讲的企业如何突破五千万元现象,确实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促进企业发展。筹划企业发展的人才有了,管理企业的人才也有了,再加上有一个现代制度管理企业,有激励机制,有考核标准,来制约、来管理经营层,来管理我们这个企业的员工,我相信这会促进我们的企业健康发展,也使我们中小企业做强做大。

  主持人:下面问一下张总,您目前企业的情况怎样,跨越五千万过程中你们企业有没有出现什么瓶颈?

  张闻:我们企业是2007年开始创业的,今年应该可以突破五千万的销售额。我们是做诊断试剂的,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我们主要制约因素是两方面,一个是人才的引进,我们企业是研发的,而宁波,我们知道非常强的高校院所是比较欠缺的。那么由于我们企业的特殊性,是不能随便搬家的,搬一次所有的资质证件就要办一次,我们搬家就非常谨慎,这样我们现在的厂房就不适应我们今名两年的发展。

  这样的问题就是说,让我们觉得这个要素是制约我们发展的,刚才林主任强调企业家要有雄心壮志,这是可以提高可以解决的,而且政府这方面也做的非常好。大家看到好的企业家怎么做的,是会被感染的。我们讨论五千万现象的目的,也是希望中小企业家能够被感染,去突破自己的瓶颈。

  主持人:楼总,您的企业最近怎么样?

  楼杰:我们企业已经十多年了,从事传统行业,比较典型的外向型加劳动密集型。所以这些行业,其实是很有问题的,现在不是说还想做多少大的问题,现在我们觉得碰到的问题是怎么坚守的问题。

  关键的问题是,首先这个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说白了你没有定价权,争取不到合理的利润否间。现在说要改善福利,增加工资,还有各种费用都在涨价,国外的卖价又上不去,这样企业碰到问题比较多。

  我其实今天来讲,不只是讲我的企业,宁波这样的企业非常多,今年遇到的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一个是订单不足,第二是工人不足,第三是企业家自身信心不足。还有一部分人会提出来,还爱一个问题是资金不足。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现在一说企业不行了,说现在存款准备金率21.5%,怎么样怎么样。

  其实对我们中小企业而言,对这个资金的期望不要太高。我跟银行有多年的关系,当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开始没有,我把家里的房子抵给他,现在把厂里的房子抵给他,我们肯定是这样做的。我们不可能像国有企业,政府给多少钱,这样不现实。我认为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这个资金的来源确实就是靠我们的信誉,我们的信誉就是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产品。如果是像我这样规模的企业,如果产品很好,人家认为企业发展有前景,还是会借钱给我们的。所以我想我对我们目前的企业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

  主持人:林主任,刚才两位老总也提到了很多,在企业发展中也碰到了一些人才方面的问题,包括楼总这边提到的融资问题,您认为在您看来,政府部门有关部门应该做那些措施,能让这些中小企业在突破五千万元现象当中,有什么更好的突破?

  林克宇:刚才两位老总讲的,是两位不同的代表,一个是传统行业的楼总,张总是高新技术产业。相对来说,我没问他们人多少,我估计楼总肯定劳动力密集型的,张总是技术密集型的。那么相对来说,张总的日子会好过一点,发展中碰到的问题是人才和土地,这是首选的。楼总可能是转型升级的问题,或者是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争取定价权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问题,这很正常。

  作为政府来说,人才也好,融资也好,土地也好,我都在积极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难题。但是工业主管部门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人才方面,除了我们这边在培训,另外,其他的我们市里面有专门的资金,通过不同的途径,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有专门的支持,具体不是很清楚,可以咨询我们的8718人才咨询平台,也可以咨询人力资源和保障局,人才引进有多少优惠,都有的。

  正像刚才张总所讲的,宁波缺少知名大学,缺少他们相关的高级人才。这个人才的引进是要花成本的,比如说他需要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小孩、住房、薪酬等等。另外还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氛围,如果他没有专业氛围,当然现在有互联网好一点。所以这些问题也可能不单单是我们工业主管部门可以解决的。

  比如说薪酬问题,企业可以出高价。如果住房问题,当然也可以出高价,我们也可以补一点,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今后这里的生活,生活的成本和房价的成本,这个在宁波我个人认为是偏高的。

  主持人:那怎样解决?

  林克宇:这对宁波是有影响的。怎样来解决,向比宁波做得好的城市学习。苏南地区,我想这些城市跟我们差不多,除了宁波是副生意,级别高一点。从跟上海的联系,从工业规模的总量,城市的规模都差不多,房价只有我们的60%,那就显示出来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我没有做过统计,我估计要低于我们,低多少我不好说,手头没有这个数据。

  这样的话,同样如果是薪酬,你出20万或者10万,他们对人才的吸收,比我们强。如果薪酬差别不大的话,他也会选择那边,因为他生活比较舒坦,同样10万的他的那边,可能更受人尊重。在这边也受人尊敬,但是就是两边不一样。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也是一昂。日本东京,同样赚五万美元一年,和在纽约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主持人:楼总刚才特地提到了融资问题比较难。

  林克宇:他不是讲很难,中小企业要努力解决。我认为宁波的企业家,我可能讲得不是太准确,相对于温州企业家,宁波的企业家相对偏保守。温州企业家融资成融资成本来讲,比宁波企业家要低。温州的游资要多,从性格里面,可能他的贸易竞争比我们大。同样的企业家在宁波他的自由资本比例会比温州高,这样的话,相对来说同样的融资成本相对来讲比较低,但并不代表不难,银行做的都是锦上添花。我们通过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公司的支持,现在备案的有65家,每年有2500万的风险补偿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担保,这样的话,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同样的,银行现在也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业要求广大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方便。一般的银行不太愿意做,同样做贷款的生意,100万和一千万,成本是一样的,但是你贷出去规模,收回来的利息差100倍。

  我跟不同方面都提过建议,我说国家应该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型银行,就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标准国家可以定,对于政策型银行的考核不是盈利,而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了多少,国家甚至可以贴一点钱,这样的话,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主持人:刚才林主任跟我们谈了很多有关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有关融资方面的帮助。我想问一下陈主任,你觉得如何通过自身的力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这样的现象?

  陈世哉:从我们人大的工作来讲,从我们的角度讲,无非是多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议我们的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当参谋,为各个部门提供建议。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存在五千万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市委、市人大,社会各界来共同关注。

  主持人:刚才我们林主任和陈主任说了很多政府的扶持政策。两位老总,在你们看来,你们还希望政府能帮你们做什么?或者说你们希望政府出台什么政策,可以让你们企业发展更加健康,可以跨越五千万现象?

  张闻:林主任说了很多事情不是工业主管部门的事情,也不单单是我们企业的事情。比如人才的问题,我们引进人才,比如我们企业可以提高公司骨干人员的薪酬,但是我们不能保证能跟上房价的上涨。这样我们在引进人才方面,他们会考虑易居成本,这非常高。

  另外一个,我能解决公司员工的日常困难,但是解决不了非宁波户籍员工的子女入学问题。我能解决公司员工的前景,但是我不能解决,宁波这个城市是不是适合他。

  我们是企业的经营者,政府是城市的经营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吸引人才不是说,很多的企业到宁波来不是奔着我们中小企业来的,而是奔着宁波这座城市来的。作为政府,宁波的政府要告诉这些人才为什么要到宁波来,要给他们充分的理由,你们来宁波是有美好的未来。

  人才到这边来,一方面有幸福感,一方面要适合他专业的发展。这样要求我们有好的产业集群,不是奔着一家企业来的,这家企业做不好,到别的企业也可以做,有利于这类人才在宁波聚集。据我了解宁波在医疗方面做的非常好,但是很多城市的人不知道宁波医疗方面有怎样的好处。包括怎样改进,新宁波人和原来的宁波人,市民待遇方面做一些努力,使他们过来没有后顾之忧。就像林主任说的,这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

  主持人:需要很多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张闻: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这样做,我们的竞争力就会提高。这对政府的要求就相对比较高,而不是提供一些政策、资金就可以解决的,可能需要大智慧。所以说这方面刚才林主任强调了工业主管部门有它的局限性,现在市委市政府强调我们突破瓶颈,那么怎么样建立城市的竞争力,我相信几年会给我们看到明确的前景。

  主持人:楼总你们这边有什么需要政府部门帮助企业解决的,或者说你代表了您这样的企业家,向我们政府提一些要求,或者说政府能帮助你们做到的?

  楼杰:就像刚才说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我认为首先要靠自身,不要太多的依靠外部的。但是当地的政策对我们影响肯定是非常大的。所以首先,我上次在宁波日报的一个座谈会上也提到,我首先认为这个五千万是一个现象,是企业的现象,也是企业家的现象。首先我认为我们在舆论上要宣传企业家精神,看到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同时我们当然也可以要求对企业家的品德、情操,提一些要求,为什么呢?,我认为如果说我们要破五千万瓶颈,城市工业有持续的发展能力,我认为首先优秀的人要到企业中去。外面的人招进来困难,那宁波的留在宁波可不可以?我认为首先要优秀的人到企业中去,要破五千万,我认为首先第一个要使企业家有信心,同时企业家也有能力,还有一个他手下要有人。

  第二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或者经济上扶持一下。我认为临时性得出来一些政策,2008年我们碰到困难了,其实今年的困难比2008年严重得多。

  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外地在宁波棉纱的量不到一半,所以这个是2008年没有的。所以政府出台的政策,临时性的政策可以缓解一些困难,但是政府要从源头抓起,要根据城市的定位,宁波这个城市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工业在其中占什么样的份额,首先这样可以制定长远规划。我不是不主张暂时,你说四万亿,我们现在也感觉到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

  我感觉根据宁波城市的定位,我是想像现在这样学校,有些他说的专业没有,但是传统专业的宁波学校还是大量有的,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到哪里去了?

  主持人:可能这些学生不愿意进企业。

  楼杰:前面他们跟我叫我去参加一个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节目,我这个讲话很土,我们以前也读过书的,我不主张大学生自主创业。这可能和政府提倡的不太一样。自主创业,当然成功的人也是有的,但是什么问题呢,如果他搞的厂或者店很小,我认为首先应该鼓励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去,到基层去锻炼。我时候做过很多比较,一个人一开始出来到小店去,像我们一样,一开始白手起家,我们爸爸妈妈没给我们一分钱,我们怎么起来的?做到一定程度后,到五千万以后,为什么有这么多企业会有这样的瓶颈?我把他归结为,跟我们的思维方式都有关系。如果学生到基层去,到大的企业去,等到他以后再去创业,他对这个情况的了解就不一样了。社会上的对这个行业的了解,需要很多资源,不是你想做就做的,如果说他们这样的,能够到成年以后再出去做,这样的企业一做可能就不是五千万,几亿、几十亿就可以起来了,就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我还是归根到底一句话,要破五千万现象,我对政府的要求,政府要有百年树人的恒心,要培养企业家,我是这么看的。

  主持人:从楼总谈话中,他是希望我们政府可以设立长效机制。我想问一下林主任,通过五千万现象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我的理解,五千万现象只是一个泛指,有可能我们中小企业可能会碰到六千万、七千万的瓶颈,就像楼总提到的,我们怎么样才可以做一个长效机制,怎么样做可以让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不会碰到瓶颈,更好的发展?

  林克宇:楼总刚才讲的很好,我非常赞同,为什么五千万现象,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这一代的企业家,他们的出身、学历、视野所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要突破,两种办法,一个,对这批企业家进行培训、提高,这个现在也有,我们前几年一直在做。我们经委的EMBA班,还有跟宁波理工学院一起办的EMBA课程班,培训了800名左右。

  主持人:这个EMBA的培训班,对企业家有没有门槛?

  林克宇:3千万以上,以下的有另外的途径。

  主持人:有没有想过门槛放低一点?

  林克宇:对市级的是这样,县一级的会低一点,县里也有培训班。我们大概培训800名左右。再低一点我们有短期班和网络学院。再高的最近组织部和我们经信委办的,百名精英企业家培训工程也在做,那是档次比较高的。不同的培训都应该有,这是我刚才讲的一种,就是解决这个层次的企业家,提出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富二代、创二代接班的问题,我们经信委也在培训。本来叫富二代培训班,家业常青。现在我们可能要改一改,创二代,他父亲是创业的一代,他要接过父辈的班,能够把事业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做强做大,从人才、能力方面突破这个五千万的瓶颈。

  主持人:陈主任,你这边是怎么来看的?比如说我们现在五千万现象出现,首先各方面的关注。本来应该是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事情,但是现在这个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为什么呢?

  陈世哉:讨论这个现象,原因多种多样。作为企业家,各个企业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企业总结了自己现状,发现不行,想发展,我现在发展不了,需要政府要提供一个服务,包括资金,资源,也好,思发展的时候也关注这个事情。作为政府来讲,讨论这个事情,我们宁波日报好象我们出来“一个企业家的一封信”以后,我们市长市委书记、市长也很重视。现在企业在关注发展问题,我们市委市政府看到这个现象也是关注的。企业本身是城市的综合体,企业是经济的一个主体,企业自己考虑这个问题。作为诚实的父母官,他更需要关注一个城市企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

  我想现在上下关注这个事情,关键得还是在如何突破这个平台,企业是关键。

  主持人:企业的自身建设非常重要。

  陈世哉:如果讲一个企业有好产品,有好市场,也能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那要看企业家的能力问题、魄力问题,有没有这个激情。如果有这个激情,除了外部客观条件,需要社会环境提供的话,你作为一个经营者,要想发展,有没有什么思路?有没有什么措施?有没有什么谋略?另外我要发展,开发产品,要开拓市场,有没有人才?如何吸引人才?如何使用人才?这也值得考虑。

  还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也需要企业来考虑,提出措施。

  主持人:刚才陈主任也是提到了,要跨越五千万现象,除了政府的扶持我以外,企业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位老总,在你们看来,你们企业需要怎么样做,来尽早跨越五千万现象?

  张闻:对于我们来少,要跨越五千万,首先我们企业家的观念要进行创新,要符合实际,或者说过了原来的平抬期之后亿要把自己的定位定得高一点,向全球知名企业找差距。

  另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我们要找好创新的途径。创新有很多,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言比较现实的是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这样可以借鸡生蛋,而且就是跟高校形成资源互补,这样创新的难度降低很多。如果单纯强调自主创新的话,不太切合中小企业的实际。

  另外方面是管理创新方面,怎样形成好的管理体制,把人招聘到企业来,发挥他的专长并且把他留住,这是一个大文章。其实也不单单是把股份制改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看看怎么样提供一个好的软环境,给我们的员工。这方面是需要我们企业业主花大力气去沉下心来慢慢做工作的。

  主持人:你们企业目前有在做吗?

  张闻:我们技术创新是不得不做的,新产品是超额的,老产品利润是越来越薄。我们要做好技术储备。管理方面,我们和骨干员工和技术人员进行合作机制,而不是纯粹的打工机制,让他做的创新的创新工作,创新能力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不是单纯的雇佣员工,而是达到共赢。

  主持人:您说到你们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在留住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闻:我刚才也跟大家汇报了一下,一个是薪酬,真正的高端人才的价格全国是可以参照的,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是企业应该做到的。

  第二是提供好的企业环境,让他觉得在我们企业是学有所用的,而且做出成绩来有合理的提升空间的,看得到前景。另外有给他不断提升的平台,因为我们跟高校有合作,我们也会参与高校,提高他的水准,不仅提高他的薪酬,而是让他觉得在企业有所收获,对未来有所规划,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事情。

  说实话对于五千万的企业而言,还在从生存到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但是人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对我们来说一直是这样。

  主持人:那楼总你这边呢?

  楼杰:我们这样的企业已经不是五千万破不破的问题,其实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今年,纺织业有这么大规模的萎缩,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今年,十二五我们也提出工资倍增计划,现在三千块,到五年以后,六千块。,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我们这样的企业,肯定会有大量的企业,会面临困境。

  主持人:那面临这样困境的时候你会做怎样的改变?

  楼杰:很多东西不是但靠管理可以解决的,这其实涉及到转型的问题。转型说白了就是二次创业,很多企业转的过程中没有了。我们现在留下的企业也是创业出来的,几百家里面留下一家,举一个例子。

  转型我们也考虑过,如果企业纯粹按原来的路子走,肯定是走不下去的。我们也看到台湾、香港原来的纺织服装也也是很好的,现在进博物馆了。我们宁波这一天也会来的,而且会很快,比我们想象的快。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转型?首先要明确,我们转型是二次创业怎么创,你赚的钱必须要拿出来,干什么?就是搞科研,自己搞也好,跟人家合作也好。我们选择跟我们行业相关的,像我们公司三四年前就开始了,但是还不能说成功,东西是弄了很多,钱至少一千万烧下去了,有没有成果?不知道。

  但是如果我这个不搞,意味着我下岗了,打工也没人要,要退休了。我们也开玩笑,如果我自己不想退休,我企业里还有这么一批人,跟着我十多年了,这一批人怎么办?我们必须要转型。转型其实就是说,我们要冒一定的风险,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搞科研,不管去跟人家买也好,合作也好,自己研发也好,搞一个东西,自己企业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以后的产品生产中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我们现在追求的也是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转型成功,我现在也不知道,可能几年以后会有结果。

  主持人:我们也很希望您的企业能转型成功。

  林主任,您作为经济方面的专家,我想在节目快结束的时候,请您站在您的角度上,给中小企业什么样的意见,让他们早日超越五千万元现象?

  林克宇:我就借着楼总的话,现在国家也提出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们随便哪个行业,我认为这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你走得比别人晚,就会落后,甚至会被消灭、消亡。如果要我寄语的话,希望广大中小企业,能够看到我们目前的形势,就是要素制约比较严重,或者要素比较紧缺这样的客观事实,土地也好,水也好,电也好,都比较紧张。不是说一点没有,但是比较紧一点,这是客观事实。

  第二个也要看到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楼总讲今年的困难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2008年,今年的外销销路不大好,这也是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想只有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怎么升?如果要我该出建议的话,转型升级,有这么三条路,对中小企业来讲。第一条路,就是自身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像楼总现在可能是加工贸易为主的,向你的前端,就是设计、研发发展,刚才楼总也讲到,自己三四以前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另外一端向营销、售后服务、品牌发展。只有向微笑曲线的两观发展,产品的附加值才会提高,竞争力也会随之提高。如果单纯的加工贸易,随着劳动力也好,人民币升值也好,原材料成本也好,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所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这是一条路。

  第二条路是如果要我建议的话,要嫁接发展,就是说,通过跟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者海归,有能力的有自己的项目的,跟你这个行业接近的,通过嫁接一部分技术,能够提高你的附加值,这也是一条路。

  第三条路,就是感觉到你这个行业本身确实没有太大的出路,也有的,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打铁,原来是个行业,现在都没有了。原来有木头一块块弄起来弄成一个水桶,现在都没有了,都是塑料了。就是你这个行业要消亡了就要另辟蹊径了。你这个行业是不能走下去的,变成工艺美术品了,变成古董了。那就把你的资产变现,也可以去搞其他的投资。通过跟人家参股也好,投资也好,这都可以。

  我认为转型升级有这么几条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可以走这么几条路。大型企业相对实力比较雄厚,R&D投入早就该有,这样他的实力比较强。

  主持人:那我们其实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中小企业只要敢于转型升级,一定能跨越五千万现象。请陈主任给我们中企业对我们寄予未来的愿望。

  陈世哉:目前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如果我们这个企业有一个好的产品,也有好的市场,碰到现在这个瓶颈,还要从经营者自身来反思,是不是能够通过改变管理方式,改变管理模式,改变现有的制度,能不能跳出传统,开拓自己的思路,从这方面努力,再创我们的佳绩。

  主持人:我想通过今天的节目,我想各位网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我们本期的节目到这里结束了,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