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变革中的浴火凤凰

  春风十万里,吹度新鄞州。

  站在时光的彼岸,看1800多个日子飞逝,仿佛有双神奇的巨手,在空中点石成金。新鄞州的光荣与梦想,已化蛹成蝶,飞舞在13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飞落到78万鄞州人的心境里。

  五年前,鄞州撤县设区。五年来,全区上下围绕“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鄞州”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全面实施“双优”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鄞州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坚持开放创新,促进改革发展;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各县(市、区)第11位,在鄞州的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世纪华章———鄞州设区五周年特别报道”,用真实生动的笔触,浓墨重彩地展示鄞州设区五周年来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融入都市的豪迈气魄、和谐发展的辉煌成就、志存高远的崭新形象,为全面实施三大行动纲领,努力在更高起点上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和谐鄞州鸣锣开道。

  撤县设区:一个春天的故事

  2002年,踩着新世纪宁波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鼓点,鄞县迈出了撤县设区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的坚定一步。

  当年4月19日,撤县设区大会在当时的县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时任副省长的巴音朝鲁在致辞中说,鄞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宁波乃至全省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鄞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希望鄞州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抓住区划调整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新区的发展,谋划鄞州的未来。

  殷殷嘱托期盼,化作奋进动力。五年来,鄞州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01年,鄞县地区生产总值170.2亿元,2006年,鄞州地区生产总值405亿元;2001年,鄞县财政收入18.5亿元,2006年,鄞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75亿元;2001年,鄞县在全国县(市、区)综合实力排位中居第14位,2006年,鄞州综合实力上升至第11位。

  区划变更:一部发展进步史

  一部鄞州行政区划变更的历史,也是一部鄞州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

  鄞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鄞州由此得名。最初设县于秦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自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朝,境内鄞、贸阝、句章三县并设。隋朝时,三县并入句章县。公元621年,析句章置鄞县。公元625年,又撤鄞县改为贸阝县。县治均在今鄞江镇。公元733年贸阝县一分为四,属明州辖,贸阝县治于是成为州级城市。公元771年,县治由鄞江镇迁至三江口,这是宁波成为贸阝县县城之始。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将贸阝县改名为鄞县,从此,鄞县的名称一直沿袭下来。自宋、元至明、清,鄞县县治均设在三江口,历来为县州、县路、县府、县道合治。1911年以来,鄞县也是道、行政区、专区的首县。1927年,划出鄞县县城及城郊六七里地设立宁波市,直属于省,鄞县也属省辖,此时县市并列。1931年1月,撤销宁波市建制,并市入县,归属于鄞县,宁波重新成为鄞县县城。1949年5月,鄞县县城宁波解放,宁波从县城析出,设宁波市。县府迁至福明及姜山,1951年又迁回江东区。1958年12月鄞县建制撤销,所属地域均划归宁波市。1961年12月,鄞县又恢复建制,从宁波市划出,归宁波专区管辖。1970年,宁波专区改为宁波地区,鄞县为宁波地区所辖七县之一。1983年,宁波地区与宁波市合并,总称宁波市,实行以市领县制,鄞县属宁波市辖。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至此,鄞州发展整整历经2224年。

  纵观历史发展长河,虽然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化,但总的趋势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日趋合理。

  应势而动:一项重大的决策

  鄞县撤县设区,是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对宁波和鄞县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从现实要求看,撤县设区是推进宁波城市化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宁波作为浙东沿海港口城市,历史上规模不大。改革开放为宁波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围绕开发深水港建设以及石化、电力等项目的扩容,宁波开始形成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组团式城市格局,但城市空间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东、南、西三面都属鄞县区划,发展空间小,使得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产业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完善、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受到市县体制制约。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跳出“老三区”,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更长的时间跨度上,构建适度超前的特大型城市框架,当时成为宁波市区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重大决策:撤消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

  消息传来,鄞县上下反响强烈。许多干部群众在内心里对沿袭千年的县治管理有着特殊的情结,对鄞县这一名称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夜之际改称“鄞州区”,感觉很不习惯。其中也伴随着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撤县建区后,区域的相对独立性是否受到影响?原有体制内的政策是否能够保留?

  凤凰浴火,意味着变革的阵痛;阵痛过后,必然有全新的喜悦。

  事实证明,上述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融入大都市,推进城市化,带给宁波和鄞州的都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撤县设区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规模,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按2001年数据计算,鄞县撤县设区后,宁波市区面积从1033平方公里扩大到2560平方公里,在省内可保持原有地位,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升至第4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这次区划调整后,市区人口将达到196.2万,占全市总人口比重从22.93%提高到36.2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由末位上升到第12位。按2001年统计数据,市区GDP将达到772.8亿元,财政收入141.8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从38.1%和66.3%提高到58.6%和76.1%,这将使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集聚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大增强,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同时,撤县设区也是鄞县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进城市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鄞县向更高层次发展。

  鄞州区作为宁波重要的新兴城区,既能保留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又能逐步享受市区体制和政策的优惠,这将给鄞州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对促使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对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群众收入的不断增长都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局面前,鄞州人更多地看到了变革带来的机遇:通过撤县设区,有利于鄞州区进一步接轨大宁波、融入大都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鄞州区的城市化水平;有利于改善鄞州区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吸引力,促进高新技术、房地产、旅游、物流等现代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教科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覆盖,提高全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为鄞州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撤县设区不是鄞县历史的终结,而是鄞县历史在新的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延伸和发展。

  融入市区:一次成功的对接

  撤县设区、融入市区对鄞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成功与否的标志是:鄞州区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是否有更大的发展,是否继续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走访上海市松江区、闵行区、杭州市余杭区等区域;与老干部、镇乡(部门)负责人座谈;咨询经济研究专家……围绕撤县设区后如何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区委区政府就撤县设区后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

  撤县设区将对鄞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在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严峻的挑战。通过调研,一项项困难摆到了区委、区政府面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促使我们必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新一轮竞争;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态势,促使我们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面对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的期望,新区必须在加快发展上要有新的更大作为。

  这些都迫切需要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力争鄞州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处在全省全市领先地位,用更宽阔的视野审视新区的未来,用更高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激励人心,并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为之而奋斗。

  于是,一幅幅规划蓝图纷纷描绘,一项项发展举措接踵出台:“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鄞州”、“新鄞州工程”、“创建文化强区”……

  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丰厚的回报。五年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牢牢把握住了撤县设区这一机遇。紧紧依托宁波现代化大都市发展,顺天时、应地利、迎人和,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开创了鄞州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以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续写了历史辉煌的篇章。

  只要敢创造,就会有奇迹。鄞州,这块迸发激情的热土,还将继续给人们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