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宁波网的系列《对话》,辉煌十一五,回眸宁波这五年。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来自共青团、宁波市委副书记、宁波市青年联合会的主席杨勇。今天邀请到杨书记走进我们的直播室,主要是跟我们谈一谈宁波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这五年。可以说在这五年当中,共青团市委在这方面的工作,让所有人都觉得做得非常棒,而且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是那么难,但是还是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所以一开始,请杨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五年中团市委所走过的工作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杨勇:我们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是宁波团市委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创战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及创业型城市建设,这么总体中心工作推出的长期性的重点工作,也是我们十一五期间作为共青团服务青年民生的一项重要品牌性工作。

  应该说最近五年以来,特别是我们从2008年以来,围绕青年就业创业这个中心内容,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行动。我们在2008年在浙江省率先成立了青年创业学院,也拉开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帷幕。同时我们也随即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前提下,成立了五千万元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扶持资金。

  在整合金融部门资源的前提下面,我们也适时推出了青年创业贷款这个项目。支持青年创业这项工作,截止到现在累计全市实际发放的创业贷款达到11个亿。这个数字在全省也是走在第一的。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一系列平台建设,特别是我们推出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这项工作实际上我们现在是从2009年初的时候推出的,虽然说推出时间不长,但是社会反响非常好,整个工作的成就也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到目前为止,全市为广大青年提供了10900多个见习岗位,其中为将近5000名青年提供了职业见习的平台,为2000多名青年解决了就业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也在进一步将这项工作常规化,推出了青年职业见习直通车这个计划。

  应该说我们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党政支持、共青团主导、部门协作、引起关注、媒体推动、青年得益的这么一个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

  主持人:您介绍得非常全面,从团市委的工作来讲,对于青年就业打造的这个平台,应该说是非常好的。虽然我们这个平台很好,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好,但是我想对于青年人来讲,最重要的还是看他自身,比如他的观念上认可,还要培养自己的一定技能。这方面对于青年人的观念转变、技能的培养,团市委肯定也做了相对比较多的工作?

  杨勇:你说的很对,确实青年就业创业这项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青年自身素质的提升,特别是从就业来说,他的就业技能,从创业来说他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技能的提升,这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

  所以我们从2008年初的时候就成立了宁波青年创业学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形成了以青年创业学院为龙头,以各地的青少年宫、各类的青年中心,包括企业学校等各类阵地为支撑的这么一个比较立体、比较全面的青年就业创业的培训体系。

  这项工作我们现在整个成效也是非常明显,尤其是从十一五以来,这里有一个数字,十一五以来我们完成农村青年就业培训的量,突破了10万人次。另外最近三年以来,我们针对青年就业创业培训,人数突破了6万人次。

  所以在这里面,就青年就业创业培训以及通过培训提升青年技能方面,这里面我们有三个特点,或者说三个化,第一个化是我们的培训体现了课堂化,尤其是青年创业学院,我们是联合高校,联合社会资源推出的,我们跟浙江万里学院合作,是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学院。里面更多以课堂式的培训为主,所以很多很重要的,比如KAB青年创业基础教育课程,以及青年创业大讲堂等等,到现在为止也有将近6千人次的青年参与了创业学院的培训。

  第二个特点是体验式的,更多是实践体验。实际上这个体验我们有两种载体,一个是见习基地,刚才提到的。就是通过就业之前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就业见习,现在我们全市有415个见习基地,很多青年在就业之前通过见习基地的锻炼,特别是通过实践的锻炼,对他自身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同时这个基地也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企业引进人才,通过见习基地有一个选择有一个对比。青年参加工作,通过见习也对企业有一个再认识,所以是一个双赢。

  第二种体验式的平台就是岗位创业。我们通过导师带徒,通过青年五小科技技能竞赛等等,立足在自身岗位上可以实现创业就业。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二个特色就是体验式的。

  第三个创业培训提升青年技能的特点就是项目式的,我们去年在创业学院推出的,有一个项目是项目式培训,我们和中国人寿合作,全市设立21个项目基地。一边通过项目,他可以在项目实践实习过程中有提升,第二个通过见习、实践,可以实现项目带动就业,就是直接带动就业。所以光这21个基地我们就解决了100多名青年的就业。

  另外一个通过项目式体验,就是我们现在在搞的创业大赛,一系列的创业宁波竞赛,通过竞赛让很多青年参与进来,通过竞赛使很多青年的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包括创业激情,有更进一步的激发。

  所以我觉得,课堂式的、实践式的、项目式的,这三种类型是我们觉得在这几年,在就业创业培训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特点。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的,就是我们青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当中,我们作为团市委,为他们提供的平台当中的一些实践模式。您刚才提到了一个体验式,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上个星期六,团市委举行了一个万人见习岗位的招聘会,当时我也去了,我看人非常多,年轻人也非常多。这两个是不是一个意思?一个是体验式的培训,还有一个是职业见习岗位,它们是不是通的?通过这个真的能够帮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或者说从体验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找的工作?您对此怎么看?

  杨勇:我们在整个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对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建设,或者是青年职业见习计划,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通过这个平台,我刚才说了,可以实现双向选择、双方共赢。很重要的是给企业,给供需两方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尤其对青年来说,他通过职业见习,一方面通过见习对自己的技能,包括对大学生来说,走出校门以后,对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提升。另外一个有一个对社会的再认识,对岗位的再认识,也包括对自己人生职业规划的再认识。所以这项活动,我们推出时间不长,2009年初推出到现在,但是生命力非常强,社会反响非常好。

  我们在礼拜六举行的这个万人见习巡讲招聘大会上,当时就有两百多家企业为广大青年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见习岗位,其中有2000多个见习岗位,1000多个就业岗位,也吸引了1万多名青年参与进来。

  作为职业见习计划这项工作来说,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也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多元化。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对接多元化。我刚才说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供需双方的对接,我们这里实现了对接的多元化。

  我们现在职业招聘,见习岗位招聘,既有像礼拜六举行的大型广场万人招聘会这样的大型招聘,又有进入高校,跟青年面对面的小型对接。既有网上,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网上对接,又有网下,在线下通过人才市场的形式对接。既有动态对接又有静态对接,所以在对接形式上已经实现了多元化。

  第二个是社会化,因为这项工作是社会性非常强的,岗位提供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同时我们动员模式也是社会化的动员模式,尤其是通过媒体。像中国宁波网也是我们青年高度关注的媒体,通过报网合作,宁波日报等等。通过媒体动员,社会化动员,使更多青年掌握就业创业的信息,进一步掌握就业创业的动态。对于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特别是岗位对接率,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二个特点,社会化。

  第三个,作为这项工作来说也实现了机制化。现在目前这样的见习基地的招聘对接,基本上已经是定期,我们叫“相约星期五,见习面对面”。每个星期五定期开展。作为工作来说,我们把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把青年见习基地这项工作已经纳入到常规的日常工作考核体系里面,所以现在其实是市、县、乡三级都在联动,所以这是在常规工作中也是实现了机制化的保障。

  主持人:我还想问一下,刚才您谈到体验式和职业见习,我很不明白,它跟我们以前说的这种学生的实习,有没有什么区别呢?因为它既然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说辞,有点相似,但是肯定有不同的地方?

  杨勇:这里面有所差异。见习和实习来说,我们现在推出的见习计划,首先从目的、方向角度来说,直接是为就业提供服务。就是终极目标是为青年就业乃至创业服务,这是它的发展目标。传统的实习更多的是社会实践,或者社会工作经历的丰富。而见习的角度带有就业、创业的方向。

  事实上通过见习,就业率是非常高的,现在其实从见习跟就业的角度来说,大概就业成功率达到60%,这是一个区别。

  第二个区别,就是见习是更多带有实体工作项目,比如说一个大学生到企业去见习,他不仅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具体给他岗位的任务,而且有相应的制度性的保障。我们见习者和见习单位,包括我们作为共青团组织搭建平台,三方签定协议,在见习期间为青年提供一些在保险、工资,包括一些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制度性保障,这可能是以往简单的实习所没有考虑到的。

  第三个见习这一块也带有非常强的规范性。就是我们对于青年参加见习,实行跟踪服务,以前的实习更多是阶段性的,实习三个月,结束就告一段落。而见习,作为一个见习计划来说,我们是实施跟踪服务。可以参加这次见习计划以后,还可以参加下次的见习活动。还有就业培训,这次在天一广场有两个活动,一个是提供岗位的对接、供需对接,另外一个就是巡讲,我们请一些专家、老师,包括企业家,给青年提供现场的咨询、讲课、辅导,这三方面都是跟以往的实习有不同的地方。

  主持人:我看到那天见习岗位的招聘会,刚才你也谈到了在现场都会有专家为前去寻找见习岗位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咨询。但是我想,能不能有这样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团市委跟各大院校建立联络,学生快要毕业了,或者要进入见习阶段了,是不是可以有礼仪方面的、为人处事方面的培训?这段时间有很多学生到我们这边来,我有一个体会,学生的能力不一定差,每个学生基本上差不多,但是有的学生就可以留下来,因为有的学生对基本的走上社会的礼仪方面的、为人处事方面的东西不懂,因为他一直在学校里这样的环境。

  而且从家里到学校,二十几年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独立跟社会接触,对于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不大懂。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处理不得当的时候,由于这些原因没有留下来,这挺遗憾的。如果能有这样的培训,再加上自我掌握的知识,或许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杨勇:对,刚才说到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这一块,有三种模式,或者说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课堂式,这不仅仅是创业学院,在15所高校通过共青团组织我们都在推进在高校里的创业就业培训。实际上这项工作,首先我觉得大学生就业这个角度有几个环节,第一个是转变就业观念。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实际上很多是结构性的严峻,结构性的就业形势严峻。现在很多供需之间,需求方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宁波来说,有非常发达的民营经济,很多学生按照常规思维,还是喜欢到机关去,喜欢到国企去,喜欢到外资企业去。这里面有一个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发现一些相对路途比较偏远的见习基地,相对来说应聘的人比较少。如果在市中心,在市区,大品牌企业,应聘就非常热,这就是两者的对比。

  这里不能一味说基地的岗位不合适,可能另外一个层面是就业观念的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必要的一些就业辅导、就业培训,使大家,特别是大学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这是一个。

  第二,我们确实通过课堂式的培训,能够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个包括您刚才讲到的一些基本的礼仪、社交,包括公共关系处理,这方面其实也是,虽然说带有技巧性,但是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哪怕我们在搞就业见习基地的同时,也专门印了一些小册子,对于如何提高招聘面试的成功率,我们都有一些很好的建议、意见。

  也有很多案例,就是很多成功的面试者以身说法,这样对很多应届大学生来说,确实也有非常有益的帮助。

  第三个,作为共青团来说,非常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平台,信息平台。现在很多大学生,毕竟从他单体来说,掌握的就业信息的渠道是有限的。作为共青团来说,有非常好的组织优势和社会资源发动的优势。组织和个体相比,肯定组织的优势非常明显。我们为青年的就业,特别是就业信息的提供,这几年我们共青团应该说做得比较扎实。

  通过这个努力,我相信,因为就业也好,创业也好,不仅仅是个人单体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是一个社会工程。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这个形势肯定会好转。

  主持人:您说的这一点可能是就业链的关系,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想到在见习过程当中,可能有些人会很好的留在某一个单位,而有些人在一些单位见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这个公司完全有能力创办同样的公司。怎么办?可能就想当一个小老板。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或许有些年轻人不便向家里张口,你给我拿一笔钱,想自己贷款。不知道目前大学生在创业贷款、创业基金的融资方面,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团市委是不是在这方面也有考虑,帮助他们融资?

  我记得原来曾经有一个孵化园,帮助大学生创业。不知道现在是怎么样的情况?

  杨勇:这个问题非常专业,确实也非常关键。从创业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整个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想通过就业来推动创业,同时让创业反哺就业。现在创业无非几个要素,第一创业的经验,第二创业的项目,第三这个项目的市场,就是营销,第四就是要有一支非常好的团队,第五就是资金问题。

  而恰恰现在资金的问题是这五个环节因素里面,最为困难的。如果说这五个是个屏障,最大的屏障是资金问题。所以创业难,资金贷款更难。这里面作为共青团来说,我们也看到这个环节。我们从2008年开始就跟金融部门合作,推出了青年创业贷款的项目。

  实际上作为资金保障这一块,作为共青团来说,我们现在是双管齐下。一个管就是整合一些政策性的资源,为整个青年创业的体系、流程提供服务。所以我一开始介绍的,就是成立了五千万元的青年就业创业扶持金,对青年就业创业的培训、对创业基地的孵化提供扶持。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跟金融部门合作的,创业项目这一块。这项工作我们也是走在全省的前列。无论从资金的总量,还是模式的创新和载体创新上,都有很多特点和特色。我们现在主要是,应该说青年创业贷款,我觉得从宁波的角度来说之所以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有五个方面进行了突破。资金这一块,金融部门非常支持,但是有很多政策性的制约。特别是对创业青年来说一穷二白,他如何贷到款?

  所以我们五个突破,第一实现了地域突破。不管是农村青年还是城市青年,不管是户籍在宁波的宁波人还是在宁波工作学习的新宁波人,只要你在宁波这个地域,都可以申请贷款,这是一个地域突破。

  第二个就是突破了贷款的额度,原来推出的时候,更多的是小额贷款,我们现在既有小额贷款,就是5万到50万的小额贷款,也有最高额度达到200万的项目贷款。这样的话真正根据青年需求提供贷款的服务,这更加贴近青年的贷款的需求实际。这是第二个突破。

  第三个突破是我们突破了一些部门的政策制约,现在在市委市政府两创准备金下面,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创业贷款的工作。无论是农业部门还是林业部门、渔业部门,都有相应的政策。共青团在各个部门的支持下,整合他们的资源,使政策资源能够共享。所以确确实实在几个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实现了政策部门职能资源的突破。

  第四个突破,对于我们来说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担保方式的突破。因为现在贷款之所以难,难就难在担保。因为从目前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是信用环节的建设,这一点跟国外相比相对滞后,当然我们这两年推进力度很大。我们在传统的质押、抵押、担保三类上,有很大的创新,有四大类型八种类创新。总之就是为青年贷款门槛更低、利率更优、服务更便捷,这样特别对创业青年来说,从资金上真正做到雪中送炭,所以最后一个突破就是制度上的突破。对金融部门来说,对小额贷款发生过程中,无人为因素的,实行免责。对共青团组织体系,明确地将创业贷款工作列入到年度重点工作,也列入到党委政府对共青团工作考核的内容中。

  主持人:您说到融资的问题时,我有这样的担心,确确实实为我们毕业的大学生找到工作、找到创业的机会,做了很多很细的工作。但是一旦为他们创造这样的平台,有一点担心是什么呢,比如说,我肯定要先立项,我这个项目做出来以后,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之后,才允许给你贷款。这个审核过程当中,是不是真的就能够审核得到,我可以立项的这个项目具体运作或者说这个人能不能具体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这是一方面。

  还有,刚才你说的信用的问题,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有关信誉度而产生的一些矛盾。

  还有一点,我们在融资的过程当中又怎么样去让,比如说银行部门,和你们,还有学生,从中都能够达到一个相互信任的最高点,才可能促成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方面,可能我对这项工作不大了解,就我个人来讲是比较担心的,是不是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你们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

  杨勇:青年创业贷款这项工作,也是共青团新时期下的创新型工作。我们更多的是关注青年民生的角度,这也是一项青年的民生工作。作为一项新的工作,我们推进过程中有很多创新和摸索。实际上我们现在跟金融部门,两家单位,是既分工又协作,做到分工不分家。

  作为共青团来说,我们的主要职能是发动、动员更多的青年参与到创业贷款工作中来,能够让更多的青年知晓、了解金融部门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推动青年就业创业。

  作为金融部门来说,特别是我们跟农信社、信用联社合作,他们更多是信用上的把关。我们是举荐,他们是审核把关。但是我们后期运作中,又坐到一起协作。比如我们推介以后,项目贷款开始就业创业了以后,我们作为共青团还要做好后期的跟踪服务和后期的追踪反馈。这应该说对于整个创业贷款的流程环节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环节的再造。

  与此同时,刚才您提到关于信用建设这一块,确实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担保模式的创新。担保模式创新作为宁波来说,这里面应该说有些地方确实是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比如说我们实现了,一个是对传统的担保模式再创新,比如说联保,我们今天三个青年要创业,甲乙丙三个人。甲要贷款,乙可以为你担保,乙要贷款丙可以为你担保,丙要贷款甲可以为你担保,这是一个循环体,是青年之间的联保,这是在原来担保方式中的创新,对原来的担保方式再深化。

  第二个创新就是对一些原来政策性的资源进行创新。比如现在推出的,特别是比较成功的,像江北,就是三个权证担保。比如农民的宅基地,农民的林权等等,这些就可以使用,这些政策充分激活。

  每个地方因地制宜不一样,象山更多的是渔业、捕捞业,那么捕捞证就可以拿来用于担保,这就是在传统政策上进行创新、激活。

  第三个担保方式就是信用担保,刚才您讲的就是信用。金融部门也一直在推信用建设,现在金融部门和共青团合作,在推一个信用村镇创建,做得比较好的,像象山,比如说这个村是被评上,整个村被评上信用村,或者整个乡镇街道被评为信用村,在这个村里面和镇里面的青年要创业贷款,就可以享受信用贷款。像象山有一个蛟龙村,因为整个村信用体系非常高,整个村在一个信用年度过程中发生的贷款,没有出现信贷违约事情,没有出现信用事件,这里面组织就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无论共青团组织,还是党委政府,发挥非常重要的监督、选拔的过程。

  所以在这个村里的青年,当时这个蛟龙村就有三个青年享受信用贷款,不用其他的担保,信用担保就可以。以这个村的信用和共青团组织作为担保,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非常适合初创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主持人:看来团市委为所有创业的青年人准备和铺设的平台,“花头”还是蛮多的,不管是提供平台还是平台的组织者,都是想尽了办法,为青年人创业。

  还有,青年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可能服务年轻人的群体也要有一种意识,有一种氛围,要形成创业的文化。我们可以这样说,因为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不仅仅要有创业的能力,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内涵的东西。可能我们可以称之为“创业文化”。我也很想了解一下团市委在这方面,比如服务一些年轻人,或者自我服务方面,这些工作是不是也有一些比较不错的体现?

  杨勇:您讲得非常对,确实一个地方,我们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个水土某种程度就是一种文化。一样的道理,宁波历来具有非常浓厚的重商重文的传统。尤其是宁波商帮,作为著名的中国商帮。所以这个文化,对于当代的年轻人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文化营造、氛围营造方面我们也非常注重。一方面通过培训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第二方面,我们通过媒体,特别今天通过互联网这种新媒体,使更多的青年对于就业、创业的认识,能够更加到位。对于青年,特别是青年创业的文化、创业文化的理念认识理性认识,能够更加的准确。对于自身的创业定位能够更加的科学。

  所以通过媒体,我们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年就业创业,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年就业创业,让每一个青年都能有就业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第三个,作为共青团来说,非常注重打造、培塑一些青年就业创业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来影响更多的青年。所以我们这两天也非常重视典型培塑工作。通过一系列奖项的评选,实际上既为一些优秀的创业者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更重要的方面是为很多青年,对身边的典型,觉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非常可亲可学,也可比,有一种比学赶超的劲。通过这三步走,使整个就业氛围进一步浓厚,使就业文化进一步提升,这样真正推进我们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我觉得功不可没。

  主持人:说到这里,我会想到平常的时候说到团市委,有人说这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团体,不管在任何时候永远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所以我们在回顾过去团市委走过的路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成绩还有闪光的、阳光的等等。但是当我们憧憬未来的时候,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期待的。

  在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杨书记是不是能够在这里给所有的网友展示一下,或者共同展望一下未来团市委的工作,让我们看看团市委未来的阳光之路是怎么走的?

  杨勇:我们推出一个,用比较时髦的词就是“3D规划”,实际上是三个系统,第一个是动力系统,第二是传承系统,第三是检测系统。为什么是3D呢,因为这三个词,动力、传承、检测,英文里面都是D开头。通过这三个系统,使整个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能够更加的饱满、更加的充实。

  实际上像动力系统这一块,从名字上来说,就是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强大的动力,作为共青团组织来说,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的要素服务。比如说培训、资金、阵地,包括政策等等,这就是要素服务。传承的话,打造三级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市、县、乡。

  检测则使我们整个体系更加完备,可以跟踪服务又可以对问题及时发现。

  对于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群体,始终充满着朝气,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所以就业创业工作,也是青年要面对的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所以有青年人的朝气,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我们要做先锋者,要做引领者。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我们要成为模范的实践者。

  如果用一句英文来说,yes,you can do,是的,你一定能做到。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党政的关心支持下,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共青团的工作乃至整个青年工作,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主持人:非常好,刚才杨书记把我们整个过去五年中,甚至更多的时间里,团市委在青年就业创造方面取得的成绩,应该说向大家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汇报。对于未来的憧憬,我相信每个人都期待着未来这方面的工作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让更多的年轻人取得更好的就业环境,也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对话》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杨书记,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