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里有一位大学生,他说在包分配的问题上,本人是十几年前毕业的,还记得包分配的好事,本人并未服从分配,一个人南下谋生,虽然有很多的苦,有很多的坎坷,但是十几年打拼下来,还算不错,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的家庭,今天看到这个话题,很想和弟弟妹妹说两句,我们的价值应该在走上社会之后充分体现出来,可是我们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面对现在的大环境,都应该看到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你一个人恒定,而是社会的恒定,时间的考量。他说记得好几个朋友找工作的时候,当老板问到你觉得应该给你多少工资的时候,他们都说您还是根据我今后的表现定我的工资,三个月后你看我的表现给我定薪水,我也会根据三个月后您对我的认可程度来决定我的去留,目前我这几个朋友都很成功,有的是一直留在原来的公司,有的做了自己的老板,所以我想通过今天的节目告诉即将迈向社会的大学生,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我不知道大家对这样一位网友的留言怎么看?
周永全(宁波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处长):这位同志讲得非常好,他的观念也好,做法也好,我们很多学生应该说要通过锻炼以后,学识要有这么一种意识。
现在毕业生就业当中,包括服务业开始,毕业要到明年7月份,在招聘会当中都有意向跟他们签合同,但是我们的学生都在观望,能不能在找到一个高薪的企业,还是等待。
第二个还是想能不能考公务员,实践证明其实我们很多的学生,这几年都有90%以上的学生到企业,在批学生当中从过去的生力军已经走成了主力军,就像刚才主持人讲的成为企业的骨干,像很多毕生进去都成了骨干。所以像刚才那位网友讲的,关于他朋友的做法,我觉得非常理性,有些孩子一下子来就3000-5000千,人家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水平。像余姚的一家集团就进了几个本科生,学光学的,这些孩子就脚踏实地的做,最后获得了国际发明大奖,成为了光学膜镜头发明出来了,过去的都用玻璃的,现在用膜的技术,现在高档手机、照相机的镜片都是以这个企业为主,这些孩子为企业产生了效益,所以企业给了他很多股份,待遇也就上来了。
关于创业这个问题也是一样,从我们的教学体制一样,过去对于创业环境的建造对这方面比较弱一点,不像国外的孩子,他们主要是能不能创业,我们考虑的是不是有一个稳定,这个反差就出来了,过去我们的学生很少跟社会接触,这几年逐步看到了创业能够带动就业,创业也是非常好的实践之路,现在逐步的一些高校跟企业进行联系,所以我们局里宁波市人事局是大学生就业的主管部门,局党组对学生就业非常重视,所以我们35号文件制定出来以后,这是对本地生源的一个保底政策,现在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的企业困难了,我们局党委又提出来了,怎么样促进学员的充分就业,一个就是为大学生多腾岗位,比如这个政策里面,比如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我们要求原则上要从迎接学生当中找,大型的项目开工之前招的人一般原则还是应届毕业生,特殊的岗位除外,再一个就是怎么样在创业当中,对创业成功的孩子怎么样给他补贴?现在有两个高校创业也比较成功,像万里去年就有70多个孩子创业成功。所以我们就去为孩子们找适合的岗位,
第二个就是要给企业减负担,刚才讲了税收也好,财政补助也好,是调动企业用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几个方面总的来讲,八年前已经开始调研这个了,这个我们一直是走在前面,我们跟局里面的领导也汇报了,市委市政府一直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很重视,只要我们协调好了,报市政府批就可以了,总的讲宁波的就业环境和形势还是比较好,可能就是因为经济影响会有一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