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怎么看待您所走过的历程?您所看到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象山?
周江勇:象山改革开放的成就,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联系象山的实际情况来看,象山改革开放这30年可以用翻天覆地的变化形容,因为象山独特的区位环境。大家知道,我们象山是个半岛县,三面环海,有一个半岛、本岛和大大小小608个小岛组成的象山县,我们有6618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117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独特的区域环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象山人是非常苦的。薄弱的基础设施,多发的自然灾害,相对贫困的百姓生活, 78年的时候基本上是这样的态势。
所以有人在研究改革开放30年,用一句话来概括,建国初30年解决的是老百姓站起来的问题,接下来这30年是解决富起来的问题,象山也符合这两句话的基本判断。30年前的象山确实还是比较贫困的,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时期,我们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一个是远,象山离宁波很远,因为象山是半岛,交通不便,到宁波去没有一天的时间是到不了的。这还是丹城的。假如是海岛地区,去杭州要两天时间。
主持人:这是什么年代的事情?
周江勇:这是80年代的事情,丹城到杭州将近要1天多的事情,到宁波很远,确确实实是宁波最远的海岛县,并且县域之间也很远。所以象山有一个特征,方言特别多。为什么这么多?实际上就是交通不便,可能是山的对面,但是它是两条水系,讲得就是两种语言。
主持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象山很怪,最主要的是方言,就那么近的距离有那么大的差别。
周江勇:方言很多也说明当时交通不便,就是山海相隔造成的状况,这是一个远。离宁波相距很远,象山县内也很远,
第二个可以概括为弱。当时的工农业基础非常弱,基本上没有工业,78年的时候统计,当时工农业的总产值只有8479万元,而到今天已经有366亿了,相差是431.7倍,当时是非常薄弱。这是工农业的基础薄弱。第二点薄弱就是抵御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很薄弱。象山是个半岛县,世世代代以渔为生,与海相伴。但当时的装备条件非常差,在大海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弱。所以当时很多家庭是因祸致贫。在捕鱼中受到风浪的侵袭死去,一个家庭倾家荡产。还有一个薄弱就是沿海基本没有修成标准海塘,所以一旦发生台风就会给象山百姓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个也可以概括为是一个弱。工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非常薄弱。
第三个可以概括为象山比较小。这个小就是工农业经济的规模很小。我们接触过一个统计,1978年整个全县GDP只有1.2亿,我们象山到2007年已经到了195亿元,2007年是1978年的162.5倍,所以差距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小就是老百姓的眼界很小,渔民只是依靠海洋吃海洋,农民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状态,就是圈定一个很小的范围,谋取他的生机,所以眼界也很小。不是说象山人的胆子小,而是当时的政策背景没有创大业的氛围。
第四个可以概括成象山还是比较穷。尽管说解放以后的30年象山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和主人翁地位的确立。但因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老百姓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贫困的。1978年我们有一个数据反映,1978年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只有447元,而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9元,增长了将近有47倍,就是46.8倍。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象山人困难时期经常吃番薯,到了78年好一点了,但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是会吃。这是从百姓角度讲。从政府角度讲也很穷,政府的口袋里也没钱。我们的老书记宋书记还讲,那个时候做书记才2000多万的财产。我们查到1978年的象山财政收入是1897.4万元,不到2000万元。而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22.77亿元,增长了127倍,是这样的概念。所以百姓口袋里也没有钱,政府的财政口袋也没有多少钱,都可以概括为一个穷。
而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百姓借助这样一个政策背景,创业创新。所以象山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用翻天覆地形容象山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是最恰当的。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几个词,归纳起来往回看,就是没有机制没有环境让你去创业。刚才说到过去象山很穷,象山很小。那时胆子也小。其实这个胆子小完全是归咎于没有创业的政策,没有这样的空间,现在都说象山人胆子大,敢于走出去、请进来。我曾经在采访过您的时候听到象山人的精神就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我觉得每次我来象山采访的时候,我会想到这几个字,觉得真是这样的。您刚才说回顾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的变化,现在在象山人的身上完全看不到了,现在都是欣欣向荣的现象,而且象山的改革开放、创新创业,每一年或者是没有多少时间就会有新的现象,而且转变的过程当中都是向上的。
周江勇:基本上是三四年翻一番,这样的一个发展势头。象山是渔民,胆子其实很大的。一个地方的发展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30年的政策,就为这些渔民的发展创造好的天时地利人和,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所以回顾30年的发展,首先是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第二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也得益于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全社会的广泛支持,老百姓的创业创新,所以使30年来象山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我们也可以理一理,象山这么多年来的发展,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尽管这么多年换了很多届党委政府,但围绕象山发展,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象山又好又快的发展。这里面有几个共性的东西。
第一个是30年来大家都在摸索发展的道路。我认为30多年来在实践当中摸索出了一条符合象山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就是海陆一体化的发展之路。象山拥有海洋,我们有6618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有608个岛礁,有800多公里的海岸线,占浙江省的八分之一,是个典型的海洋大县。我们拥有海洋,就要研究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围绕海洋做了很多文章,找到了一条符合象山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就是海陆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我们把海洋保护好,把海洋的文章做足做深,把海洋的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把海岛地区一些薄弱的基础设施给它加固。光是海岛陆岛工程,这几年就花了10多亿,改善海洋的基础设施条件。
所以这几年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方兴未艾,有些产业是异军突起。比如滨海的造船业。造船业前几年我们只造木船,后来是造钢质渔船,现在是造万吨以上的海洋运输船。现在象山的造船产业已经超过了80万吨的造船能力。还比如说象山发展海洋旅游业。海洋旅游业97年之前还没有,我们是无中生有、从无到有、从小大到,应该说发展得也非常快。象山的旅游接待人次去年已经突破30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接近20亿元。所以这一条道路就是海陆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是符合象山实际的,是象山的特色发展之路。以“特”才能取胜,这是30年来一个可以总结的地方。
第二个弘扬了一种有个性魅力的象山精神,所以我的办公室也挂着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条幅。
主持人:摄像师也可以把镜头转过去,周书记座位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字幅,海纳百川、勇立潮头,蒋正华副委员长题的字。这个含义很深,跟象山人的精神是很符合的。
周江勇:所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象山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了创业创新,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象山是海边人,世世代代以渔为生、与海相伴,养成了他的独特的文化品质和个性魅力。因为海洋作业非常艰苦,富有挑战性。讲究团结,宽宏大度这都是一些文化品质。我们在前两年广泛征求老百姓意见的基础上,提炼了这几个字,海纳百川、勇立潮头。这是象山人精神的一种写照,也是文化品质的一种集中概括。这种精神得到弘扬,激励了象山人创业创新,这一条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我是有非常深的理解,人家说文化是软实力,在象山确确实实可以印证。是这种文化精神,促进了象山快速的发展。因为象山没有任何的优势条件,比如搞工业我们没有资源条件,没有区位优势。但是我们象山把工业做起来了。
象山爵溪是个偏僻的小渔村,怎么把针织做起来,成为中国针织名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统计有7.9%的出口份额是象山针织企业出口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象山就是以他的诚信,以他的宽宏,以团队协作的精神,把上海的师傅请进来,把上海的设备买进来,把上海的原材料拿进来,然后做成产品再卖到上海去,把象山针织产业这样一点一滴做起来。象山的旅游也是这样,抓住上海人想休闲会休闲的习惯,我们把休闲产品做出来,把旅游景点做起来,吸引了长三角地区游客到象山来,把象山的旅游慢慢地做大做强。这些看上去是经济现象,实际上也是文化现象,是这种象山精神激励象山人创业创新。
第三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不可否认在这样的土壤中,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孕育了一批带头致富,能带领致富的人。因为象山工业没有大城市的辐射,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慢慢的摸索,慢慢的壮大起来。有一些能人,带头致富了,带领致富了,实际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前两年我们讨论象山精神的时候,也讲到针织产业有王增田等等。象山的建筑产业,象山建筑成为浙江省前五位的建筑之乡,去年施工产值超过300亿元,有两家上市公司,有三家特级资质企业,有九家一级以上资质企业。我们象山自己的市场很有限,我们的建筑队闯荡在上海、杭州、宁波,也是有几个带头人。比如说赖振元、郑宏舫等,带了一批人,拿了一把泥刀,背了一个泥袋子,开始到宁波、杭州、上海去创业。有这些人的带动和激励,使很多人跟着创业创新,所以能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当时邓小平同志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全社会,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共同富裕,实际上这30年来在我们象山也可以找到这些典型的例子。
第四个我感觉到,这么多年来,30年来,我们全县上下也建立了一套共建共享的体制和机制。象山要取得发展,需要全县的联动,上下要联动,干部和群众要联动,用现在的话讲叫共建共享。象山条件比较差,基础比较薄弱,要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大家要出力,取得了成果大家享受,所以达到了一种共建共享的效果。所以这么多年来历届的党委和政府都强调在整个工作的理念上,按照现在的话可以概括成三句话,始终不忘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不忘稳定是第一责任,始终不忘民生是第一目的。所以由始至终围绕这三个第一,形成一套好的工作机制和体制。
在具体的工作推进当中,我们依靠大的背景,就是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把这个机会把握住,抓住这种良好的机遇,然后科学决策。因为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全国一盘棋,但是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个性特色。象山要研究象山的个性特色,以特取胜,走特色发展之路,走海陆一体化的发展之路。要科学决策象山的发展,然后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与老百姓同甘共苦,老百姓的广泛支持,形成支持发展,拥护改革,创业创新的氛围,所以这套机制建立起来以后为象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特别强调共享的问题,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发展的成果让广大老百姓共同享受,只有共同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老百姓参与改革开放、参与创业创新的热情才会更加高涨。所以这几年来我们对民生问题也是十分关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所以30年来的改革开放,历届的党委政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看来这30年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这30年来理一条线的话,可以有四个成功的经验,或者说可以总结的地方。
主持人:所以你说这些的时候,我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您让我羡慕和钦佩在哪里?就是对于这些详细的数据性的东西,我觉得您记得都非常明晰,包括某一些项目,谁是带头人,您都能够记得那么清晰。我也想到象山人的精神,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胆子让他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这与他们的性格有关系。我都下海了还有什么不可能干的?所以改革开放有一个下海的说法,有些人游得不是很好,下海后经历了那么多的大风大浪,上岸了以后我也吸取了部分的经验,我想象山人也是一样,做其他的事情不仅仅是胆大,还有心细,我想象山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跟他的胆大还是有关系的。
周江勇:下海,改革开放讲下海,实际上有两层意思,海洋的空间大,可以取得资源,赢得先机。同时下海又带有挑战性,海洋那么大,你是那么渺小,下海去就富有挑战性。
主持人:所以你讲的时候我就想象山是不是就应了下海这个词,改革开放以后说得最多的就是下海,象山人正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赶海,与海为生这样的情况,可能造就了象山人,所以现在走出去都说象山人有钱,我也在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演变的过程当中,象山人真的经历了很多,比如刚才做节目之前,工作人员也说到,十多年前去松兰山,那时没有开发,草很多,10年前真的没有什么变化,10年后再去看就是一个旅游的黄金地一样,我也想另外的一个问题,我们象山的改革开放每个阶段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可能要在这方面做某些努力,让他能够在这方面发挥,到现在为止,我们象山的发展空间也是不断的变化,我感觉象山走过了这么多年,这两年象山在旅游业方面做得特别大。
周江勇:象山旅游业是象山整个发展当中的一部分,也是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昨天《宁波日报》头版头条也登了,象山正向全国旅游强县迈进。象山的旅游发展就这么10年时间,1997年才起步。象山是海边人,有独特的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文化品质,所以象山的旅游当时确确实实是无中生有、从无到有,它走的一种形式,就是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这样的一种模式。这个旅游开发的模式在全省我们是被肯定的,在全省的、宁波的旅游工作会议都做了介绍。因为旅游这块东西是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大家关注度高,挑剔性特别强,你要做得精,做得好,要有竞争力,要有排他性,没有一定的竞争力、排他性,你的旅游产品就不被人家接受。
象山的旅游模式就是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打的文章就是海洋、生态加文化,依靠象山的海洋资源、生态资源优势和文化魅力,这三块结合起来,形成了象山旅游的品牌。其实海洋很多地方都有,沙滩很多地方也有,我们把几块结合起来,就是海洋加生态加文化,海洋利用它的滨海资源,利用象山是全国生态示范县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讲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我们象山是出卖空气的地方,叫天然氧吧,都是把海洋生态文章做透。然后再增加文化元素,比如说我们中国开渔节,我们渔文化的研究,都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开发出来的石浦渔港古镇,打着渔文化的古街,在全国也是没有的。这些文化产品,文化内涵也是旅游当中的元素。所以这样结合,象山的旅游就有竞争力。
象山这几年来的旅游经济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每年都是50%以上的增长速度。所以到2007年旅游接待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一个县有这么多,现在已经有五家四星级的酒店,在一个县为单位来说也很少见,更多的还有2万多张床位的经济型的、老百姓参与的普通型的房间和宾馆,这样一来可以接纳大量的人来象山来享受海洋文明和海洋旅游资源。
主持人:象山的大大小小的旅游饭店和宾馆,或者说酒店达到了200多家。
周江勇:200来家,2万多个床位。
主持人:刚才说到老祖宗是靠海吃海、已海为生,现在同样也是靠海,人家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现在也是这样,但是味道完全不一样了。
周江勇:海洋文明也是一个文明程度的提高,从黄色文明到蓝色文明,海洋文明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挑战。现在提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对海洋的认识更深了,研究也更深刻了,保护力度大了,开发的力度也大了。比如原来是原始的依靠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现在是更高层次的保护开发,在保护基础上利用海洋,发展海洋,这实际上对象山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主持人:象山联名签字为保护海洋,我想不起来了叫什么?
周江勇:蓝色志愿者保护海洋行动。我们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门写了一封倡议书,倡议全世界的渔民都来保护海洋。实际上当时在中国东海实行休鱼期,我们是最早的倡始人。我们向国家渔业局提出来,因为海洋资源的衰竭,要实行休渔期。当时最早的时候是实行2个月,效果很好。但还不够长,又提出倡议3个月,现在休渔期是3个月。现在我们还在提,能不能再延长。但是国家有一个平衡,对海很好的研究,应该有更好的保护,让海洋有更大的作用发挥。
渔业捕捞只是海洋开发利用一个小的部分,海洋经济的发展涵盖的内容太多了。现在国家叫海洋强国战略,省委叫港航强省战略,宁波也提出港桥海联动的战略。我们象山也是桥海兴县战略。应该说象山面对新的形势发展的机遇也非常多,完全可以在海洋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象山在经济社会上可以取得巨大的发展。所以对2008年的工作我们都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到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围绕象山发展制定了发展战略和工作举措。比如说对2008年的思路,总的战略叫工业强县,桥海兴县、旅游富民,和谐惠民。这是2005年党代会时候就提出来的四大发展战略。结合2008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背景,我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工作目标,所以大的也可以概括成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首要的就是思想大解放,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象山这么多年来的发展靠政策,靠大家的苦干,也靠大家的思想解放,创业创新,象山人不安于现状,象山是最早实行渔业股份制改革的地方,四轮驱动我们象山也是最早提出来的县之一。所以思想解放是象山的文化品质,随着新的形式和发展基础的积累,有一些人也开始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怕闯、怕干、怕冒险,这种思想也有所抬头。
所以我们今年结合十七大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我们今年布置了推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只有思想大解放才有大谋划才有大发展。
主持人:我打断您一下,从思想大解放角度来讲,比如说是我,我在这里经历了30年来的改革开放路程,我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其它方面,这个时候再让我思想开放一些,可能有一些怯步的地方,今后怎么发展,今后我们的发展空间究竟还会有多大?还会有怎么样的收获?可能会有这方面的担心。
周江勇:老百姓创业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想守家业,把锋芒收起来。但是实际上坐吃山空,你一直守,机械地守是守不住的,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才能有更大的空间。所以象山有很多的产业是带有挑战性的,海洋产业的发展,建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状态下你想固步自封是没有希望的。只有不断地挑战,不断地创新。当然现在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就是要有更宽广的视野,以更大的魄力来谋求象山县的发展。所以这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是不一样的。你要树立一种不进则退的思想,慢进也是退的思想。这样的思想灌输下去,大家统一起来以后,象山的发展才更有希望。就像你刚才讲的,有些人就讲我差不多了,有一定的积累,有多少财富了,可以守住了,再冒风险也不敢了。我们也正对这样的思想,继续弘扬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勇立潮头,要有勇气,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力量。象山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地解放思想,用象山精神激励大家。新的思想大解放,我们做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
主持人:如果不这样努力的话今后站在潮头的就不是象山人了。
周江勇:在原先这样的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在新的发展上,我们已经有大的政策背景,有好的工作基础,和一拨已经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锻炼出来的厂长经理和干部群众,所以这些资源优势要发挥好,然后思想更解放,与国际接轨。同时我们要看到,尽管象山是发展了,但与周边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你不能做井底之蛙,这就是思想的大解放。
第二个要提出的就是产业的大提升。象山的经济规模不大,但是象山的经济也是非常有个性特色的,产业也有蛮鲜明的特色。这几年来,象山原来在04年之前一直是半边江山的针织产业,现在面临很大的压力。现在叫三率二价,汇率,人民币的利率和出口退税率,还有二价,原材料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价格,这些一碰头,象山的针织产业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出口受到了很大的挑战。针织产业如何来发展,是象山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去年以来压力是非常大。到现在为止,象山针织产业占了全县工业比重的30%,这30%的经济产业,我们不研究它的转型和提升,象山的工业将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我们要研究产业的转型和提升的问题。所以这次根据省委和市委的主题实践活动的安排,我跟我们的县长都是围绕产业转型提升确定我们的蹲点调研的课题。我蹲点调研的课题就是提升造船产业,实现富民强县。我们李关定县长的主题是提升象山针织业。象山造船产业这几年发展很好,造船能力已经超过80万载重吨的能力。但是造船产业面临着很多融资上,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引进上,出口船只的业务发展上等等都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不提升,我们也会落伍,所以今年我们非常努力地在抓产业的转型和提升,所以叫产业大提升。这是我们第二个具体在布置的一个事情。
第三个也在很好的研究就是园区的大开发问题。象山在宁波来说是一个后发地区,尽管我们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63位,但在宁波还是后发地区,是正在迅速发展的地区。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式非常好,12个主要经济指标其中有10个是超过宁波市的平均水平以上的,说明我们经济发展的态势非常好,后发的力量非常强。所以我们要借助这样一个大局,真正使象山成为在黄金发展机遇期中又好又快发展的地区。所以今年我们非常注重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我们拥有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杭州湾产业带象山产业区,还有一些现在新围垦起来如大目涂园区等。这些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借助国家的政策,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海洋资源的空间,把象山的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来扶持好、建设好、开发好,实现大的开发,大的投入,大的产出。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我们也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就是民生的大改善。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的是共建共享的氛围,省委全委会专门作出了改善民生的决定,市委全委会也作出了改善民生的决定,我们县里也已经研究了,专门安排读书会的形式,来研究象山的民生问题,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县老百姓,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对民生问题我们专门谋划和研究,比如我们要建设全县区域联网的供水工程,这个已经启动了。要努力实现让老百姓读好书的教育均衡化的问题。要努力解决老百姓的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解决海岛地区老百姓的增收难问题,等等。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工程,在2008年我们要有大的改善,通过工程的形式,一项一项以加以落实。
最后一点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靠领导干部的作风来保障,所以我们提出作风的大转变。今年农历新年的上班第一天,我们专门召开了作风建设年的动员大会,要求领导干部以好作风来推进工作,好的作风来取信于民,好的作风来改善干群关系。所以我们非常强化干部的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换取象山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使象山继续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所以通过这几个方面能把08年的工作具体落实好,相信象山2008年的发展态势会更好。从1-4月份的情况来看,我们非常满意,几个指标都满意,GDP增长了12%,能耗也在降低,财政收入上升了33%以上,应该说态势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我今天一到象山就看到了今日象山报,头版头条就是您在大徐镇调研的报道,您说到创新创业是企业发展的强大的动力。刚才您也多次说到了这些。在前段时间刚刚结束了的十七大也多次提到了创业创新,在今年的两会中听到一个比较多的词也是关于创新创业的,当时代表都提出来,通过这次大会,大伙会想办法在原有的特色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地创新创业。那么进一步的创新创业,刚才您也谈到了,我们象山在创业过程当中我们怎么做,我在想任何一个地区发展的空间,它怎么样发展,我总觉得还有一点的局限性,比如说我们象山,它从工业发展也好,从海洋业发展,他会不会有一个某一个时期当中会有一个变化,比如说我们靠海,我个人坚信如果我们保护得好,海永远可以靠得住的,但从工业角度,从工业的大环境来看,我觉得象山的实力好象知道的人不是很多,我看看你说的这样的话,我有一点点的疑问,从企业发展创新创业,我们整个的象山后劲足吗?
周江勇:我们对象山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对象山的未来也是充满希望的,象山今后也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在县12次党代会提出,今后的象山要成为实力象山,休闲象山,开放象山,人和象山。我们对这四个象山的确定,是从象山的实际出发的。你刚才讲的是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我们从2006年开始,每年春节过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县性大会,06年,07年,08年,第一个会都叫推进创业创新的大会。这个创业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要动员在全社会上,所以应该是全民创业,全面创新。象山的创业要在全县范围内实现更广范围的创新。象山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已经实现了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这个发展的成果是大家艰苦创业换来的结果。但是象山在发展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制约因素,需要我们突破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这需要我们创新。是创新的不断积累,象山换取了发展速度,所以象山的发展就是创业创新的成果,今后的象山更需要继续的创业创新。
主持人:您说的创业创新我还想问,有人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您认为象山目前是在创业阶段还是守业阶段,毕竟我们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象山目前来讲您认为是处在哪个阶段?
周江勇:象山的创业创新从阶段的角度讲,我感觉把发展作为一个曲线的角度考虑,发展总是有高有低的。象山现在的发展应该处在一个爬坡阶段,挺一挺就会有更好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成果。假如你松口气,想缓一缓,可能就会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象山我们现在讲是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机遇期,国家提出黄金发展机遇期,对象山来说是特别符合,象山应该可以真正叫黄金发展机遇期。象山原来有交通条件的限制,资源开发的局限性,所以象山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换得了现在发展的速度。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象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从天时角度讲,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国家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省里叫港航强省战略,宁波市叫海洋强市和港桥海联动战略,有这样好的背景。象山是海洋大县,资源优势非常丰富。北面有象山港,南面有石浦港。有大大小小608个岛礁,有800多公里的海岸线,占浙江省的八分之一。这些海洋资源优势原来由于政策因素和区位条件的限制,这些资源都没有发挥它的优势。而现在在这么好的背景下,象山发展的势头非常好,大桥已经正式奠基了。昨天的大会上,巴音书记讲今年要实质性的启动,市委市政府要全力来推进象山港大桥建设。所以大桥一建设,象山就是桥海的新时代。所以这个时代当中,象山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很多人家由于土地资源等要素的制约,象山这些反而成了优势条件。
所以说机遇总是亲睐有准备的人,我们象山老百姓很好来研究这个事,谋划这个事,继续地创业创新,这样象山的黄金机遇期才不会错过。我一直讲我们还是上升阶段,所以只有我们顶上去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说过了上苍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所以刚才您说我们正在爬坡,但是您说到爬坡的时候我开始有点不理解,当您说完之后我才真正的理解,当我们爬到某一个坡度我们会看到更美的天空,我们不断的发展,就不断的在爬坡,每爬一段我们都会看后面多了美丽的景色,一边在爬坡一边就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刚才您说的象山港大桥很多人都在期待着,不光是象山人,很多宁波人,杭州人,上海人都在关注。这个桥造好后,比如说宁波人下班后开车过来吃顿晚饭,在海边散散步,还可以再回去,真的给人很好的向往。从您个人觉得,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事情,同时有没有压力?
周江勇:象山建大桥可以说是象山人的百年之梦也好,千年梦也好,建了大桥之后,象山与宁波的距离只有47公里。47公里是一个同城的概念,半小时的交通圈。所以象山建大桥是象山人民的期盼,市委市政府已经正确决策,并且已经下了任务,所以建大桥、建成大桥,象山人是充满信心的。现在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们建设过程当中正等着国务院的最终批复,其它的准备工作已经万事俱备了。所以象山港大桥不但是建成之后发挥作用,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定下来建的时候,象山的大桥效应,预期效应已经发挥,很多项目已经落户象山了,包括中石油装备基地项目也已经到象山落户了。很多旅游项目,滨海的造船项目,都到象山来落户了。这是大桥建设的一种预期效应,大家看到这个大桥肯定要建,也肯定能建成,所以很多项目提前进入了。等到大桥建成了之后,我们的资源就变成了紧缺资源,竞争更激烈。所以有先见之明的人是先期进入到象山来,参与象山的开发与建设。应该说我对大桥的建设建成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圆象山百姓之梦。市委市政府在昨天的市委全委会又明确讲到了这个事情,并且下达了任务。
主持人:我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
周江勇:所以正在发展中,所以我们正在爬坡阶段,各项事业都需要我们艰苦创业,需要我们戒骄戒躁。所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微弱的,一点点,但所要面临的任务又是非常艰巨的,在爬坡,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换取更好的明天,更好的发展程度。
主持人:我们爬坡的速度可能要加快一点。我听到有的领导讲话的时候说,同志们努力,我们还得需要努力,不能放松,我觉得在象山的发展路上同样也是,所以我也希望在今后每一次来象山的时候,都看到象山不管是表面还是内涵的变化,有非常美好的明天。我们也希望象山港大桥快点建好,让宁波的人民每天到这里来吃海鲜。
周江勇:象山每一步的发展,也确确实实离不开所有关心象山人的支持。在今后的发展当中,也更需要所有喜欢象山、关心象山的人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