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新鄞州,迸发开放发展活力

  改革彰显活力,改革迸发动力。五年来,我区按照“实施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的梯度推进方略,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二次创业”,加大了资本市场培育力度,新增股份有限公司9家,上市公司4家。目前,我区已有上市公司6家,共募集资金近40亿元,企业上市家数和募集资金绝对额均名列全市各县(市、区)首位。“杉杉”、“雅戈尔”、“宜科”3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通过新股发行、配股、增发等方式,累计募集资金31.6亿元,特别是“雅戈尔”通过首发、再融资等共融资20多亿元,单家上市公司融资额占全市的近六分之一。“利时”去年成功实现香港买壳上市后,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运作。“杉杉”去年成功收购“中科英华”29.89%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今年,我区企业上市工作快马加鞭:1月10日,“广博股份”成为“中小企业板块2007年第一股”;3月2日,“康强电子”也敲响了“中小企业板块猪年第一股”的开市宝钟。

  9.7亿美元和43亿美元

  自营出口坐上了“直升飞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为鄞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巨大的“天窗”。一向依靠民营经济内源式发展为带动的鄞州经济找到了增长的新动力源,开放型经济呈现几何级、全方位的增长态势。撤县设区五年来,我区实到外资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外贸出口总量连续两年摘得全省桂冠,外经有了突破性发展。2001年,我区协议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仅为1.3亿美元和8126万美元,而到2006年,这两项数据就上升到了7.4亿美元和4.5亿美元。2001年,我区外贸自营出口量仅为9.7亿美元,而到2006年,外贸自营出口总额达到了43亿美元,并且保持了年均34.8%的增幅。外经大踏步“走出去”,五年累计兴办境外企业64家,总投资2436万美元,分布在25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开放给我区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有利于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区已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35个、高科技项目121个,外资经济对全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都超过了20%。服务业招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去年,我区共引进服务业项目21个,合同外资达2.9亿美元,实到外资1.1亿美元,分别占全区总额的40%和25%。前几年,针对传统服装出口占主导地位、抗风险能力差的现状,我区主动调整外贸出口结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汽配电子和高科技机电项目的比重明显增加,目前我区外贸产品出口结构日趋合理,能够比较有效地抵抗外界风险。

  近400个和50亿元

  园区成为经济发展“主阵地”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针对工业园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适时启动了两大园区和两个中心的建设。2001年6月,鄞州投资创业中心秉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原则开始动工,目前中心内道路、水电、通讯、绿化、排污、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已累计引进企业76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0家,总投资达8亿美元,形成了以精密机械、电子电器、珠宝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2003年2月,鄞州工业园区(原明州工业园区)开园,规划总面积11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约80平方公里,是外资集聚的重点区域和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中心梯度转移的高地。2004年4月,望春工业园区奠基,与此同时,园区内的省重点工程杉杉科技创业园第一个入园项目———800吨锂离子负极材料项目工程建设打下第一桩。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缓解土地瓶颈制约,2005年3月,滨海投资创业中心开发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已成为我区招商引资的新高地。

  两大园区和两个中心在建设中不断成长壮大,鄞州投资创业中心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开发区,鄞州、望春工业园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开发区,滨海投资创业中心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期开发、招商任务基本完成,二期开发全面启动。五年来,“两园区、两中心”合计投入开发资金近50亿元,综合配套能力达38平方公里,引进各类项目近400个,产出规模突破50亿元,已成为我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8712亩和27万平方米

  集约利用盘活了要素资源

  土地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我区各经济部门动脑筋、想办法,走出了一条集约利用资源的好路子。如区外经贸局为做好无地招商工作,想出了政府当房产中介的点子,由政府出面收集闲置厂房的信息,免费替厂房业主登报招租,借“巢”生“蛋”的办法果然奏效,据统计,仅去年全区就有37.8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迎来165个外资项目落户,占外资项目总数的84%,合同利用外资12765万美元,占全区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17.4%。香港冠基实业的电子器材项目、香港肯特集团的建材项目等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也在闲置厂房里“落地生根”。

  为了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我区还制订了落实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产业,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比五年前下降了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