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企业家 商海竞芳菲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尘。我们今天的《对话》是由我们中国宁波网和宁波市妇联共同举办的宁波市妇女创业创新创岗的一个演讲比赛之后的女性系列对话。在这里我们在上一期节目当中,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一个,让我们值得非常敬佩的一个女性走进我们的《对话》节目。在之后也有很多网友对这样的一个节目特别的关注。所以在今天,我们又邀请到了一位嘉宾走进我们的直播室。

这位嘉宾可能,很多人在网络上已经见到过,或者说很多人也听说过,尤其是在这次我们宁波市举办的妇女创业创新创岗的演讲比赛过程当中,我们这个主要的赞助商就是我们今天,走进我们今天节目的主角,慈吉集团的总裁,徐娣珍徐总。

很高兴能够把您请到我们今天的直播室。我们都知道您非常忙。在节目开始之前我想了很久,在节目的时候我称您什么呢?徐总?还是人们说的女强人?因为在我看来,女强人,一,不是那么简单的,二,还有一些人似乎对女强人还有一些贬义。所以我第一个问题,很想很问,您认为您是属于大家所说的女强人吗?或者说您怎么样看待女强人?

 

徐娣珍:我自己觉得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觉得大家都差不多。人家是这么称呼,也是尊敬。我自己还觉得,咱们在做平凡的工作。

 

主持人:说起来似乎很平凡,但是在这似乎很平凡的工作当中,我觉得您做出了真的让人感觉非常不平凡的事。从您的创业史来看,我觉得有很多的一些女性似乎都有这样的一种梦想,想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有很多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您从一开始想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从您白手起家那一天开始,您会想到有今天吗?

 

徐娣珍:我想,一开始要达到这个境界也没有,也只有在创的过程当中,也不知不觉的,有一点自己,不管闯到哪一关,一个诚信,是一如既往的,能创出怎么样的结果,就是一往直前去闯。但是最终,要从原来30几年到现在,要有30几年的结果,那是每个人都没有这么远的境界的,都是一关关过来的。

 

主持人:改革开放30年了,您的创业历程也30来年了,回顾30来年前,那个时候您开始创业,是什么样的一种动力?因为很多人认为,30年前那个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女性,想独立去创业的话,这样的想法可能会有,真正去做的很少很少。

 

徐娣珍:这个也是有一种,自己一种性格,以及家庭的背景,几方面能够凑在一起,产生了这样的动力。

 

主持人:您是什么性格?或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

 

徐娣珍:我原先家境也不是不好,也可以,因为当时改革开放之前,很多家庭饭吃不饱。我的家庭有七朵金花,几个姐姐都上工厂,每月的收入也不少的,比人家的家庭。在另外一个背景,我是家庭排在中间,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妹妹,夹在中间。中间的,因为家庭的一种发展趋势,我总觉得好像轮到我有点遥远,我总觉得好像家庭的公正性,一二三四排下来,我觉得有点那个。所以这也是创业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您在那个时候,30年前,那个时候就心里想着创业呢,还是现在去想的话,回忆那个时候,自己是一直就有这个野心,还是从你一开始就想,我不自己做点事我好想就不行?

我记得好像30年前可能还包分配怎么样的。

 

徐娣珍:对的,改革开放现在31年,我也在32年左右,刚刚我也是小学毕业,当时的时候也只有14周岁吧,虚岁15岁的时候。因为我总觉得,一方面也是自己有这种性格,当时我还想读初中,放弃了初中,我走了这条路,也是几方面影响的。一方面,不读书了,父母也可以安排去上班的,我也没选择。我也可以去正常地读初中,我也没选择。所以也是一个很简单,当时自己也是很天真的一个想法,就果断地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当时我几个姐姐成绩都比较好的,我读小学,我总觉得大人不工作,那么我也跟他提要求,他说他们在干活,你还在读书。那我觉得我就是不工作,那我也会干活的,那我就不读书好了。

不读书以后,就是干活的时候大人又有一个说法,他说你还小,他说你把这个东西,这么一个钱积在我那里,大了再给你用。这样一弄,我觉得我有点不耐烦了,我就是所得到的都没得到,读书都放弃了。这时候我有点急眼了,我就是睡了几天不想起来。后来我的父母动了脑筋,看我这样有点悔了,他们说这样好了,给你承包。当时就给我承包了二十块钱一个月。

 

主持人:承包什么?

 

徐娣珍:承包上交钱,20块钱交给大人,20块以外我可以自由分配。之所以有了这样的家庭的背景,我就是一不上班,读书也不选择了,选择出来了。上班,它毕竟是受分配的。

 

主持人:对。

 

徐娣珍:24块钱一个月,7块餐费。那么多出来也只有,20块加进去,7块钱,也不满意我的要求。所以我两个都没选择,初高中我也没去,我上班也没选择,所以我就想办法,就是看看,跟我一个表姐一起,因为表姐夫他是经商的,表姐妹,虽然是表姐妹,关系一直也还是可以的。所以小学毕业第一桶金就是石棉厂。我们是六四分成,我还赚到一二十。进出是我负责的,资本是我表姐夫跟表姐妹的,这样就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前期。当时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后期,也不支援你也不支持你,所以咱们很低调的。

 

主持人:低调地赚钱。

 

徐娣珍:也不是下工厂,也没有好像大人选择你要办厂,也不割你资本主义尾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跟表姐他们夫妻两个,办了一个石棉厂,小的石棉厂。

 

主持人:我很奇怪,作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那个时候怎么会有那种想法?你看上学不上了,然后包分配去上班也不上,就想一门心思地赚钱。像一般十几岁的孩子不会想到这些。除非他实在不爱读书,我不上班了,我也不上学了,我就在家待着。而且也十四五岁一个小姑娘,我一直想象不出,而且你会跟你的表姐去创办这个石棉厂,家里还让你上交一部分的钱。我觉得,当时您之所以走这条路,我一直在猜想,有这样的因素之外,还有一点,你在家排行的位置可能也有关系。排行在中间,中间好像有压力的。两边都有压力。人家说有压力才成为动力,有动力之后你干什么都有劲。这可能是句开玩笑话。

但是话说回来了,能够走到今天,可能我想都是徐总想象不到的。那么在今天我们大家也看到很多她的荣誉。不妨在这里我把一段文字读给大家听。

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从这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是描写徐总的。是这样写的,伴随着创业的历程,她续写了人生的历程。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女成长为企业集团的企业家。更是创办教育集团的民营教育家,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首批杰出女企业家,首批全国教育家等国字号的荣誉,省委统战部的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汤维平(音译)最近还给予了非常高度的评价,他说:徐娣珍身上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是实现我省两创战略的杰出女企业家。

那我想,可能对于这样一个荣誉,可能还有很多的荣誉,我估计在你们家里,或者说你们公司里,会有很多的荣誉象征的一些奖牌。但是我觉得,你这个头衔就让我很羡慕,慈吉集团总裁,慈吉教育集团的董事长,浙江慈吉之星汽车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现在,再回顾你所走过的这三十多年的路程的时候,我相信有很多辛酸的,也有很多快乐的。那么仔细去揣摩的话,你觉得留给你快乐的多还是留给你辛酸的多?或者是留给你一些震撼的东西比较多?

 

徐娣珍:我想,还是快乐的少一点,坎坷的多一点。有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觉得事情办成了,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在有成就感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因为如今还在创业,因为成就感还比坎坷少,还是一路走来,我觉得坎坷的当中,最幸福的就是成就感。

 

主持人:成就感也好,幸福感也好,大家说起来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对于坎坷来讲,这个坎坷可能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您的坎坷您觉得在您印象当中,最深刻的是什么?

 

徐娣珍:我想,最坎坷的创业过程当中,整个最坎坷的话,我因为一生当中到目前能够说得出的八个行业,经历了八个行业。每次就是进入到陌生行业的时候,你要走向成功,这个过程是最坎坷的。

 

主持人:万事开头难。从您的头衔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三个职业,一个是我们慈吉集团的总裁,还有教育,还有汽车。您到目前为止,已经涉及到八个行业了,你还记不记得,第一次给你留下这种比较痛的,或者比较坎坷的第一桶金,在掏它的时候,那种印象?

 

徐娣珍:我第一桶金印象最深的,因为我第一个企业合作办了两年,两年赚了几千块。觉得当时我一是得到成就感,我觉得这个数字对我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很害怕,每天晚上就是,我能挣了多少了,当时需要钱的时候能够挣到一笔钱的话,每天晚上都要看一下。

 

然后挣到,正要起来的时候,当时的行业由于国家有规定,石棉厂设备的防尘、灰尘,数字不是一小数字,几百万。这样一个东西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是关掉了这个厂,觉得是当时不可理解。为什么呢,我刚才上来,我所得到的,我想到,为什么不可接受,我选择了得到了,我失去的很多。那么实际上我第一桶金两年挣到五六千块分红,但是我失去的,我的初高中都没念下去。

然后国家又规定,我买不起几百万的设备,我就在把这两年结束的时候,真的是心还是痛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你第一桶金所赚到的金子也就是五六千块钱。在五六千块钱这样一个阶段当中,应该算是你人生的第一次创业,那个时候初生之犊不畏虎,当这次创业结束之后,各种原因,你开始进行了第二次创业。因为你这石棉厂,你不可能投入那么大再继续下去了,接下来你选择了什么?

 

徐娣珍:接下来因为我有了自己能够想得到的,当时也很简单,父母分配不公,最小的他也疼爱,最大的他分配好,中间的轮不到。我要是想,父母的分配不公,我已经达到目的了。但是接下来我又后悔,因为没读书,我没念书,没念上去。我也是心疼的。所以我有了这笔自己能够上交以外分配的钱,我要做个弥补。不可能再去念书,所以我就是学手工去了。一个有了自己分配的钱,因为在家里不可能,七姐妹跟你学什么手工去,肯定也是上班去挣钱。有了这笔钱,除了上交以外我有了自由分配的权利。所以我就找了,一开始绣花,两年以后我又学了一年的缝纫。到3年的手艺学下来以后,把第一桶金的钱,上交20块钱以外,几乎都用完了。

 

主持人:那你是自给自足了,应该是这样的。用你第一笔掏来的金子学绣花、学缝纫,让自己有目的性的这样去学习。学完了之后呢?是不是就按照你学的这些东西去再进行第二次创业?还是学了之后只是作为我的一技之长?

 

徐娣珍:我一开始也是想,手工学了以后去弥补我的不足。一般在农村,有点手工将来养家糊口,也比一般做家务的要强多了。当时我学完以后,就是跟师傅可以去做工,8毛钱一天。我说师傅,我上交要20块,8毛钱,我是心定不下来的。因为我这师傅鼓励我,像你这种天生的样子,你再回去做家务太可惜了。我师傅给我点拨下,我师傅是个工人,她招聘的知识青年。她原来在慈溪上班,作为一个总设计师,服装厂的总设计师。所以她也了解了慈溪市的市场,她说你到城里开店去,自做自卖。后来他鼓励了我,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后来因为经过她的鼓励,后来我也是跨出了这样很大的一步。

当时我就在慈溪市的主要的街道里面开了一个服装加工店。一面加工,一面我自己做自己卖。又要卖布料的,又要买布料自己加工的,又要人家加工的,这样一开始我就是跟我学手艺的,两年绣花一年缝纫,第四年我就开店去了。

 

主持人:应该说您这个创业路上虽然也是坎坷,第二次创业也算是创出来了。当时创业的时候肯定也是需要一笔费用的,你这个钱从哪来?因为前面第一次创业的钱已经花光了。

 

徐娣珍:是这样的,我师父的老公,他原先是供销社的主任,通过我师傅介绍跟她老公讲,代销,他给我5、6匹布,卖完了再去上交。我出了张借条,还拿了他的证明,是代销。不但给我4、5匹布,还给我50双皮鞋。这样我就从第一个店面开起来就做起来了。

 

主持人:你这个第二次创业我觉得有贵人相助。应该也算是比较顺畅的,哪有创业不难的,我觉得您这样的创业应该是,第二次创业算是比较顺利的。那么二次创业之后您又经历过多长时间?这个经历怎么样?赚钱赚得多不多?

 

徐娣珍:当时我去的时候,我就印象很深的,当时是提倡万元户,万元户很稀奇的。我一去就是五年,五年下来我就是整个,包括税金、摊位费、房子费交掉以后,整个大概挣了五万多块。

 

主持人:那个时候您可不只万元户了。五年下来那个时候全国的万元户也不是很多,20几年前。屈指算来,从您一次创业十四五岁,到又经过您第二次创业,五年的时间下来,我算了一下您时间也是到了20出头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正是少女怀春的季节。那个时候有没有想到谈恋爱?或者家里说20多岁了,介绍男朋友?我不知道当时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在你身上?

 

徐娣珍:这个中间,就是开店的时候,也是父母作主的,中间找了一个男朋友,也是在中间开店的中途找了这个对象。

 

主持人:然后就顺理成章的,结婚了。

 

徐娣珍:很简单,一见钟情一样的。

 

主持人:那个时候应该还很小,大概刚刚20多一点点。

 

徐娣珍:我找对象,我是在22岁的下半年吧。

 

主持人:但是从您创业的过程当中,您经历了这两个行业,第二个行业的时候,跟您先生就成立了家庭。那么之后,您可能又不断地在创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您回忆起来的话,您的先生是一直以什么样的态度站在你身边?

 

徐娣珍:他对人也很真诚的,也没有多大的愿望的,也没有多大要求的,只会我对他要求严点,他也没有什么要求的。因为我和他结婚之后,服装店就没去开过。一直结婚以后,我就停下来以后,我算了笔帐,我先生我跟他找对象,他是个船老大,他们家里当时有条私人的船,他们三兄弟都是家里就是撑船的。我一想他们家里,有条八吨的船,撑船收入也不少,有可能我算了一下,他们一个月撑船,八吨的船,一个月下来我就卖一年的服装。

所以我结婚18天以后,我就下决心,跟我老公商量,我结婚下来还有3万多块钱,我说咱们买三条船,这样我说,搞一个月,相当三年搞服装店。所以我也想用我老公的长处,我作配角,让他作主角。所以我把我结婚后留下来3万多块钱买了一个拖船,一个机头后面两个,结婚18天就下海了。

 

主持人:真好。我想你先生当时心里不知道有多乐,得偷着乐,你看我这媳妇儿娶的多值啊,一心不仅仅为家里着想,18天之后就把自己的3万块钱全部拿来去创业,去买了这个,叫拖船是吧?一个船头然后后面拖着两个船?

 

徐娣珍:前面一个机船,后面拖了两个。

 

主持人:当时你先生怎么说的?你娘家人又怎么说呢?这毕竟是你当时自己开店挣来的钱。

 

徐娣珍:双方大人也是,也没有管,他们也是当时也不会管。就是觉得同事之间都说得反而非常多。因为当时我到慈溪市开店,年纪也算小的,当时在市场里面我个子也比较小,都叫我小阿娣。都说她怎么想不通的?好好的生意这么好,就撑船去了?反而我的同事都想不通。我的家里人我解释,利用他的长处,有这个资本想多挣点钱,辛苦点。

 

主持人:等于你是退在幕后,你的先生在前面,然后去搞运输,那个时候的运输是什么样的状况?怎么样个运输?运什么?

 

徐娣珍:沙子、水泥、黄沙,从慈溪到上虞,上虞有个松下水泥厂。还有上虞的黄沙。

 

主持人:就是往返于这两地之间在运黄沙和水泥,那么这个过程又经历了多长?

 

徐娣珍:时间来说是不长,大概搞了七个多月吧。撑船是时间不长的,一年正好碰到河里面的水很干的,干了以后就不得不上岸,时间是不长的。

 

主持人:七个月本能赚回来吗?

 

徐娣珍:那赚不回来,因为河里面船必须得上岸。

 

主持人:那怎么办呢?服装店也没了,当时肯定很多人那时候就说,当时你不关你的服装店多好,如果不关这个服装店你现在上岸了之后还可以继续做你的服装。你现在又要重新来过,那你当时是不是也有懊悔,说当时服装店不关就好了。

 

徐娣珍:我就是,他们说你再回来吧,原来做得好好的,这几个月还是再回来。我想想,回去还是不回去?当时我考察了周围的市场,因为当时我爱人的家,这个乡是一个全国塑料之乡,就是再生塑料要回收的。后来不是都搬到余姚去了,余姚的塑料市场就在原先,钟汉镇,它是塑料之乡。我考察了一下,大家都在做塑料生意,就觉得他们了解了以后,要比撑船还要好。只不过我对塑料一窃不通,还是看看做服装还是做塑料。

后来我想坚决不回去了,既然了解了这样东西就决心,船去上岸。我重新做起了塑料生意。

 

主持人:那么,当时是不是把船也给卖掉了?

 

徐娣珍:卖掉是后来卖掉的,过了一年多之后卖掉的。一下子,到底还去不去,塑料生意做得好不好还不知道,所以船先放着。

 

主持人:后来你转行之后,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余姚的模具城,余姚的塑料产业,现在已经成一个基地一样的了,办得非常的大。但是我们有些人还不大了解,可能在当时的钟汉镇,它的塑料企业也是办得非常不错的。当时你是个人来做这件事情还是和别人一起合伙来的?

 

徐娣珍:我爱人的家乡有户人家塑料生意做了很长时间,我爱人的一个小兄弟,他懂得塑料性能,我还不懂,当时我就想做的时候,他愿意跟我合股。资金是我的,我为主,他主要是对塑料的性能,因为我不懂,这样就开始合起来做的。

 

主持人:那么从我的感觉当中,作为您的个性来讲,不会就是这样的安安的和别人这样合着做,肯定边做边琢磨,怎么把这生意做大,做大之后再怎么样上升。那么干了这一行之后,你应该说是进入第四个行当了,从你最开始的搞棉纱,然后再到你的服装,然后再到船上的运输,然后再到搞塑料这一块。那么这个阶段又经历了多少年?

 

徐娣珍:我进入还是比较快的,我每天还是很用心地学。我拿了把老虎钳,把各种塑料钳开,然后用火柴烧,烧了以后用鼻子闻,然后拉丝,每个丝有不同的情况,味道也有不同的,几乎三个月就进入这个角色了。

 

主持人:我在想,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塑料,如果说用火一烧味非常的呛。而且你不仅仅去闻这个味道,要闻出它不同的味道还要把烧完的丝拉起来。你从这个闻味和拉丝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要辨别什么?从中学什么?

 

徐娣珍:它是这样的,我是先分大的,就是聚乙烯、高压烯、低压,这种都是好像一个系列的,它硬一点、软一点,低压的它的丝抽不出来的,聚乙烯的丝好抽一点,高压的软一点。这个先把大的分,大的里面再分三个,聚乙烯里面掌握它的丝不同。当时我就找我自己的窍门,比如IBS,就是改性聚苯,它烧起来的毛孔不一样,改性就是它的烟是黑烟多一点,烧起来是透明的。IBS烟少一点,烧起来它的毛孔大。强度要超过改性的。

 

主持人:太专业了,我想我们网友可能不一定能听得清楚,很专业的一个问题。

但是我想第一,不用到第一生产线去做工作,你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讲,应该说是老板之一,我觉得作为老板的话没必要了解那么透,我只要会做生意,哪个生意好销,那个东西好做,那个产量高而且又赚钱就可以了,为什么你会想到去把它研究那么透?真的有必要吗?

 

徐娣珍:因为我跟人家合股,我想吃苦都没问题,主要是自己不懂怕去进货的时候吃亏,才跟人家合股。再一点,已经走进了这个行业,要不懂这个东西,出去进货是很难的。

 

主持人:是这样的,我就在想你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么多。我考考您吧,我们这个电线,它应该也是塑料制品,它应该属于什么?

 

徐娣珍:这叫聚氯吧,它属于一种电缆线,大小一样的,品质一样的。

 

主持人:你们生产这种塑料制品吗?你们生产的是不是那种硬的,在我想象当中可以作模具的这种东西?

 

徐娣珍:模具做出来,比如透明372的聚苯的,它都可以做的。模具是一个模具,产品上需要的原材料是不一样的。这个不管大小,这么大的海底电缆也是这种聚氯。聚氯它比较软,老化程度会比较少。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聊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其实我都是走马观花一样去了解你这些年当中创业的点点滴滴。尽管我觉得非常简单,但是还是时间过得非常快,我们不可能一一细数徐总创业的历程。之后你又做过哪些?还有四个行业。

 

徐娣珍:塑料生意我一做五年。

 

主持人:这个做得相对比较长了。

 

徐娣珍:接下来因为是到1992年,当时咱们农村,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再次掀起第二次高潮。所以我第五年做塑料生意的时候也有一些积累,当时就开个厂,有这个想法。那么在第二个春风,1992年,我就是整了五亩地,造了32间平房,投资了160几万的一个小厂。

 

主持人:做什么?

 

徐娣珍:第一个名称叫慈吉灯具厂。我就做汽车配件,汽车的倒车镜、夜视镜、刹车灯等等。

 

主持人:就是车用的灯具类的东西。

 

徐娣珍:慈吉灯具厂。

 

主持人:那时候为什么想到做这个?为什么没有想到做其他的产品?那时候已经看好了市场需求的量比较大吗?还是怎么样?

 

徐娣珍:因为我这个塑料一做五年以后,做塑料的中间我生了个女儿,外面跑出去比较少,跑得比较近。主要是绍兴,江浙一带,专门收聚苯乙烯。工厂里面的筒子,回收出来的。这个我做五年服装的时候,进布厂比较多,就看到这个塑料筒子他们回收掉的。所以我一开始也有点陌生,就是杂七杂八的不收,我就收单一的筒子。后来变成慈溪市唯一一个回收塑料筒子的店,这个主要的就是聚苯乙烯。这个聚苯乙烯,当时的原材料非常的紧张,好多的企业都是我那里定点的。定点以后,我自己也有几台注塑机,跟工厂直接做产品。通过这样了解了企业产品的来龙去脉,也了解了做企业与做塑料经营的不同的地方。这五年下来,1992年就开了这个灯具厂。

 

主持人:您真是有心人,真的。经常会有人说,你这个人真的很有心,什么事情能想得这么周到。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从经济的角度,从创业的角度,这么有心的真的很少见。之后灯具厂之后,接下来你又做了哪几个行业?

 

徐娣珍:我1992年做灯具的时候,我跟北汽下面有个一汽141的灯具,长春那个141倒车镜4万套,夜视镜4万套。后来,量还是可以,我开起来的话,我1993年又研发到摩托车灯具。考虑到摩托车的量大一点,汽车的量会小一点。

 

主持人:对,那个时候摩托车从整个全国的市场来看,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不像现在,车多了,小轿车多了,可能现在比较来讲让你选择可能会选择小轿车的灯具生产。那么之后又有哪些行业?

 

徐娣珍:我1993年做汽车灯具的同时研发了摩托车灯具。摩托车灯具,1993年到1995年,一研发我也是产品开发得比较多的。开辟了七个车型,开了三千多万模具。然后买了17个注塑机。这样一做,就把汽车的产品放在一边了,我还是从摩托车的外部件、灯具、小零件,就只有一个发动机没做,后来连车架都做,整个外壳都做。

 

主持人:这样不得了了,越做越大了。那你的厂房根本不够,我在想。

 

徐娣珍:我现在老厂房还在,从第一个厂房到第二个到第三个,一共有七个厂房,一点点延伸。

 

主持人:我估计第一个厂房建起来的时候,你绝对不会,就是你希望自己干多大,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有七个厂房这么大。

那么之后,我们进入到你的第七个行业了。

 

徐娣珍:第七个呢,我到1995年的时候成立了慈吉摩托车有限公司,就直接灯具厂变成有限公司,当时全国工商局,有限公司也是第二轮,我就做摩托车大部件的,就不叫慈吉登记厂了,叫慈吉摩托车有限公司。那么下面就注塑,17台注塑机,有车架厂,有冲压厂,有五金,还有灯具装配,连电缆线都做,一共有五六个车间。这样只要有个发动机就可以装上去了。这样1995年的时候,我跟全国各地的大的摩托车长配套,当时就经历了慈溪市的重点股改企业,这样就是有点腾飞了。

 

主持人:真的是很不得了。后来你成立慈吉之星汽车有限公司,是不是也是从咱们这个摩托车生产转变而来的?因为后来摩托车基本上就很少了,汽车多起来了,是不是这样?

 

徐娣珍:我当时1993年到1995年,全国各地配套厂能够做到将近1个亿,利润也是很可观的,企业也蒸蒸日上。后来感觉有几个整机厂钱拿不出来,老是给你摩托车。做到1996年的时候,有这样的趋势。几个摩托车,你这个配套整机厂给你几百台,那家给你几百台,那么我在1995年到1996年,我不但做零配件,还把他们抵债的摩托车,我就是进入了这个市场,我要把它卖掉。要把它卖掉,有的时候在当地卖不掉,还拿到外面的省市,我同时在1995年下半年到1996年,我一共卖到6千多台,将近7千台。

 

主持人:当时那个摩托车叫什么摩托车?

 

徐娣珍:我想了想,我给你做配套,我反正跟你卖车,我还不如自己卖。当时想自己造摩托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生产许可证,汽车摩托车,机械行业都是一个行业的。你没有许可证,想造没有户口的。所以我当时动了个脑筋,1996年借用了江苏扬州的路霸牌摩托车,我做了半年,大概一年不到一点。

 

主持人: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贴牌式的这种?

 

徐娣珍:对,贴他的牌,我就1996年下半年,我反正给你配套,你抵给我车,我还不如自己造。所以我是从配件到部件,从部件到整车,然后一开始贴牌路霸,贴了牌以后觉得也是很痛苦的,他路霸牌的厂家有七八家,特别有的省市卖得比较好的,当时卖七千多、八千多。黄岩、无锡,车贴他的牌,做得比较烂,当时我卖七千多他卖五千多,我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我卖到哪里他卖到哪里,我就很痛苦。所以我想尽了一切办法,1996年下半年我通过机械部的老部长,何光远部长,当时我需要这个许可证的时候,他给我点拨了一下。他说你们不是宁波有个摩托车厂吗?停产没有做,不做要卡掉了。你把它兼并过来,我就给你发。

所以后来我通过当地的政府跟宁波机械局,宁波计划委员会这种单位,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就在1996年下半年开始协调,把国有企业的宁波摩托车厂兼并到慈溪。正儿八经的把宁波摩托车厂兼并到慈溪去了。所以当时就是,同时也成立了中国慈吉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为中国慈吉集团。所以下面又有灯具、注塑、冲压、五金、整车,一条龙服务,终于有了自己的脉络,有了自己的牌子。

当时兼并过来,它叫宁波摩托车厂,叫冰眼。我自己通过机械部又加入进去一个慈吉,两个商标,宁波摩托车厂,冰眼牌,同时一个慈吉牌。

 

主持人:我觉得这一段经历是你整个八个行业的创业过程当中,是比较长的。经历过比较多的动荡的一个阶段。那么从这个之后,您后来又转变一个,与你这个行业非常不相关的,办幼儿园去了,你怎么想的?

 

徐娣珍:是这样的,虽然我是兼并了国有企业的摩托车厂,当时生产摩托车的是两个对象,一个是军工厂,还有一个是社会企业,大的国有企业的一种大的集团能造摩托车。虽然我兼并宁波摩托车厂,当时我从1997、1998、1999、2000年,这几年来我是考虑走我自己的路,我是以销带产,打款提货、款到发货,首先从信誉求发展、质量求生存,掌握这几个理念,我是每年以6万台的摩托车的量来销。

 

主持人:6万台?不得了。我知道在大概是1996、1997年之前,大概1998、1999年之前,宁波还是没有取消摩托车,之前摩托车,那个时候摩托车什么大白鲨这类车,最便宜的差不多八九千、一万来块钱,你们那个时候的摩托车,我不知道是哪一类的,是踏板式的还是哪种?

 

徐娣珍:是这样的,不是想生产就生产,得有条件。我兼并宁波摩托车厂的时候,它只有一个大的,开起来很响,冒烟的。兼并过去也只有一个许可证。我通过一年的努力,开发了一个50,一个90,一个100,一个125,四个排放量,几十个系列。有了这个开发,能够得到行业,最后公安部里面上牌,有资格才能够研发,我也是一步一步过来的。先开发50,开发90,以男装车为主,后来第三年才开发平板车,平板车开发过50、90、125。你说的是大白鲨,进口卖三万多,三万两千多,国产的一万两千多。

 

主持人:国产的125那个时候是两万多、一万多。我不知道市场价是什么样,我想六万多辆,大家会算帐的可以为徐总算算帐。

但是我还是要回到幼儿园这个话题上来,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想到创办幼儿园?幼儿园在我的心目当中,它去做的话有很多的一些操心的地方。比如说孩子,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到了幼儿园之后我会想到安全问题、饮食,各个方面要考虑得非常周全,把幼儿园建起来也好、造起来也好、创办也好,它绝对不像你去生产工厂,工厂可能会有很多的一些,也是很多麻烦的事情。但是幼儿园,我觉得这个转变它又是另外一个新行业,你怎么就看中这个了呢?

 

徐娣珍: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是1995年,刚才讲了,慈溪市重点股改企业。到1996年我生产整机了,我的产值可能会到一个多亿、两个多亿、三个多亿,会上升。当时慈溪是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也就是说对企业是有个政策的,重点股改企业市里有一个联系企业的,一开始我联系的是咱们一个工业副市长,叫毛越昌(音译)。后来因为,当时重点股改企业也不多的,咱们市里来了个女的副市长,现在的妇女主席叶明光(音译),她在来了慈溪,就是副市长,后来调整了,方便一点。

联系我以后,当时我也是很蒸蒸日上的,以销代产的省份有两三个亿的产值,后来她到慈溪去,不是管工业的,管文教卫的,她去了慈溪,文教卫大手笔,什么四大中心,教育在慈溪的推进,她当时调查慈溪有七百多家幼儿园,没有一家象样的幼儿园。她也是我的领导,她劝我,你企业这么好,是不是弄个标准的幼儿园,你投资笔钱?

当时我根本不想去办教育,出笔钱算了,领导跟我说了,我办企业的怎么去办教育呢?一开始也是这样。后来我想应付一下算了,给她七八百万,领导那里好交代了。她说八百万是不够的,她想弄个标志性建筑,当时估计要四千多万。

八百万跟四千万的要求不一样,出去多了我也认真了。我几百万给她,管都不会去管的。当时她这么认真,我也是接受了她的观点,既然要是四千多万,我也要认真一点。

 

主持人:有一点,徐总,这四千多万,就算你认真,你有没有想过,我办幼儿园,辛辛苦苦赚下来这个家业,四千万拿去创办一个我根本都不了解的一个行业,去创办幼儿园,我能不能收回成本?不仅是当时的这些话,对你产生了作用也好,还是怎么样的心态,总是要去打算一下,四千万不是小数目。

 

徐娣珍:当时有个大的背景,一个背景,我在1998年,科教兴国的高潮全国是很高涨的。在这个高潮当中全国也兴起了一波企业办教育的高潮,这是一个大背景。

第二个背景,也想想咱们这种华侨,他们最后挣来的钱也要回归社会的。所以我想领导也不是为个人,为集体这么重视,我也试试看。所以想,经济还是可以的,担下来了。我想这样要四千多万,我自己也要认真一点。当时说八百万拿去,你们自己去弄,我管都不会管的。

她说要弄一个标志性建筑,她说将来这里会有一个广场,这里要建婴幼儿的建筑。那么这样,她把我那个空间里面,当时她很重视,到广东考察,上海也去了次,周围宁波、杭州看了看,搞设计的时候参与进去。这么一搞,当时的目标,十年、二十年不要淘汰,整个位置将来是比较好的,房子硬件也要好的,这是第一步考虑。

第二步考虑到这个房子建得这么漂亮、规模这么大,软件更重要。每一步走得比较认真,一下子进去,投了加起来五千万左右。

 

主持人:从八百万、四百万,最后全部完成的时候将近五千万。那么这个过程经历了多长时间进入到招生的阶段?

 

徐娣珍:1998年筹建的,开新闻发布会,就是征用土地,筹建学校。到1999年的9月1号是正式开业的。建筑的时间,项目的时间4、5个月,建造的时间5个多月。幼儿园刚刚开学的时候,边装修、边整理,边开学了。

 

主持人:现在这个幼儿园应该还在的?没有多少年的时间,还在吧?

 

徐娣珍:十年,今年刚好十年。

 

主持人:刚好十年的时间。这个幼儿园的名字叫什么?

 

徐娣珍:慈吉幼儿园。

 

主持人:也叫慈吉幼儿园?应该说当时在整个宁波地区应该说都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四千多万,将近五千万来创办一个幼儿园。那么这个幼儿园创办下来了,我想可能在我刚开始接触到您的相关资料的时候,我想您总该停一停了吧。幼儿园也建起来了,我们教书育人,作为我们一个企业家来讲,可能会在这时候稍稍的停留一下,哪怕让自己歇歇脚。

但是后来我想,既然成为了一个教育集团,这个幼儿园可能只是你教育集团的一个起点,是不是?

 

徐娣珍:这样的,我刚才也是无意之中,自己没有想到的,跟上去吧,也是缘分,跟了教育的领导走教育。然后就是,为什么呢,我也自己订立的时候有下决心,你企业搞教育你是不懂的,也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他说你这个地段好的,幼儿园开业,到时候卖卖掉好了,也有这种说法。

后来我想,人家说归人家说,我还是,一开始没想到,想到做了我要非常认真的。所以1998年我就定位,他们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他们问我,我也不是有所准备的,我也随便说说。我说要弄就弄个全国一流浙江知名,慈溪第一就不用说了。他说你硬件这样可以,软件怎么办?我说当然要跟上去。

当时参加会议的人,会议之后都跟我开玩笑,他说办厂你是长处,搞教育你不是长处。你里面要跟上咱们慈溪的幼儿园,你不可能的吧。我说我的目标是这样的,努力了以后再说吧。

后来通过1999年一年以后,咱们目标三五年吧,后来通过华东师大给咱们请来了院长,咱们软件、硬件一起比较重视的,在1999年一年里面打下的品牌的第一棒,在幼儿园里面。第二年来的人也比较多了,教育部的、中央领导,当时慈溪大桥没弄,到慈溪来作为一个景点,每个领导来都要看慈吉幼儿园。那么一年下来有两千多人次,都看了这个幼儿园,都表示是一个浙江幼儿界的一个名片,宁波的一个盆景。有的领导也说是国际少有国内一流,这种也是对下一步的发展也是从这样的一个鼓励。

还有家长的努力,家长进了咱们的幼儿园,每次开家长会,他说,这个幼儿园上好还没有小学,咱们幼儿园开起来的时候,慈溪比较大的,早上送来晚上接去,路也远,两周岁就开始全托了,全日制的。他说你那里毕业以后,咱们小学怎么办?虽然有个实验小学比较好,他没有全托的,咱们到哪里去?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把小条子提给我,要求我办小学。

然后这样也是激发了我。另外市里的领导也是再三要求,他说你不但企业办了,教育办得更好,是不是能够填补慈溪市的教育集团?当时鄞县,有万里教育集团,华贸教育集团,他们已经形成了。慈溪市也想创浙江省的教育强市,民营办学集团化跟不上,因为其他的经济跟鄞县都是差不多。这个时候他们要求也非常激烈。

各方面的原因,所以2000年创办了慈吉教育集团。创办的时候,当时比较激烈的,两块激烈,一个是家庭反对,还有当地镇政府反对。你是教育集团,不是重点企业,街道、乡镇反对的,家庭反对的。后来想来想去,考察来考察去,当时全国也是一个高潮,企业办民营教育是最多的一年。

 

主持人:顺风起舵,就把小学也办起来了。咱长话短说,这个教育集团,你目前的这个教育集团,现在是什么样的规模?

 

徐娣珍:现在我也没达到最高的规模。

 

主持人:离你的目标我知道还很远。

 

徐娣珍:现在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书院,近七千名学生,六百多个老师,一千来个后勤人员。

 

主持人:真棒啊,真的也仅仅有10年,从你第一所幼儿园办起来,慈吉幼儿园办起来到现在,才十年的时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还有书院等等。这样下来,我想可能当时时任慈溪市的副市长,肯定也没有想到就是她那样一个想法,促成了你这个教育集团的成立。应该说是。

那么现在很多人都说,你是一个大老板,很有钱,家大业大。那么你能不能跟我们大家说说,你现在究竟,你这个产业,是什么样的规模?因为现在大家还知道有个奔驰4S店,在我的印象当中,不管任何一个4S店,它只是一个好像卖车一样,还有一个售后服务一样的东西,我想你办的东西肯定都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从第一次淘金到现在,你总是办一些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

 

徐娣珍:王老师说的,人家夸奖也好,都分几个层次的。从规模来讲,我教育将近一万人,还有摩托车,运到广东、厦门,出口也有十几万台,我已经承包给他。又办起了奔驰4S店,规模,整个征地多少、耗资多少,教育规模也很大的,400多亩土地,直接投资也5个亿。有可能,从资产说你大老板。实际上我教育不是老板,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一开始我也不知不觉办教育,因为当时的风气也有点科教兴国的高潮,好像有点产业的方向,有这种方向。实际上不是产业化,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你说起来是我投资的,我这么多土地这么多房子,我老板很大了,实际上跟其他的产业,老板不一样。我房地产卖掉,有多少钱,教育不是这样算的。人家也是对的,你自己投资的,产权是你的,你老板就大了。

我认为,教育不是老板,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

 

主持人:现在不管是回头看,还是当你在某个夜晚躺在床上睡不着,在回忆你过去一些路的时候,不管你干过多少的行业,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经历过多少个岁月多少个风风雨雨,那么有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停下来了,让自己可以在自己年龄没有到不能走或者不能动的年龄的时候,静下心来会安养一段时间,比如说到世界上去走一走,这些事情反正有其他人去做。如果我是你的话,可能很早就会放弃这些,我真的很想休息,我听见你说的时候都有时候会很累,你一直在不停地往前走,不停地变化。

 

徐娣珍:王老师你讲的我也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但是人生走到这里,我是怕一个字,企业能做多长、做多久,想到这些你就停不下来。现在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吃饭,我跟他们开玩笑,以后我的教育办起来,我不能办起来为目的,最终我要走到百年大计,确实做到教育百年大计。百年大计靠什么?不仅仅靠规模,规模是其中之一。最终你要创出精品、创出品牌。你创精品、创规模,两创的理念你不可能不付出,不可能现成得来的。所以就是怕走不下去,这个在脑海里,其实也不是我自己想,是这么多人,你走到了一起,六百多个老师,一千多个后勤人员,七千个家庭,七千个孩子,都望着自己,那么要走下去的话,首先要创出品牌、创出规模。这两创创出来有不是想象那么容易。

有的时候也经常在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主持人:你终于说了很江湖的一句话。有些人说商界上你打拼过来的时候,有很多的一些商界的人很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江湖”。人在江湖,真的是身不由己。在人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累的感觉的。因为你一天天在奔波,一天天的在不停地忙碌,尤其是女性。有人说女人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都会要依附于家庭的那种幸福,会很沉迷于家庭的幸福感。你在忙碌着你的事业的时候,你是不是像一些,有人说到的女强人,你的家庭会在你的后面?

 

徐娣珍:我想这样的,家庭是你,肯定作为女人的话,肯定要两手抓。抓了事业没有家庭也是很痛苦的。大家平常在说,女人创业比男人更为辛苦,又要作好董事长的角色、总经理的角色,又要作好母亲的角色。有时候可能比男人付出的更多一点,还有家庭的背景。

 

主持人:我们今天节目一开始就从徐总的女强人开始说起这个话题,说到最后又说多女强人了。其实在很多了解你的人中,说你不像一个女强人,更像一个很亲近的一个邻居。但是在走进您的公司之后,你又是叱诧风云,商界的一个女老板、女经理、女总裁、女董事长。

在我们今天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真的感觉有这样一句话,不时地在我心里滚动着。就是说,老话常讲,天道酬勤,我觉得您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勤于思考,这是很多人都需要拥有的。您在现在也在不停地思考。所以我也很想通过我们今天这个节目,您讲述的这样一个创业的经历,创业归创业,但还要不断地创新,这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说的。所以希望通过我们徐总这样一番介绍,通过她的创业经历,能够对我们在网络那端的一些女性朋友,能够起到一点点的启发。其实创业也好,创新也好,或者是建岗建业也好,不仅仅说你有没有这个才智,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这颗心。

我觉得您是一个用心人,从十四五岁开始,从一个初中生开始就自己淘金,淘到现在您没有任何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学历,也这样走过来了,把自己的事业做得这么大。在这里我们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来到我们的节目里。我们也想在节目最后,您跟我们网络那端的网友说上一句话,祝福也好,或者鼓励也好,说给我们网络前的网友。

 

徐娣珍:我想,像我的公司能够走下去的话,做人一个心态,心态好了,调整了,才会自己热爱创业,才会做得轻松。然后就是想自己人生,自己想干什么,能够按自己做的事情,能够给自己一种信心、决心。

 

主持人:好的,感谢我们来自慈吉集团的总裁徐娣珍女士。我们也真的很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也送给您和您的家人,祝福他们,还有你的员工们,祝福他们每天快乐身体健康。

好了,今天的《对话》到这儿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