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访谈文字实录

问题一:您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余姚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一、思想解放方面

    开放三十年,是余姚人民思想解放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点燃了余姚人民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热情。

    1、余姚历史上王阳明“知行合一”、黄宗羲“工商皆本”等先哲的思想来看,余姚人有着思想解放的传统

    2、提炼了“新时期余姚精神”――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优,高度概括了余姚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下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人文精神,表现出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的历史新时期所持的积极明朗的现实态度,以及通过创新勇立时代风口浪尖的精神走向。

    3、比如1983年,我省首家、国内第二家中日合资企业宁波长城精工有限公司投产,成为了宁波和浙江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余姚的外向型经济长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8年来余姚一直保持了全省各县(市)实到外资第一的成绩;

    4、比如中国塑料城,90年代初仅有108家经营户,现在1300余家,交易品种达到上万种,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和浙江省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2007年,中国塑料城现货交易额达到了285亿元,网上交易额达到了420亿元,合计705亿元。这里发布的中国塑料指数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几个权威指数之一。这两年,我们还在深化做好中国塑料城这篇文章,中国塑料城中央商务区正在建设,99米的高度将成为余姚的新座标,我们已经完成了以塑料城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中国塑料城将实现更大的飞跃。

    5、余姚人民勇于创业、善于创业,目前余姚的市场主体已经达到5.8万家,相当于每4户家庭就创办一个市场主体,目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达到1500家,产值达750亿元。创业创新的实践造就了现在一系列的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有十多个行业领跑中国,拥有了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红枫之乡、中国灯具之乡等9个国家级的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6、思想解放引发创新热潮。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到去年底,余姚市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2%;高度重视品牌、专利和标准建设,各级名牌产品销售额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比重达到28.1%。目前,余姚已拥有中国名牌7件、中国驰名商标35件,也就是说全国的每一百件中国驰名商标中,余姚就有一件,成为全国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最多的县(市)之一;去年获得专利授权量1626件,同比增长29.87%;30多家企业参与了国内外行业和产品标准的制订,获得了市场的“话语权”。

    7、年来余姚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省级生态市等。一是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经济发展方面

    1、2007年余姚实现GDP422亿元,而1978年为2.95亿元,增长了141倍;人均GDP为51000元,而1978年的人均GDP是405元,增长了126倍;

    2、财政总收入63.4亿元,是1978年4902万元的129倍;

    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是1978年0.99亿元的135倍。

    4、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2亿元,而1978年为6000万元,是当时的237倍。

    5、现行价来看,这些数据表明,现在我们发展三天,就相当于1978年的一年。1978年的全国GDP为3645亿元,仅相当于宁波去年3433亿元的水平。

    6、目前余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18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在了全国第9位。

    近几年来,余姚的发展速度更快,2004年的GDP为252亿元,财政收入35.3亿元,今年我们的GDP目标是463亿元,接近2004年的一倍;财政收入的目标为75亿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还多。

     三、城乡发展方面

    1、余姚市区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的不足10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35平方公里;余姚本地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30万左右,还有20万左右的外来人口集聚在城市中;可以说,余姚城市已经由七八十年代的小县城跃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2、我们有不少余姚籍的知名人士在外地工作,我在与他们谈论的时候,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余姚的变化真大,特别是这几年的变化更快。他们也往往会说起南雷路,那时候这条路叫江南直街,是条传统的商业老街,但街道的宽度只能并排骑过两辆自行车。九十年代中期,这条街进行了改造,两年前又进行一次修建,现在的路宽是当时的七八倍,现在成了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3、我们的太平洋大酒店是华东地区县市中最早的五星级酒店,现在余姚已经有两家五星级酒店,明后年还将建成几家,四星以下的酒店已经有几十家。

    4、城市正在向和谐宜居方向发展,而余姚乡村变化也十分巨大,小路下村,现在是全国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全村一年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近十个亿,这个村里有个村史陈列室,陈列室里的第一张照片就是茅草房。70年代,村民住的基本上是茅草房,现在是小别墅,听说还是专门请上海同济大学的教授为他们设计的。

    5、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快速。现在我们最偏僻的四明山里的每一个自然村都通了油路、有了手机信号。为了让老百姓喝上更优质的清洁饮用水,连续三年实施了“清洁饮用水工程”,到去年清洁饮用水已经覆盖到了余姚的每个村,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民生方面

    1、经济发展带动人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去年我们余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25元,而1987年才1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983年的342元增加到了去年的9687元。(因1978年尚未成立农调队和城调队,没有与1978年的对比数字)

    2、这几年,我们余姚每年新增的私家车数量都超过1万辆,有些家庭都有了两辆甚至更多的汽车。听说,现在四明山上的不少农民都开着汽车去种花木了。而2000年前,余姚的私家车不足1万辆,而现在已经达到近7万辆。

    3、近年来,我们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余姚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让所有的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4、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中国农民从未有过的“拿退休金”的梦想。在我蹲点调研的梁弄镇东溪村,有一位叫何沛昌的74岁老大伯,去年一年里,我去了他家里四次。最后一次因为他腿脚不便,我替他送去了一本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存折,他十分感动地说:“历朝历代来我们农民要交皇粮国税,现在政府不但不要农民交税了,还给我们农民送来了养老金,这样的政策,我举双手赞成。”现在,我们余姚已经从制度层面实现了各项社会保障的全覆盖。

    5、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着眼改善民生,努力解决一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难题,使群众特别是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今年,我们又连续出台了三项政策,努力破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问题二、当前余姚的工作重点是哪些?

    一、 保稳促调方面 1、总的来说,今年上半年余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三个增长较快”、“三个明显转变”。

  三个增长较快”就是:

    ①生产总值增长较快。预计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11.4%。

    ②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21.6%,分别完成年初预算的55.1%和58.1%。

    ③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19元,农民期内现金收入人均7023元,同比分别增长7.9%和12.8%。

  三个转变明显”就是:

    ①消费拉动作用有所增强。投资增速回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25.2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同比快22.8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同比增长2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5%。出口增速回落,自营进出口总额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其中自营出口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增幅同比回落20.8个百分点。合同外资3.9亿美元,实到外资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6%和2.2%。

    ②第三产业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3亿元、131.8亿元、7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9.2%和15.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由39%提升到43%。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5.5:56.5:38。

    ③创新拉动作用日益突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38亿元,同比增长32.1%,比规模以上企业增幅高出23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中国驰名商标35件,省知名商标41件,中国名牌产品7只,省级名牌产品40只。

    2、由于受原材料、能源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合同法》实施、税收政策调整、银根紧缩、汇率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市企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一方面出台了“保稳促调二十六条政策”,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发现企业面临困难的情况,就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及早行动,在宁波市和省内率先开展了“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活动”,在机关干部中抽调了115名局级干部,建立了能源保障、融资担保、规范用工、科技服务等9个专项工作组,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经过5、6两个月的努力,企业提出的115个难题全部得到了破解,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增强了企业经营者的发展信心。7月份起,我们总结经验,又因势利导组织“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目前这项活动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一千多名干部正在忙着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研究破难对策。

 二、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方面

    上半年出台了《关于建设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的决定》,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是我们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中的一项中心工作。概括起来说,我们要着力打造“清洁余姚”、“绿色余姚”、“生态余姚”、“山水余姚”、“人文余姚”、“现代余姚”。

    ――着力打造“清洁余姚”。要抓卫生整治,改善街容市貌,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要抓交通畅通,围绕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要求,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交通畅通工程,不断改善群众出行、休闲的条件。要抓秩序维护,围绕创造安定有序生活环境,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执法。

    ――着力打造“绿色余姚”。要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目标,牢固树立“让绿色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绿色”的发展理念,突出重点,合理调整绿化重点区域,积极开展“亲民绿化”建设,努力扩大绿地面积,加强山林绿化改造。要按照规划建绿、合理搭配的原则,着力体现城市绿化的余姚地域、文化上的个性特色。要全民参与,发动广大群众开展义务植树、义务认绿、见缝插绿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爱绿、知绿、护绿意识,在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绿化热潮。

    ――着力打造“生态余姚”。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强化对投资项目的能源消耗审核。积极扶持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切实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把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到每个市民,努力在全市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崇尚和谐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着力打造“山水余姚”。要“依山造景”,深入做好“山”字文章,把城市建设与山体保护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对自然山体的规划、保护和管理,打造城市有山、山中有景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城市的“灵气”。要“借水生景”,深入做好自然水系的保护文章,切实加强对重点水域的保护和治理,全面改善我市的水环境。同时,把城市水景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凸显我市水资源的景观效应。

    ――着力打造“人文余姚”。要充分“展示”余姚文化,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的关系,在大到规划控制、区块改造,小到建筑风格、街景设计、地名确定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余姚的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展示余姚的文化特色。要深入“解读”余姚文化,通过对余姚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挖掘、梳理,延续城市千年文脉,不断扩大余姚文化的影响力。要生动“演绎”余姚文化,通过深入实施文化燎原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塑造城市现代文明。要大力弘扬新时期余姚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着力打造“现代余姚”。要凸显城市“大气”,按照“外抓新区拓展、内抓旧城配套完善”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城市中心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要引旺城市“商气”,在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扎实推进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同时,重点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休闲旅游业。要集聚城市“人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问题三: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余姚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1、结合余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提出了“长三角南翼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和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三大发展定位。

    2、根据这三大定位,我们坚持实施错位发展战略,扬长避短,以“北工、中城、南闲”的布局,推进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3、在北部,我们要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以余姚工业园区和余姚滨海工业园为代表的特色制造业基地,并使之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中的核心区块;

    4、在中部,我们要加快以中国塑料城及周边区域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在中心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城市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5、在南部,我们要打响“四明山水”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品牌,充分拓展市场,努力建设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问题四、今后几年余姚的战略重点和工作思路是什么?

    我们今后几年的战略重点是着力推动“五大跨越”,建设富裕和谐新余姚。

    一是坚持创业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深入实施发明专利、技术标准和商标品牌创新主攻战略,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和块状特色经济,加快余姚工业园区、滨海产业园等创新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和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我们规划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使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坚持宜居宜业,加快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由中等城市向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组团跨越。努力在余慈统筹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着力做好“显山”、“露水”、”“彰文”三篇文章,扎实推进市体育休闲中心、博物馆扩建等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城区三个环线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传统农村”向“现代新农村”跨越。继续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大力支持“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着力抓好农民素质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村庭院整治,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和结对共建机制,积极构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是坚持民生为重,加快“和谐余姚”建设,推动“平安余姚”向“和谐余姚”跨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行农民养老保障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完善落实就业援助、教育资助、廉租住房等制度,着力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力争培训城乡劳动力1.9万人次,帮助1.8万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率达到90%以上。同时,继续推进“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建设,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五是坚持共建共享,加快“幸福余姚”建设,推动人的发展由偏重物质需求向全面发展跨越。大力弘扬“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的新时期余姚精神,巩固省首批示范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实施“文化燎原”工程,加快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落文化宫、文化活动点、文化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积极扩大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力争达到29000元和12000元,年均分别增长8%,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多方面需求得到不断满足。问题五、三十年来,解放思想一直与改革开放同行,您认为余姚融入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潮?

    1、确实,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就是新时期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党的十七大也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对余姚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也雄辩地证明,解放思想是余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

    2、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我认为当前的思想解放,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核心,要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

    3、7月底,宁波市委读书会一结束,我们余姚市委就立即组织了一次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五大跨越”为主题的读书会。在读书会上,我们提出了解放思想要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从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二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从粗放开的发展路径中解放出来;三是必须坚持率先发展,从小富即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四是必须坚持和谐发展,从单一的经济价值取向中解放出来。

    4、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反对坐而论道,坚持解放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读书会上提出了当前事关余姚下一步发展的十大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引起了与会干部的强烈反响和深入思考。

    ①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再突破?

    ②特色农业如何做优做精?

    ③两个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如何发挥?

    ④产业如何实现集聚发展?

    ⑤中国塑料城的大旗还能扛多久?

    ⑥如何发挥“一山一水”优势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⑦余慈商贸中心如何打造?

    ⑧文化与经济社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

    ⑨创新型城市如何吸引人才、技术、资本要素?

    ⑩宜居城市建设如何达到宜居宜业目标?

    4、最近,我们余姚市委还发出《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决定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市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五大跨越”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活动,将组织开展十项系列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大讨论活动,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全市人民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