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镇海区是著名的重化工区,23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130多家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2005年化工区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30亿元。
镇海化工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经历了初创期的快速发展后,镇海区委、区政府逐步意识到,“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虽然带来经济指标短期跳跃式发展,但终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如何搞好化工区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003年6月,镇海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目标,由此拉开了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
三年的生态示范区创建历程,镇海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2005年镇海区实现生产总值192.78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86.1%;财政总收入25.72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6.9%;人均GDP为86626元,比2002年增长了8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农民人均收入8030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39.3%和36.7%。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当地的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5年镇海区主要工业污染物COD的排放量为1409.61吨,较2002年下降了22.5%,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从“九五”末的20%提高到了100%;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12.1%和36.2%。
源头治理———发展循环经济
化工、电镀、印染、酸洗是当地重点污染行业,2002年以来镇海区共投入5亿元开展工业污染治理专项整治,强制推行清洁生产。
2003年镇海区开展电镀行业集中治理。在淘汰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的小作坊的同时,斥资1.5亿元建造有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电镀中心,对电镀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期间,他们将传统手工电镀方式升级为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三个三分之一”,即用水量比原先节约了三分之一,企业排污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三分之一。2005年,他们还在电镀中心建造了采用先进膜处理技术的中水回用设施,不仅解决了电镀废水处理难题,而且达到了50%的中水回用率,每天可回用600吨水。
据统计,2002年以来,镇海区限期治理企业200多家,有83家重污染企业被关闭,101个污染严重或选址不合理的项目在环保审批时遭“一票否决”,否决项目总投资达31亿元。
在此基础上,镇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镇海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意见》及相关实施办法,给予开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作的企业相关投入额20%以内的补助,最多补助金额达到200万元。
宁波化工区是镇海化工企业集聚区,园区规划面积56.2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的15平方公里内,积聚了镇海炼化等130多家国内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根据镇海区循环经济整体规划,在宁波化工区构筑了纵向和横向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纵向依托当地的石化资源和港口优势,按“油头化尾”的原则,以上游企业的产品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从而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横向则以大企业的“三废”为原料,生产市场所需的各类产品,实现资源再利用。
据宁波化工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区内有15家企业已经形成了这种产业链关系,体现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要求。据初步统计,这些企业构筑产业链后可增加效益1.2亿元,每年减少有机废气1.5亿立方米,减少废水排放100万吨、废渣2.4万吨。“我们在引进项目时,重点考虑循环链的需要,并将相关企业尽可能布局在相邻地块,以减少物料运输途径,”管委会负责人说。
据悉,宁波化工区管委会还引导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生产中的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排放量和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从2003年开始,区内已经有12家企业通过审计,并取得了成效,计划到2010年对区内所有化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
创新监管———从处罚到预防
近日,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镇海区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在镇海区胶州街道石塘下村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07年投入使用。“环境监测监控中心所处的位置在化工区和镇海城区中间,对镇海居民来说就像一个保护屏障,”镇海区环保局副局长胡荣章说,“明年环保局要搬到前线来办公,不管发生任何环境突发事件,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措施。”
据悉,镇海区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建成后,镇海目前正在使用的企业废水废气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大气特殊污染因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区域环境高空 望系统等国内先进的环境监管设备的总控制端将统一设立在此,该中心将成为镇海区域环境的管理中心、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以及开放式的环保展示平台。“我们配备专门的讲解员24小时免费服务,”胡荣章说,“老百姓随时可以来了解镇海的空气质量、水质等各项环境指标,并预知今后几天内镇海的环境状况。”
从2002年开始,镇海化工区建设加快推进,当地重点环保监管企业数量从44家跃升到目前的96家。镇海区环保局依托高科技监管设备,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机制,实现了监管重心前移、对环境事件的处理方式由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预防。
2003年镇海区环保局启用企业废水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截至 2006年6月已累计投入建设改造资金1500万元,将40家重点企业纳入自动监测网络,并对其中30余家实行数据/视频双监控。2004年10月镇海区又投资300万元,从意大利引进大气特殊污染因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系统的成功运行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监测分析工作。
通过这两套系统,镇海区环保局实现了对化工、印染、电镀、酸洗等重点行业中40多个排放口以及大气中36种特殊污染因子的实时监控。在此基础上,镇海区环保局建立了报警反应查处机制和大气环境容量预警机制,从而超前、纵深地了解区域环境动态和掌握了监管主动权。今年上半年,镇海共有30家企业因被侦测到超标排放而被立案查处,累计罚款金额达到34.6万元。
2006上半年,镇海区环保局还建立了区域环境高空 望系统以及污染源地理信息平台,随着环保部门对区域环境状况的监控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有利于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有序推进———让群众积极参与
宁波市镇海区区长马卫光介绍,近年来,镇海区委、区政府陆续投资20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粪便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为有序推进镇海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镇海区编制了《镇海生态区建设规划》。镇海生态区建设将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构筑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生态体系”,全面实施生态工业等“六项重点工程”,镇海生态建设总投入将达143.8亿元。
“镇海搞生态建设,根本的是为了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马卫光说,“所以一方面要让百姓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让百姓满意。”
后海塘煤场的煤灰扬尘是影响镇海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困扰城区居民多年的老问题,镇海区政府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多次整治。但是,30多家煤场经营企业、800亩的总占地面积,要彻底整治并确保长期效果,谈何容易!2005年镇海区委、区政府作出决定:将煤场整体往北迁移,煤场从原来的距离城区只有几百米扩大到3公里。
2003年镇海区提出用3年—5年的时间,投资5.5亿元对全区171条共计325公里的河道开展综合整治。到2005年,这些河道已经全部完成清淤。在被称为“镇海的母亲河”的中大河部分河段,现在已经呈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景象。
为了确保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镇海区委、区政府自2002年以来实行了企业环境行为公众恳谈会制度,让企业和环保部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定期沟通和交流;2003年起开展了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评色)活动,根据企业环境行为状况分别评定为绿、蓝、黄、红、黑,至今已经公布三次评定结果,对于调动公众监督企业起到了良好作用。
“前些年镇海空气中有异味,出门如果遇到刮北风,空气里的煤灰让人睁不开眼。”张志英老人感慨地说,经过这几年的治理,镇海的环境有很大改观,我们重新呼吸到了无味的空气,喝上了干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