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欢迎您回到中国宁波网和慈溪新闻网在这一时间段为您直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仪式。
在节目进行当中前方记者也在不断发回消息,说大桥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记者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总之大桥上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的气氛,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大桥上去,跟记者一起去感受这种激动的心情。
刚才大家看了短片,和对书记等等嘉宾的采访,接下来我还要请到一位嘉宾,首先在认识嘉宾之前我想请大家看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见证大桥》,见证大桥有很多的建设者还有工程师还有总指挥等等他们已经亲历了大桥的建设,还有一些人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大桥建设当中其他方面的内容,他就是慈溪日报社的陆华侨主任。
在上节目之前,他说我不善于言词,但我想他心中会很有数很清楚大桥的建设,在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您就一直跟随着大桥采访,经历了很多事情,我很想问一下您,写这本书我看了一下,书有200多页,大概有15万字,我相信其中饱含了很多艰辛,所有的采访都在里面,有很多的内容都包含在里面,我在想您怎么会想到花这么多心思写这本书?
陆华侨:我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是离大桥最近,最基层报社的记者。有幸参加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全程的报道,从2003年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有5年多的时间,我见证了大桥建设的全过程,写下了有200多篇文章,还有10多万字的报道,我想我用这么长时间,用什么礼物献给明天大桥通车?怎么和大家分享大桥建设的成果?让后人记住我们大桥辉煌的历史?我很早就想写一本关于大桥的书。
主持人:我总觉得在写书的过程中,要搜集五年来你所写过的文章,所采访的报道的时候,你的心就像过电影一样,是不是在你搜集这些文章的时候,在写书的时候这时候的心情是不是也有一种用文字见证记忆的感觉?
陆华侨:对于这本书首先要感谢社里的领导,特别是社长,最后能够使这本书在大桥通车之前能够顺利出版,另外我还要感谢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有关同志和其他记者同志的帮助,使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完整、更加全面,作为我自己也起到了一个编辑作用,特别是从去年6月份大桥贯通以后把以前报道过的文章搜集、修改、补充到现在出版这些内容都做了大量的修改,我想把《见证大桥》这本书内容简单的介绍一下。
主持人:我也看了里面的内容挺丰富的。
陆华侨:这本书是继宁波作家夏征(音译)和黄易(音译)两人编著的《跨越》(音译)这本书之后又一部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出版物,也是第一部以记者视角记录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工程建设的书籍,书中的内容主要收录了我和其他记者在大桥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相关的文字信息,还收集了与大桥工程有关的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大桥的施工、资金还有重要关键点的建设以及大桥建设走过的风雨历程,详细记录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是一部使读者了解大桥,剖析大桥的一部工具书,也是一本了解大桥、观赏大桥的手册。
主持人:如果您有幸能看到这本书的话,翻到第二页就可以看到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实录,也就是说每个建设过程当中的环节都涉及到了。
在节目之前的时候我看您这本书还有一种感受,我曾经听说过一些故事,在06年的时候曾经跟大桥指挥部的人谈到过有关情况,当时挺感动的有两件事情,当时他们说桥上进行的婚礼,还有有关过年的事情,很多人一年两年都回不去,我觉得这些建设者真是值得我们为他们鼓掌,尤其是今天大桥开通了,我不知道您对他们有没有特别的关注?
陆华侨:是这样的,五年多的时间也不短,所以在采访当中还目睹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很多东西都让我终身难忘。
主持人:这样吧您就讲讲您终身难忘的事情。
陆华侨:借这次节目的机会,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记得大概在2003年6月8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奠基,那个场面有5万多的观众参加了奠基仪式,奠基仪式刚好是在隧道旁边。
主持人:我听说当时有一些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人都参加了奠基仪式。
陆华侨:我作为记者也很容幸抢到了最好的位置,就是现场的最前面,也看到了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他当时是省委书记,看到他为大桥工程奠基。
主持人:好象李铁映也来了。
陆华侨:对,他为大桥工程奠基、揭牌、培土,习近平同志按了大桥工程开工的按纽,也标志着大桥工程开工。
第二个感人的事情是2007年6月28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全线贯通,好多岸上的人都在大海上看,我们记者是在规定一个区域里,当时也看到了省委书记正式宣布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
主持人:你当时站在哪里?
陆华侨:也是记者席。
主持人:我就在想,当一个桥正式贯通的时候,我想得都很激动,你也很激动,这个场面的照片有没有拍到?
陆华侨:那次我们没有参加,最后合拢的时候是在北面,我没去。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大桥采访当中一共有10多次乘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气垫船到北岸采访,印象最深的那次就是2005年2月21日交通部领导组织的专家组他们到工程地考察的那件事。当时是要到北岸去,但是当船开到海中间的时候领导说要到打桩船上去看看,当时好多的记者都特别激动,因为这么长时间采访从来没有到过打桩船去采访,对我来说到现在也只有一次机会。因为杭州湾的潮水很大,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一般的情况下没有特殊情况都不能上打桩船上采访,都是禁止的,那次我们好多记者真的很激动,当时每个人都穿上救生衣,好多人拿着照相机,当时船好象是天威号打桩船,一上去觉得真的很大,当时我们停留了一个小时,忙得我们都看不过来,要拍船的施工过程,还要拍施工人员,当时我也趁着这个机会采访了施工的建设者,我看到他们的脸上身上都是黑糊糊的一身,他说基本上没有好的工作环境,每天都在船上,每天就是打桩,后来我问他你们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他说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家了,到现在已经四年时间没有回家了,我看了以后真的很感动,我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他们在船上也很少拍照片,他们也非常高兴。
主持人:我觉得这些建设者我觉得他们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像你刚才说的这么多年没有回去过,不说想家就说那份艰辛和那份孤独,别人是没有办法理解的,据我所知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一旦有大风来的时候他们刚到桥上又要返航,所以这个过程当中的很多东西,如果时间能够倒转的话我真的想回去看看大桥建设之初的情况,把这些事情都记录下来。
其实书上也有一些照片,大家在网上可能都看到过,在这些照片之外还有一幅照片,大家来看一下,可能有些人还在找这张照片的画面在哪里?后来了解到这个图象当中的建筑可能要一年之后才能看到,当时您在采访当中有了解过这个平台的情况吗?
陆华侨:到现在记住已经搞好了,接下去就是建上面的结构,可能还要等一两年,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在海中平台观光、旅游可以玩还可以住宿,这是多功能的。
主持人:您有没有想过,当这个平台建成的时候您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这个平台上?
陆华侨:这当然是想。
主持人:因为当时我跟设计者聊的时候,他们对这块平台的设计也觉得很自豪,因为它包含了很多东西,好象还有直升机的停机坪。而且大家可以住在这个平台里的酒店,所以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再这里相约,因为现在大桥是不允许参观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带着另外一种期盼,希望平台早点建好,我们跟路主任还有所有的记者,还有很多的网民和市民朋友在第一时间赶到平台。
陆华侨:如果有机会我可以做向导。
主持人:那时候您就不是文字记录者了,您就是一个向导了,
说到这儿我们对大桥又有了新的期盼,又有新的等待,我们等待大桥给我们很多壮观的感动,节目到这儿跟路主任的访谈就到这儿,接下来的时间还是希望广大网友继续关注宁波网和慈溪新闻网联合推出的直播节目,休息一会儿待一会再回来。
(以上文字由指南针速录学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