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我们今天的主题是“2020年宁波是什么样”。每个人对未来都会有很多的憧憬,都会有很多的想象力,尽可能想象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今天我们和大家在网络上构想一下未来2020年宁波是什么样。今天请到几位嘉宾走进直播室,各位网友对我们今天的话题有什么想问的、想了解的,都可以在直播页面下方留言发帖。

  下面介绍一下今天的几位嘉宾。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胜武、宁波市卫生局副局长邹鸣飞、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叶文努。欢迎三位的到来。

  今天咱们说到2020年的宁波是什么样,网友说你指什么?我们对2020年宁波的幻想有很多,其实有人说一起开始幻想的时候,从信息发展,跟产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可能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多人都从很多的媒体上或者从各个方面看到了这样一个词,叫“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究竟从哪方面体现,我们从哪方面了解它,我首先想向吴局长发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对于“智慧城市”有一个大的解读,您个人来看待这个“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吴胜武:其实“智慧城市”目前也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很多人经常问我,说宁波要搞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形态。我觉得智慧这个词也是在中华文化里是一个集大成者。城市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政府对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还是群众对政府服务能力的要求,以及我们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掌控,都有新阶段的新要求。这种背景下,我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实际上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阐释。

  “智慧城市”,我们当然也要给它一些明确的定义,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应该说是在新一轮的新技术变革过程中,随着一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城市发展中的一些生活形态、工作形态,都有了一些新技术支撑下的一种组合的基础。更加深入地,比如利用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的三网融合,以及在高带宽条件下的无线城市,很多的支撑系统为政府运作、经济发展、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的提升带来了可能。我们也有一种说法,在“智慧城市”下应该有六种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第一个,就是更全面灵活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温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

  第二是有更高效安全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

  第三,要有更科学、更高效的监测、预警、分析和决策能力。

  第四,要有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的执行能力。

  第五,要有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的合作能力。今天三个局长坐在一起,就是体现这个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的合作能力。当然最终还要总结为一个更新的科技创新的发展能力。有了这六种能力,我们的城市将逐步的向“智慧城市”迈进。

  主持人:三个局走在一起,确实,平常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三个局能坐在一起对话,我们的对话主题是什么。可能说到“智慧城市”,您在谈到这几点的时候,它的一个主要突出特征。前一段时间才刚刚提出三网联合的概念,有网友就在网上提问,三网融合这个概念是最近提出来的,宁波跟得非常紧,“智慧城市”这样的做法、提法,大家都感觉很新鲜,同时也感觉有一种,怎么说,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说,我们可能吗?我们可能跟这样的“智慧城市”同步吗?因为城市在发展,有时候还需要整个城市的文化、整个城市的建设和整个城市里每个人的智慧一起去前进。所以这个“智慧城市”的发展,会不会在发展过程中有脱节的地方?

  吴胜武:实际上“智慧城市”,我觉得不是跟来的,就是说本身这是一种大势所趋,无非是怎么样的城市在怎么样的阶段,更和谐更全面的进入这个阶段。实际上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是经过了工业革命,工业社会下一步可能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就要经历信息技术的革命。目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随着我们新一代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的推进,应该说“智慧城市”正在不断的向我们走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作为宁波来讲,要发挥宁波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这种机遇,放大这种机遇给我们带来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的、全面地迎接智慧社会的到来,我个人的感觉应该是迎接。

  主持人:所以说非常有智慧的宁波人,这样一个智慧的平台已经建起来了,就看大家如何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谈到方方面面的时候,往往会跟日常生活中的需分不开,今天邹局长也在这里,相信谈到“智慧城市”的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你,医疗行业如何体现它的智慧,体现它的智慧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的东西?我不知道从您个人看,我们卫生系统从哪方面更加能够证明我们这座城市当中,从医疗行业所体现出的智慧?

  邹鸣飞:医疗卫生这几年发展很快,发展到现在为止更需要我们智慧的创新、建设,去扩大医疗资源的供给给老百姓享受。

  我们现在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建设也好,健康保障建设也好,主要重点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比如我们在医疗卫生中如何做好五个统一,去方便群众求医、问诊。

  比如这五个统一方面,第一个主要是怎么样统一数字化平台。现在医疗卫生平台,在各县市区的信息化都有,没有集成一个县市区为一个平台,更没有以宁波市区这样集成一个平台。如果在宁波市建立一个平台,再把各个县市区的平台统一到我们这个平台上,那么我们医疗卫生的一些数据的管理、健康档案的管理跟利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的互通,这些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最近我们这一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始起步在做了,比如我们各医疗机构,特别是市区的医疗机构,实行了一卡通的挂号,还有有些县市区,比如鄞州、余姚,他们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了一些资源的统一利用,报告的统一发送,还有远程医疗、问诊,这些工作都开始做了。

  所以第一个是怎么样统一数字化平台。

  主持人:我们以前,大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是提出能够在挂号方面,或者说资源利用方面,都能够形成平台的网络化。比如我在象山挂过号、做了某项检查,我把我的病历卡拿到宁波,比如到第一医院做检查,我就可以在电脑上查到在象山做的检查,比如我前个星期刚做了CT检查,到了第一医院就不用再做了。这个技术很多人在期待,而且有些医院已经在做了。这项工作,刚才您也谈到了,是不是已经基本上很完善了?

  邹鸣飞:很完善还谈不上,但是已经起步了。所以第二个是怎么统一医疗卫生的专网,连接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上到市级医院,下到社区卫生机构、村卫生设,把专网连接起来。比如一个人有一个号,建了一张卡,有了一个档案,这样我们可以把他一生中的健康都记录起来、管理起来和使用起来,就像你说的在象山的群众发生健康问题的时候,到我们宁波医疗机构来看,能够查到他一生当中的健康档案的情况,针对性的给他做出诊断决定,这就是建设医疗专网的这么一个趋势。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我经常也会碰到这种情况,比如我今天突然感觉不舒服,要去医院,我肯定不会随身带医保卡。这时候如果去医院,我可能只能是重新做一个临时的蓝色的本子的病历卡,他临时给你那个东西,无法看到以前的病例了。我就琢磨,如果只报一下医保卡好,就像办很多事情的忘记带身份证,报一下身份证号就可以。如果忘记带医保卡,把医保卡的卡号报给挂号的地方,如果这样可以,也是一种便捷,给我们减轻了很多麻烦。因为医保卡不可能随身带的。

  邹鸣飞:凭现在我们的数字化水平,已经建立了一些系统,应该说这个环节做得到。只要你记住两个,一个是你什么名字、什么地方人,第二个你记住你的身份号码,当然最好记住医保卡号码。我们现在尽量在做,怎么把身份证号码和医保卡号码统一起来,这样更加方便。

  主持人:对,因为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在身份证和医保卡的输入过程当中的差错,如果说把这个能够联结在一起,可能错误率就会小一些。

  邹鸣飞:小得多,这就是第三个要做的统一,就是数据统一、数据中心统一。

  主持人:其实说到这个医疗方面的一些数据的统一也好,平台的统一也好,网络的统一和联网也好,是大家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我想,在这方面我记得以前很多网友很关注这样一个平台的建设,尤其是稍微偏远地方的人到宁波看病,可能要提前一天来排队挂号,还不一定挂得上。所以在这些基本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宁波还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这里还有来自杭州湾新区的叶局,在这里也有问题要问你。杭州湾新区的建成和建设,是我们很多宁波人,也是宁波周边的很多人特别关注的。因为是杭州湾新区嘛,有人说后来者居上,很多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和高科技的建设,似乎都比较超前。这个时候杭州湾还需要,或者哪些方面更需要一些智慧化的建设?

  叶文努:最近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提出在宁波要打造一大智慧产业基地,同时要对应用系统要搞起来。

  这个决定当中评价杭州湾新区,定位为宁波智慧产业基地的重要的一个区域,同时我们三网融合的先行先试区域也在杭州湾新区先搞起来。这项工作我们前期准备工作都已经做了,市里相关部门同志也帮助我们对一些准备工作进行协调,同时,我们今天上午也在商量这个事情。

  按照宁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杭州湾新区我们提出了打造智慧新城、生态家园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接下来要通过高起点的规划,基地建设按照宁波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智慧项目的突破,重大项目的突破,要把我们新区打造成宁波智慧城市的一个基地,以此促进我们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发展。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叶局,我们都知道智慧的城市,智慧的新区,它在打造过程当中肯定有一些要去保护的原生态的地方。比如我知道的,杭州湾新区有湿地,这个湿地有人说,湿地有时候是拒绝智慧型的新产品的。因为所谓一些智慧型的新东西,可能会打破它原来很生态的、很原始的一些东西。

  所以说,我们怎么样又保护原生态的东西,又要让我们一些智慧型的产品能够融入到这里面,既能让我们体会到智慧型的东西带来的优越,又同时感受到原生态带来的非常舒服的生活环境?

  叶文努:这个东西我认为是两个方面,生态湿地,我们本身是尽量保持它的原生态,比如鸟类保护,比如现在一些产品对鸟类保护会起很好的作用。我们也跟专家讨论过,这些产品对鸟类品种的分类、检查,应该说对我们的现有应用系统,我们认为可以作为一个可以研发的一个产品。

  主持人:我们在说到这个智慧型城市的时候,吴局可能这两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天天就跟智慧型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在接触,您可能这两天是最忙的。所以人们说到智慧型城市的时候,尤其是这段时间可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智慧型城市的发展与我们打造文明城市建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关联作用?或者在打造智慧型城市,又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究竟会让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改变?

  吴胜武:其实有时候有一些概念,比如像科学发展观,像和谐社会,包括我们现在提的智慧社会,应该说是渗透性、结合度是非常强的,作为一个智慧型城市,我想澄清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说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简单的搞信息化。很多人认为智慧城市和信息产业局是什么关系?我们只是提供一种手段、一种工具,真正的智慧城市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像你提的杭州湾新区生态保护跟产业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我觉得两大类,一类就是本身这个区域要引进智慧型的产业,它对环境的影响度、破坏度是最低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

  第二个,你要用很多的智慧的技术、智慧的系统,更好的保护环境。比如我们讲到环境污染,我们能不能随时知道这个城市的环境污染的状况?那就需要大量的感知系统,去了解这个城市方方面面的参数,又有云计算的主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做出反馈,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智慧城市和和谐社会的有效统一。

  文明城市也是这样,比如我们在智慧城市的整个框架设计中,我们提出四个层面的任务。第一个层面,要建设培育六大智慧产业基地,这就是对整个宁波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探索。

  第二,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十大系统里面其实分成两类,首先这个十,在中国人的数字概念里面是多的意思,不局限于这十个系统。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新的系统出现,我们不断的加入进去。但是基本分成两类,一类为更好的经济发展服务,一类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服务。

  经济发展如果遵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民众服务、增强更强的政府为民众服务的能力,最终都是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打下一些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层面的任务,就是随着我们后工业化社会的阶段正在不断过去,我们将全面迎来信息社会的到来。根据2010年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分析,目前中国已经有两个城市,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进入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宁波,我们在未来十年内,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不能进入信息社会,我觉得是决定于我们这个六大基地的建设和十的系统的开发利用效果如何。最终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十年的努力,能够带领宁波人民全面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就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过去在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是土地,是劳动力,进入工业社会,你会发现机器比土地的作用更强,农民可能种了一万亩地,还不如一个十亩、二十亩地的工厂创造的价值大。

  在信息社会里面,信息资源会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今后谁掌握了信息、谁掌握的数据,谁就掌握了社会的主导权。前几天中国工程院的潘副院长到宁波做报告的时候就讲,过去二十年里面,我们IT产业的发展就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硬件为王,生产机器的厂商赚了很多钱。过去十年是软件为王、服务为王,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像IBM这样提供IT服务的公司成为了领先者。

  现在目前美国最有价值的IT公司就是google,它就是掌握信息,既不生产软件也不生产硬件。所以未来信息社会里面,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第三项任务就是怎么样建立完善一个全面的信息资源利用体系。

  第四个任务就是我们要搭建一个,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网络,整个基础设施要完善起来。有些国家实际上提出一些智慧国的概念、智慧城市的概念,都是宽带战略,让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速度加快。

  我记得2000年宁波开始有了宽带的概念,那时候是K级的,现在是M级的,在未来的十年,我们的想法,我们宁波的还会有一个成百上千倍的提升。

  我们完成了这四大项任务,也基本上可以初步的进入到智慧城市的行列。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智慧城市,它其实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品牌的塑造,四大任务的完成,可以跟很多其他的目标结合起来的。

  主持人:刚才您在说到以上的这些问题的时候,谈到了一个主导的词,“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可能就主导社会”。我想,有没有人问过你,当人们谈到智慧城市的时候,有人问,吴局长,咱们宁波的智慧型城市的主导方向把握的点,可能就在你这里,有人这样说过吗?像你开始说到的,不是说一个城市的信息技术怎么样了,可能就会真正的成为智慧城市了。我在想,肯定会有人问你,我们城市的智慧发展怎么样,信息产业局肯定占了主导的作用。

  吴胜武:我们会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一个城市的信息产业水平如何,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能力就更强。比如我们的城市中通过培育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实际上是在培养我们自身建设智慧城市的能力。智慧系统,十大智慧系统的建设实际上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增强我们党委政府服务群众的能力。

  所以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们也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我想,我们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应该说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各个区域你追我赶,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作为信息产业局来讲,我们愿意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基础性的支撑。

  主持人:您说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在拾柴的过程中,拾柴的技术可能还需要你们来培育来提供。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宁波各个小区里头,我们看到的一种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技术的一些工具,比如说像摄像头,它为我们的安全,真是提供了很大的作用。前两天我看到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说到这样一个问题,宁波市提倡智慧型城市,在前两天看到报纸上报导说,宁波市的“听漏员”,就是我们城管局的一些工人晚上在听管道是不是有漏的地方,是一定要人去听的。有网友说我们的信息技术、科技技术在发展,是不是有一天可以研究出这样一种技术,不用人工这样去听漏,发展到现在做过很多的研究,用方法去测试,但是最终超不过人听漏的准确率,我们有可能吗?

  这位网友说的非常有意思,所以这个问题我想问您,您解释一下有可能吗?很小的问题,应该说。

  吴胜武:其实你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一个工程师去修飞机的发动机,他去了以后拿个粉笔画个圈,说问题在这里,我收一万美元。后来人家问他为什么画一个圈就要一万美元?那个工程师说画一个圈只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要收9999美元。

  所以我们讲到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智慧的人群。但是智慧的人群的形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推进。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所以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里面有几大保障体系,第一大保障体系就是对人的教育培训。当然从领导干部做起,一直到智慧城市的各个参与对象,企业、群众等等。可能有的人给他一个智慧手机他只会打电话接电话,不会用手机上网、炒股等等。所以首先需要智慧的人群。

  第二个方面,智慧的系统可以让智慧人群的效率更高。刚才你讲到听漏,其实耳朵就是一个传感器,但是不是所有人的耳朵都可以听出漏,只有个别人可以听出来。但是智慧系统的支撑下,普通人也可以听到漏。这就是智慧系统的作用。如果安装上一些高智能的传感器,就会知道哪些地方会出现漏水的现象。包括这次上海世博会,应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我们每个人世博园参观都有这样的感觉,好像世博会主要就是一种信息技术的展示,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

  主持人:很多人回来说我们去就是看东西去了。

  吴胜武:看声光电组合出来的东西。我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在日本馆展示了未来25年的信息社会的生活形态,交通是怎么样的,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家里通信活动是怎么样的,包括还展示了一个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牵涉到光机电的很多的先进的技术。

  所以我觉得,智慧系统最终不管怎么样智慧,还是掌握在人的手里,要不然就会出现很多科幻片里面的科技伦理的问题。如果机器人控制了人类,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觉得这种产业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任何的智慧的系统都是在人脑的控制之下。

  主持人:您说到智慧型城市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智慧的群体。但是智慧群体的产生还需要一些技术力量的支撑。像刚才你说到的,我们在听漏这个问题还是以此打比方,如果能在所有的管道上安上智慧型的产品,可以直接把一些信息反馈到终端,我们可以看到是不是出现了漏洞,可能就可以了。

  还有人说,我们智慧型城市在很早以前就在提倡,我们想象着我今天快下班的时候,提前半个小时通过各种遥控把家里的饭做上了,快下雨了我一遥控我家窗户关上了等等。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我们现在已经实现的一些产品,但是如果能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可能是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这样的群体幻想着有一天,在信息产业局的这样一个平台的带领之下,能够用高端的技术、低端的消费,让每个家庭都实现这种信息化的运作,我想那是最美好不过的事情。

  吴胜武:我相信智慧城市既是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又是一个很快可以到来的现实的选择。我在想,很多新时代的技术的发展,往往超越我们的想象。实际上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人类,这个世界上有人类的这么,我记得以前叫上前五千年,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在整个地球的历史里面只是最后五分钟。但是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还是拿IT技术来比喻,IT技术里面有一个摩尔定律,一个新的产品经过18个月的时间,效率会提高一倍,成本下降一半。宁波应该是要开始建设智慧城市,而不是宣布进入智慧城市。希望通过我们十年的努力,可以把一系列的目报完成。但是在现在日新月异的条件下,很多东西会比我们计划的快得多。

  还是讲计算机,我1997年第一次上网的时候,速度是14.4K,目前为止我们智慧城市的五年计划是百兆到户。从14.4K到100兆,中间经历了差不多十几年的时间,但是这是十万倍的增长。任何一个技术也好,任何一个应用也好,它都不会出现像IT技术这样指数性的增长,一般都是线性的增长。

  所以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就像我前面讲的那句话,既是一个好像很艰巨的系统工程的建设,同时它的到来又不是会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会很快到来。

  主持人:说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再说说智慧型的医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哪个人可以说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去医院,不会生病,不可能的。到了医院可能最头疼的,一个是导医台,我怎么样可以准确一下子找到我要找的医生在哪个班上,或者我要看的毛病,不知道要到哪个医生那里去看。我是胃疼,也可能是肚子疼,不知道如何准确的找到,可能是属于胃病的医生哪里去,还是应该到全科医生那里去看。

  还有到了医院最愁的就是挂号,队太长,是不是可以在家里挂上号?现在好像宁波已经不是问题了,很多医院实行了网上挂号。我更想进一步知道,如果说我能在网上挂号的同时,基本的了解跟我网络那边的医生,比如全科医生,有个初步的沟通。我最近感觉头非常疼,一会儿左边一会儿右边,这种情况该去哪里看?有个初步的介绍,你的情况可以到我们医院什么科找什么医生,这可能也是我们智慧型城市的一种做法。如果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让我们减少了很多的麻烦,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们宁波的智慧城市,是没有虚名的,绝对让老百姓感受到的那种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您认为呢?

  邹鸣飞:应该这方面的工作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们已经在开始做了。比如你说的人不舒服以后,怎么知道该去哪个医院看哪个科。这几年建设过程中,每个小区、每一个老百姓,他有责任医生或者是责任医生的电话号码,可以和自己的责任医生通电话,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责任医生告诉他该看哪个医院、哪个科室。同时也可以向海曙区卫生局,他们设立了健康热线这么一个热线电话,你可以打这个电话求助,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他也会告诉你该看哪个医院哪个科室。

  现在我们几个医院,县以上的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专科设置、专家姓名、出诊时间,都在网上可以查询到。如果说家里有电脑的话,可以查询一下,根据咨询到的相关情况,以及责任医生告诉你的相关情况,比如家里离第一医院比较近,离李惠利医院也比较近,刚才你说胃病,明天哪个医生,几点到几点在,会告诉你。

  现在我们已经开通了网上预约,可以通过手机平台,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预约挂号。根据预约的情况,在一定的时间里准时去的话,医生在哪个诊室、什么时间,可以进行诊治。

  主持人:这样的话黄牛就没了?

  邹鸣飞:黄牛就阻断掉了,他没有这个空间,也没有这个机会再倒卖专家的号票了。

  吴胜武:其实这里面,我插一句,我一直有感觉,智慧生活会成为一种习惯。我举一个例子,实际上这次我们今年启动的两大系统建设里面,也是考虑到在健康医疗领域,真正能够直接对老百姓产生影响。再加上宁波市卫生局在这盲从也有一些非常良好的基础,所以通过一些推动,把这个大系统的整合做好。

  我举一个例子,因为很多人,可能你跟他讲智慧是什么,解释起来很复杂。不同的人,可能解释不一样。但是就讲一个东西,买机票,你可能有印象,差不多十年之买机票是什么样的,现在买机票是什么样的,现在有E龙、携程,可以查,在网上可以通过信用卡买票,买了票在宁波机场的网上就可以看到这趟航班的具体情况。

  主持人:而且是电子机票就可以了,最明显的就是公交车。

  吴胜武:同样是交通,为什么航空领域可以做到这样,铁路领域就做不到?当然铁路领域最近也准备在做。智慧生活也好,会成为一种习惯,到了那个阶段,不办也不行。

  邹鸣飞:专家的情况和飞机的情况也一样。

  主持人:到了这时候不用这个不可以了。不知道三位有没有看过这样一篇小学生文章,一个妈妈把她孩子的小学作文发上来,他爷爷奶奶身体不好,爸爸妈妈又经常不在家,他写到,我幻想有一天,在家里如果爷爷发病的时候,我一按电脑就能够跟医生通话了,我该给爷爷吃什么药,我把药拿到电脑前给医生看是不是这种药,就可以给爷爷吃,医生可以知道我怎么给爷爷喂药。

  其实我觉得,刚才通过我们周局和吴局说的情况,这也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比如就是一个视频,我们有一个连线的医生,就可以轻易地把这个事情都处理掉了。

  吴胜武:这里面还有一个技术和人文互动的问题。你讲到技术上都能实现,没有问题,但是在家里,在爷爷身边的那个小孩是不是具备掌握这种电脑操作的能力?这就回到前面说的,智慧的社会也需要智慧的人群。我在家里经常有一些小的毛病,不见得去看医生,就在百度上查,我是什么症状,需要吃什么药。基本上我觉的小毛病我都可以看。

  主持人:是,在网上查这些情况。

  吴胜武:比如我儿子打疫苗,我就查这个疫苗会有什么反应,什么样的小孩适合去打,现在打了多少的小孩,发生什么样的不良反应,都可以查到。

  邹鸣飞: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过程。刚才主持人讲到家里爷爷生病了,小孩子通过网络了解治疗的情况。这是医院里面的远程医疗,是有的。有些有条件的国家、城市已经在开展了。

  主持人:这个远程医疗只是指在医学技术的使用、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实现远程医疗。我们国家来讲,从医生和真正病人,就是从你服务的群体到被服务的群体,从我们国家来讲可能还要很长的阶段。

  邹鸣飞:对的,我们现在家庭里面还没有具备这样视频对话的,跟医院医生视频对话的条件,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现在为止也有绝大多数群众还没有具备智慧的人群这么一个层次。

  这样的条件,我想若干年以后,特别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人群的培养,以后会逐渐形成这么一种远程医疗的情况。但是这个也要提醒一下,只能说有些常见的小病能够家里通过和医生互相对话,能够解决小问题。如果他爷爷真的出问题了,心梗、脑梗了,在家里这样做会耽误病情,还是打120,我们的医生到家里去以后,可以在家里治疗的就在家里治疗,要去医院的,因为医疗工作还是比较全面比较复杂的过程,还是要到医院里去不要把小事变成大事,把相对比较简单的,还有救治希望的变成遗憾的事情。

  主持人: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孩子的幻想是好的,他希望通过更高的技术为人们解决一些麻烦和病痛。

  回到我们的主题中,说到智慧城市,节目之前我跟叶局也问了一个问题,现在从杭州湾高新区到市区要多长时间。我记得最近一次看的时候是45分钟,您说半个小时就够了,我想以后还会更加的便捷。

  吴胜武:交通便捷了,也需要智慧的交通。

  主持人:我问了一下叶局,我有一个想法在这里,如果说我们现在,因为我没有去了解过,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或者已经实现了,我今天可能要到某个地方去,要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我直接在网上就能够看到桥上面的路段是否通畅。比如某个路段有什么事情,或者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要停几分钟能够上桥,或者上桥之后今天的天气情况如何,我要保持在多少码的情况下通过这个大桥,我想现在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些技术在实施?或者未来可以做到这些?

  叶文努:这个问题应该,吴局你回答一下。

  吴胜武:这还是信息沟通的问题,杭州湾新区和市区的物理距离没有改变,但是给人感觉时间短了,我们的道路交通更便捷,觉得杭州湾新区更近了。

  第二个在过去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很多的信息沟通不及时。比如今天杭州湾大桥今天大雾,封闭了,不能让人家开到了才知道封闭了。应该提前通知,那就不用去了。

  以后再智慧交通的组建过程中,还会把一些重要节点的视频信息,通过电视、网络都可以实时反映出来。现在在国外都有这样的技术,比如我在这里就可以看肯尼迪机场出口高速公路的情况怎么样,因为他提供了这样的视频信息,而且向全世界开放。

  如果说像杭州湾大桥的信息,还有中山东路等等一些重点路段的交通状况,一方面可以把实时的视频信号通过公众传播的方式传播出去,还有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交通诱导系统,比如去上海,走杭州湾大桥去方便还是走杭州过去方便,可能国庆节去上海大桥很堵,从杭州走更加方便。

  这样的功能在以后的建设中会更加的强大。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下叶局,杭州湾新区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知道它现在的发展,可以让很多人都非常的期待,所以在期待过程中,我也很想问,在我们杭州湾新区的今天,究竟有那些智慧型的产品被引进?

  叶文努:这个产品到现在为止,实际上我们引进了一个,有两个加拿大博士回国的,有一个项目还是蛮好的。做的就是,激光产品,工业用的激光产品,实际上也是一个传感器,激光传感器。

  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引进了,在科创中心给他一千多平米的厂房。实际上小试、中试都已经过了,这个项目马上可以产业化,这是一个项目。

  另外像方太,它有一个未来厨房。

  主持人:我去看过。

  叶文努:这几天到世博会去展示了,20年以后我们的厨房会这样。

  主持人:我看了以后回来跟很多人在讲,这不是做饭的油烟的熏烤,是一种享受。比如它那个触摸式的微波炉,还有一些橱柜,那种设计真的让我感觉到,我很想在那里去做饭。当然,不是真正的去做饭,是一种享受。

  吴胜武:应该说,杭州湾新区的建设,应该说实际上也是刚刚起步,因为杭州湾新区成立也是从去年开始。我看过杭州湾新区的规划,非常的宏伟。里面三大智慧制造产业和三大智慧服务体系。IT信息产业、新材料和机电设备的一体化制造,应该说发展目标非常明确。

  主持人:还有三大服务体系?

  吴胜武:我昨天刚刚看了他们的材料,在前天的签约仪式上有三个项目,一个是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的产业园建设,一个是刚才叶局长讲到的这个激光产品,还有一个是跟中科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建立物联网的中心。

  杭州湾的定位,是智慧制造研发产业基地,就是大量的应用IT技术的产业都会集聚到杭州湾新区。杭州湾新区虽然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但是我相信随着进一步的推进,杭州湾新区会程度智慧城市建设六大基地里面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主持人:说到智慧城市,很多人关心的是最能贴近我们老百姓的一些智慧型产品。我感触非常深的,自从宁波的路牌开始实行,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叫它,比如到哪一站了,公交车行驶在哪一站,距离本站有多远,多少时间能到这里。我不坐公交车,但是我走过会看一下,还有第几路公交车一会儿能到了。这样就能让我们感觉到信息产业或者科技产品,在慢慢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有时候可能不会觉得信息产业的产品给我们服务了哪些,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其实我们有些人不认为,或者没有感觉到网上挂号,其实就属于我们智慧型城市中的一点。

  邹鸣飞:其中之一。

  主持人:对,还有现在很多人,尤其是一些相对年轻的人,他们在网上,比如叫外卖、买东西,我大概记得是在1998年还是1999年,那时候宁波最早的一个82生活网,我曾经为了尝试一下,在网上看了之后打电话让他送了十包方便面。那时候有电脑的还不是很多,宁波就已经开始有,网上可以买东西的了。我尝试了一下,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智慧型产品之一。

  吴胜武:智慧城市也好,智慧生活也好,信息化也好,其实不要理解为就是上网。三网融合,有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还有未来要建设的物联网,这几个网络都是组成智慧生活设施的一部分,你打电话,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化的过程,你的信息通过电话传递过去了。82生活网,2000年的时候我也试过。现在很多这样的做法的出现,反映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反映了党委政府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更强了。比如说到公交车几点到、多少时间到,过去没有大家一样坐公交车。现在大家觉得应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了解,因为我不知道究竟要等多长时间车会来。这样包括在公交站台上我们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你输入我要去哪里,它就会告诉你怎么样坐车。

  主持人:我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比如说我们地铁,轻轨不久的将来马上要建成了,2012年一号线就可以让我们尝试速度的飞跃。如果一号线建成的时候,是不是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就能够实现你刚才说的,在轻轨或者在地铁的行程过程当中,我可以寻找一下,我要到哪里,换乘哪条线?

  吴胜武:这些都不难,这些设施的推出,是反映了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第二点就是使得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现实。因为毕竟我们现在经济发展也好,社会发展也好,群众生活意愿也好,要求很多,但是政府的供给能力有限,只能是这段时间先做什么,下段时间后做什么。如果寻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在短时间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

  比如讲到交通出行,你希望在宁波地铁开通的时候想去哪里就可以告诉我怎么坐,实际上现在已经实现了,在百度上搜好了,从宁波日报社到宁波市政府,它会告诉你怎么去坐车。百度公司为什么会这样的事情?他认为这样是一种商业模式,有人来搜索,可以提供很多的增值产品,甚至会告诉你你坐宁波市公交公司的公交车好还是东方公交公司的公交车好。

  主持人:我们期待的服务体系,希望它的出现能够像我们当时的傻瓜照相机一样,让什么人都可以使用。我们现在上网毕竟还是年轻人在网上搜索,从这里到那里要多少时间,经过哪些地点。但是在公交站点,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像傻瓜相机一样,是智能,又能够让这样一个产品普及的产品,这样是不是更好?

  吴胜武:现在很多技术储备已经完成了,我刚才讲到的商业模式的问题,在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设计过程中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要投入,要去提供各种各样的,满足人民群众更多的需求。

  第二个方面,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还要发挥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能动性比如我注意到市卫生局提出的网上挂号,这就是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医保卡去挂号,这个不收钱的,原来多少还是多少。但是如果是通过手机去代扣,就要多收五毛钱。这个是自愿选择的,你愿意,就为这个服务多付出五毛。我们去年推出一个很好的服务,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举个例子,春运期间的火车票购买,很多人要到火车站门口去排队,去了还不知道买不买得上。实际上在信息亭里面,或者信息服务点里面,就可以实现。但是这是一种商业模式,加五块钱,但是很多人愿意。

  去火车站,打车去10块钱,还不一定买得到。但是家门口的信息服务点就可以买到火车票,既节约了时间,还节约了成本。这样的模式能推出,在很多的领域都可以培育这样的商业模式。未来的智慧城市不只是依靠政府投入的智慧城市,而且可以创作出很多的价值。

  主持人:听了三位的介绍,真的让我对宁波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不知道2020年宁波会怎么样,最近几年的步子迈得太快了。我们的智慧城市还是需要更多的智慧的人来构建它。我们想通过今天的节目对网友们说上一句,构建我们这样的智慧型城市,不是某一个机构,比如信息产业局,或者其他的单位来建造的,还需要更多有智慧的宁波人共同打造。

  吴胜武:共建共享。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希望我们的节目今后还能邀请到三位,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